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交流不迷路
3月14日,中紀委網站發(fā)文《聯合監(jiān)督 聯查問題 聯動治理 攥指成拳護好農村集體“三資”》,文中強調:農村集體“三資”是實現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基層監(jiān)督的重點和難點。
那么,什么是農村“三資”,放眼整個農村發(fā)展的大局,又該如何理解呢?
農業(yè)三資,指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
農村集體資金:是指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全體成員集體所有的資金。包括村集體通過生產經營活動取得的收入、上級部門撥款、土地征收補償款、扶貧資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資金等,以及這些資金產生的利息收入等。
農村集體資產:是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固定資產、流動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比如農村集體所有的房屋、建筑物、機器設備、工具器具、農業(yè)基礎設施、集體投資興辦的企業(yè)及其所持有的其他經濟組織的資產份額、無形資產等。
農村集體資源:是指農村集體所有的土地、林地、草地、荒地、灘涂、水面等自然資源。
當前中國的現實是,城鄉(xiāng)發(fā)展差距較大,存在“二元結構”;而要想縮短差距,就必須要實現鄉(xiāng)村振興,那么如何實現鄉(xiāng)村振興?
你不可能再讓老百姓跑到城里打工,因為城市化進程已經基本飽和了,而農村的基本盤要穩(wěn)住,必須要有人。但,單靠農民個人單打獨斗是不行,必須要借助村集體,而村集體則必須要有資金有資源有產業(yè)。
這個時候,農村“三資”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同樣指出,“持續(xù)深化農村集體資金、資產和資源管理專項治理” 。從這個層面上看,中紀委的措施,是在落實一號文件的精神,是一脈相承的。
那么,長期以來,農村“三資”存在哪些問題呢?歸結起來,就一個問題:底數不清。村集體對于自己擁有哪些資產完全不清楚。
底數不清,既有歷史原因,也有人為原因。因為底數不清會產生很多問題,比如:
1.造成資產流失:部分農村干部在資產處置過程中,違規(guī)操作,通過低價出售、無償轉讓等方式,將集體資產轉移給個人或其他組織,導致集體資產流失。尤其是城市的郊區(qū),這類情況很是常見。
2.資產閑置浪費:農村中存在不少閑置的集體資產,如閑置的學校、廠房、倉庫等。這些資產由于缺乏有效的盤活利用機制,長期閑置,不僅不能為村集體帶來收益,還需要投入一定的維護成本,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實際上,2024 年,農業(yè)農村部針對農村財務管理、經濟合同管理、工程項目管理等領域的突出問題開展集中專項整治,取得了一定成果,如摸清農村集體資產賬面總額達 9.61 萬億元。
但是查清底賬才是第一步,怎么管理好,怎么監(jiān)督好這些資產的使用,才是關鍵。那么,作為村集體的話事人,村干部這個角色尤為重要。
所以我們看,在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確指出:
加強農村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完善基層監(jiān)督體系,嚴格村干部特別是“一肩挑”人員管理監(jiān)督。進一步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議事制度,支持農民群眾多渠道參與村級議事協商。持續(xù)深化整治鄉(xiāng)村振興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扎實開展對村巡察,細化完善新時代農村基層干部廉潔履行職責規(guī)范。
而最高法同樣強調:持續(xù)整治“村霸”和家族宗族黑惡勢力。
所以我們看,在鄉(xiāng)村振興過程中,在保護好農村“三資”過程中,對于村干部的要求越來越高,也越來越不好干。
村干部,既要做好鄉(xiāng)村振興的帶頭人、領頭雁,也要規(guī)范管理、民主決策、接受監(jiān)督。
怪不得有人形象比喻村干部是:“戴上緊箍的孫悟空”。
此言不差。
朋友都在看(點擊藍字跳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