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發布了陜西省第三批鄉村振興典型案例名單,千陽縣南寨鎮閆家村《傳承非遺文化 繡出幸福之花》成功入選文化振興主題典型案例。
千陽縣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西秦刺繡”的重要傳承地,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刺繡之鄉”,2024年銷售刺繡產品680萬件,產值8600萬元,產品遠銷歐美和東南亞等國家及全國20多個大中型城市。
南寨鎮閆家村作為西秦刺繡的發源地,立足文化資源稟賦,堅持大力發展刺繡產業,讓老技藝煥發新活力,小針線對接大市場,傳承發展了非遺文化,培育了鄉村致富產業,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創業,走出一條非遺刺繡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非遺傳承+創新研發文化瑰寶“活起來”
2021年閆家村成立千陽縣錦繡緣刺繡農民專業合作社,注冊“千禧錦繡”商標,圍繞打造“西秦刺繡第一村”,組建專家團隊對傳統刺繡紋樣、針法進行系統性整理,并融入現代審美元素,開發出香包、布藝、家居裝飾等五大類200余種文創產品,“樂樂獅”、龍鳳掛件披風、鎮宅對獅等申請了專利,“魚形枕”被國家美術博物館收藏;“福祿壽喜”“雙魚包”入選全國首屆民間工藝美術佳品;“虎頭枕”“鎮宅獅”“五毒馬甲”等布藝作品榮獲全國優秀旅游紀念品一等獎和全國“一村一品”優秀項目獎。如今,產品遠銷海內外,年產值突破500萬元,走出了一條“非遺活化+群眾增收”的雙贏之路。
合作社+產業鏈小針線撬動“大市場”
近年來,千陽縣以閆家村為示范點,構建“縣統籌、鎮聯動、村落實”的產業發展體系。通過“合作社+繡娘+農戶”模式,整合零散繡娘資源,建立標準化生產車間,從而實現設計、培訓、銷售各環節緊密銜接,實現一體化運作。依托電商產業園打造“線上直播帶貨+線下文旅體驗”雙渠道,與京東、抖音等平臺合作,線上線下同步銷售。此外,全縣布局“刺繡+文旅”融合項目,建設非遺工坊、刺繡主題民宿和研學基地,年均接待游客超15萬人次,帶動餐飲、物流等配套產業蓬勃發展。目前,全縣刺繡產業鏈吸納就業20000余人,戶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真正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
全域聯動+品牌賦能打造鄉村振興“新樣板”
閆家村的成功實踐,是千陽縣鄉村振興戰略的縮影。千陽縣委、縣政府以“文化興縣”為引領,將非遺傳承納入全縣“十四五”規劃,設立專項扶持資金,打造“千陽繡娘”區域公共品牌,并連續舉辦七屆西秦刺繡香包節和展銷活動,以節慶促產業、以產業帶振興。同時,推廣“閆家村模式”至全縣65個行政村,三個社區,發展刺繡、剪紙等特色非遺工坊20余個,形成“一村一非遺、一鎮一特色”的產業格局。2024年,全縣文旅綜合收入達13億元,非遺相關產業貢獻率超40%,文化“軟實力”正轉化為鄉村振興“硬支撐”。
一針一線繡錦繡,一村一業繪振興。閆家村的實踐印證了“非遺保護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的可行路徑。未來,千陽縣將持續深挖縣域文化資源,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鄉村文化振興注入強勁動力。(來源:西部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