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前238年),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主張“性惡論”與“禮法并治”,強調后天教化對人性改造的作用,代表作《荀子》。
1.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
2.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3.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4.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5.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6.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7.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8.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9.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
10.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
11.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12.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13.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
14.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15.學不可以已。
16.言有招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17.君子養(yǎng)心莫善于誠。
18.怒不過奪,喜不過予。
19.大巧在所不為,大智在所不慮。
20.君子恥不修,不恥見污;恥不信,不恥不見信。
21.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
22.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
23.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24.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25.君子贈人以言,庶人贈人以財。
26.流言止于知者。
27.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
28.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
29.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
30.以近知遠,以一知萬,以微知明。
══════════
我是“或有所得”,感謝【關注】和【點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