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兒童健康是家庭幸福的基礎,是衡量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尺。北京市婦幼健康戰線按照“十四五”規劃藍圖,堅持首善意識,秉持“母親安全,兒童優先”的理念,創新服務模式,優化服務內涵,提升服務質效,婦女兒童健康水平顯著提升。2024年,全市孕產婦死亡率0.69/10萬、嬰兒死亡率1.35‰,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較2020年分別下降84%和23%,其中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創歷史最好水平。
堅持生命至上
母嬰安全保障水平
持續提升
織網絡
筑牢安全屏障
北京市確定11家市級、34家區級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7家市級、27家區級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圍繞妊娠合并心臟病、腦病、傳染病等明確17家會診市級指定醫院,健全婦幼急危重癥遠程醫療協同體系。針對極危重孕產婦建立市級專家團隊,實施“一例一冊”全力救治。強化產科兒科銜接,推動各區實現73家婦幼保健院、區域醫療中心、三級助產機構新生兒科(病室)全覆蓋,各區急救中心站實現危重新生兒轉運車輛與設備配備全覆蓋,提高區域轉運救治能力。
建機制
全面深化筑基
北京市連續6年開展區域母嬰安全保障筑基行動,強化關口前移、早防早控。建立預防控制、風險控制、質量控制、自我控制、聯動控制五項機制,確定基層服務前移、優質資源前移、技術練兵前移等30項具體工作措施。制定區域母嬰安全保障指數表、責任清單、任務清單和負面清單“一表三單”,持續開展區域母嬰安全保障指數監測,促進孕產婦“零死亡”區由12個增至16個。
創模式
開展六項行動
北京市實施妊娠風險篩查與評估、高危孕產婦專案管理、危急重癥救治、孕產婦死亡個案報告和約談通報五項制度,創新開展分鐘行動、多科行動、標化行動、升級行動、保障行動、全程行動六項行動,全方位提升妊娠風險防范力和母嬰安全保障力。
提能力
促進均衡發展
推進管理制度化。建立病例研討、演練評價和指導幫扶“三項”制度,強化管理鏈條、技術鏈條、救治鏈條“三鏈”管理。
推進服務均衡化。開展市級危重孕產婦及新生兒救治中心雙向績效評價,強化對口區技術指導、業務培訓,促進均衡發展。
推進能力提升化。建設2家助產、7家產科技能及孕產婦救治、7家新生兒救治和1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婦幼保健培訓基地,組織開展同質化培訓考核。
促發展
推行優質服務
推行友好婦幼。創新建立產房安全核查制度,推廣現代產房安全分娩模式,圍繞產房設施設備、人員配備、人文關懷、質控指標四個維度,建設現代產房81家。
推行健康婦幼。在助產機構生育咨詢門診全覆蓋基礎上,建設優質生育門診16家,搭建市、區兩級婚前孕前保健轉診網絡,提升優生指導能力。實施孕期營養素養提升、服務改善、隊伍建設、質控評估四項行動,探索妊娠期糖尿病產后一體化服務模式。開展“安心行動”,在孕早、中、晚期和產后為孕產婦提供4次免費心理篩查,篩查率達98%以上。聚焦兒童重點死因,強化產科兒科合作,實施早產兒全程干預,打造100支新生兒復蘇團隊,率先開展先天性心臟病一體化服務,5歲以下兒童先天性心臟病死亡病例較2023年降低40%以上。
推行智慧婦幼。健全綜合預警網絡,促進輔助生殖風險分級評估與助產預警服務融合,建立高危孕產婦就診非產科科室信息互通機制,完善高危孕產婦篩查、轉診、干預、隨訪全鏈條可追溯服務。標化孕婦學校課程,推行線上孕婦學校,廣泛宣傳“五知五會”等系列婦幼健康核心,不斷提升健康素養。
促進資源下沉
婦幼健康服務網絡不斷織密
發揮21家市級婦幼保健專科優勢,支持兒童生長發育、兒童營養、兒童聽力、兒童康復、青少年保健、婦女常見病防治、婦女營養、中醫婦科等8類26個婦幼健康??坡摵掀脚_建設,推動優質資源下沉。結合緊密型兒科醫聯體及兒童保健服務轉診網絡,圍繞兒童視力、心理、口腔、聽力、常見病防治,確定13家優質醫療機構,在16區婦幼保健院建設80個兒童健康專家工作室,打造16+X兒童健康促進新模式。深入開展0~6歲兒童聽力、視力、智力、肢體和孤獨癥五類致殘性疾病免費篩查,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初篩、區婦幼保健院復篩、優質醫療機構診斷的服務機制。聯合市殘聯重新遴選診斷評估機構,由13家增至16家,建立與16區及經開區對口轉診關系,構建篩診治康全流程服務網絡,年服務百萬兒童。近3年,初篩率達99%以上,診斷率提高2.3倍,促進早篩早診落地見效。
打造優質品牌
婦幼健康優質服務不斷提升
營造愛嬰愛母良好氛圍,助產機構深化母嬰友好理念,健全友好支持機制、拓展友好服務內容、營造友好文化氛圍、改善友好環境體驗,累計建設母嬰友好醫院81家,提高婦幼健康安全保障、優質服務和人文關懷水平,樹立母嬰友好服務品牌。推廣深入實施婦幼保健院高質量服務“七五”行動,各婦幼保健院積極推動服務模式持續優化、服務效率持續提升,北京婦幼保健院及通州區、西城區、朝陽區、順義區婦幼保健等5家機構達到四星標準,滿足婦女兒童高質量、多元化健康需求。在17家婦幼保健院建設婦幼名中醫傳承工作室35個,積極開展傳承帶教和示范指導工作。實現16區中醫婦幼保健標準化診室和體驗區全覆蓋,提供一站式中西醫結合醫療保健服務。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婦幼保健門診提檔升級工程,提高AA級及以上規范化門診覆蓋面,打造婦幼健康優質服務,全市AA級以上門診覆蓋率達70%以上。實施兒童早期發展深耕工程,在AA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推進兒童健康友好社區建設,新增68家,累計達164家,覆蓋面達80%,推動兒童早期發展服務向社區延伸。
守護生命起點
出生缺陷防治水平不斷加強
北京市實施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計劃,豐臺和通州區婦幼保健院成功創建第二批國家級孕前保健特色??平ㄔO單位。評估確定北京婦產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等6家北京市產前診斷中心。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聯合北京安貞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聯合阜外醫院,北京婦產醫院聯合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被國家確定為首批國家胎兒心臟病母胎醫學一體化管理特色建設單位。免費開展12種新生兒遺傳代謝疾病、先心病、髖關節發育不良、聽力及耳聾基因聯合篩查,“十四五”期間惠及50余萬兒童,篩查率達99%以上,促進早診早治落實落細。
關注健康熱點
助力兒童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落實健康兒童行動提升計劃,啟動兒童健康促進年工作,聚焦兒童重點健康關切,構建服務網絡密集、服務享有高效、服務品質優秀的兒童健康服務體系,促進兒童健康高質量發展,提高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推動醫教結合,在5區17所中學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試點,推廣心理健康及同伴支持服務包,打造“家校社醫”四位一體服務模式。圍繞環境設置、設備要求、人員配備和服務流程標化青少年保健門診,累計建設8家示范門診,以青少年生長發育、視力保健、心理健康、生殖健康需求為重點,構建優勢學科參與的保健服務網絡。醫體結合,試點開展兒童運動門診,制定兒童運動處方。醫康結合,區婦幼保健院實現兒童康復門診建設全覆蓋。
關愛婦女健康
推進實施生殖健康促進行動
創新開展流產前、流產后、產后“三關愛”服務,保護女性生育力。加強婦女“兩癌”綜合防治,推動覆蓋人群由戶籍人口擴大至常住人口,免費篩查28萬余人次,早診率分別保持在98%和80%以上,治療率接近100%。依托“京通”小程序實現“兩癌”在線預約、個案登記、結果推送、在線隨訪及健康教育一條龍服務“掌上辦”。在通州等6區開展適齡女孩HPV疫苗接種工作基礎上,將為2025年新入學的初一在校女生免費自愿接種人乳頭瘤病毒(HPV)疫苗納入民生實事項目。針對女性生殖道三大惡性腫瘤之一的子宮內膜癌,率先探索篩查策略。實施更年期“舒心行動”,關注女性更年期綜合征,推廣適宜技術應用,疼痛、睡眠、骨骼和情緒健康感受“四改善”。
傳播健康知識
婦幼健康科普宣傳深入人心
遴選確定10家兒童健康特色單位,20名婦幼健康“雙十”專家和百名婦幼健康科普“金牌講師”,廣泛傳播婦幼健康知識。推動300余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家長學校,為兒童家長提供健康教育和科學育兒指導服務。連續舉辦七屆婦幼健康科普大賽,制作微視頻、短視頻、科普課堂和科普短劇優秀作品200余個,打造“1+17”市區聯動宣傳格局。聚焦健康關切,編制0~6歲兒童聽力保健、妊娠期糖尿病產后保健和妊娠盆底功能障礙防治核心信息與更年期適宜技術應用推廣手冊,營造全社會關注婦幼健康的良好氛圍。
2025年北京市婦幼健康工作將堅持黨建引領、堅持規劃引領、堅持融合發展、堅持生育友好、堅持為民服務、堅持服務支撐、堅守安全底線,全面推進婦女兒童健康高質量發展。重點開展以下工作:
一是助力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北京市婦幼健康工作緊緊圍繞婦女兒童健康需求,強化生育支持,啟動生殖健康促進年,聚焦青春期、婚前孕前、孕產期、產后等重點時期,全面開展生殖健康促進服務。建設一批生育友好醫院和兒童友好醫院,推行理念機制友好、空間環境友好、全程服務友好、服務模式友好、診療流程友好及社會支持友好理念,為婦女兒童提供有情感、有溫度、優質、高效、安全的醫療保健服務。推進61家市區危重孕產婦及新生兒救治中心標準化建設,打造市域、區域服務高地。拓展生育全程服務,關注產后保健,提供產婦營養、母乳喂養咨詢與指導、產褥期并發癥防治、健康檢查和產后康復等保健服務。
二是落實“兒科、精神衛生服務年”行動。推動婦幼保健院兒科門診全覆蓋,擴大住院服務機構覆蓋面,提升兒童常見病診療能力。婦幼保健院全面設置“家長學?!保瑖@兒童營養喂養、眼保健、行為發育等主題,每月至少開展一場宣傳指導活動。推進婦幼保健院兒童心理衛生門診建設及兒童孤獨癥康復服務開展,面向兒童青少年、孕產婦等重點人群每半年至少開展一次心理健康講座。實施孤獨癥兒童關愛促進行動,健全定期隨訪管理機制,強化篩查、診斷、干預全程閉環服務。在全市各區中學推廣國家青少年心理健康試點項目服務包,開展實施效果評估。助產機構將防治孕期和產后抑郁、焦慮作為孕婦學校核心課程,指導孕產婦和家屬掌握常用心理保健方法。各區推進助產機構提供孕產期心理篩查及咨詢指導一站式服務,針對孕產期重點心理問題,實施分類心理疏導。
三是促進兒童健康。開展托幼機構營養健康食堂創建,強化兒童膳食管理。擴大兒童運動門診建設試點范圍,推廣兒童運動處方,強化兒童運動評估與科學指導。推廣應用《嬰幼兒營養喂養評估服務指南》,強化喂養行為及營養狀況評價,減少超重和肥胖等發生。增加兒童眼保健服務供給,推進0~6歲兒童眼保健和視力檢查服務,開展屈光篩查,監測遠視儲備量。聚焦學齡前及學齡期兒童近視、肥胖、脊柱側彎、心理異常、齲齒等主要健康問題,加強部門配合,開展兒童健康“五小”專項行動,促進兒童主要健康問題早期發現、早期干預和全程管理。
四是關注婦女健康。聚焦青少年生長發育、視力保健、口腔保健、心理健康、生殖健康,以全市優質資源為支撐,構建17家婦幼保健機構青少年保健服務轉診網絡。標化青少年健康科普核心內容,推廣定制化科普課程。開展“加速消除宮頸癌北京行”活動,加強適齡女性接種HPV疫苗健康教育,標化宮頸癌診治流程,探索建立疫苗接種、篩查、診治相銜接的三級綜合防治模式。制定標準,重新遴選“兩癌”篩查診斷機構,優化服務網絡。嚴格“兩癌”篩查機構質量控制,提升篩查、診斷、治療、隨訪全流程工作質量。聚焦女性生殖道三大惡性腫瘤之一的子宮內膜癌,開展適齡婦女子宮內膜癌篩查診斷試點工作。在更年期專家工作室及有條件的醫療機構推廣更年期“一日門診”及睡眠障礙、骨質疏松、疼痛、情緒障礙適宜技術應用。開展更年期女性盆底功能障礙防治“暖心”服務,提供科學功能評估與治療指導。
五是實施婦幼健康服務強基計劃。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推動政策、經費、項目等資源向基層傾斜。深化婦幼保健提檔升級工程,各區推進規范化門診覆蓋面達到100%,AA級及以上規范化門診覆蓋面不低于50%。持續擴大兒童健康友好社區建設范圍,推廣兒童早期發展服務包,拓展兒童早期發展服務內涵。
六是實施婦幼健康服務融通工程。推動兒童視力、生長發育、心理、口腔、常見病防治、中醫、更年期7類131個婦幼保健院專家工作室落實見效。開展區域婦幼??坡撁私ㄔO試點,強化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業務指導,促進優質醫療機構、婦幼保健機構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融合貫通。打造兒童心理、兒童口腔、中醫兒科、婦女心理、健康教育等5類婦幼保健專科向基層延伸新模式,促進優質服務下沉,進一步增強婦女兒童健康獲得感。
來源:健康北京
初審:吳盈盈
復審:張 韓
終審:湯革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