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慕姑娘,一個努力發光、看書寫字觀影的獨立單親媽媽,奔跑在創作的路上。
文丨耶雅億
編輯丨慕霂
最近,海底撈餐廳沖上熱搜,大家應該都知道了:
兩名17歲的少年餐后往火鍋盆小便,拍視頻上傳網絡。
我聽到視頻中,那聲混雜著惡意的嬉笑——這笑聲像一把手術刀,劃開了中國家庭教育的膿瘡。
有網友稱,少年們穿的限量球鞋價值五千多。但他們的家庭卻不過是擺小攤的。
寒門孩子,無法無天,折射出的是物質豐裕與精神貧瘠的撕裂。
董卿說: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你就首先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
人智學研究發現,七歲之前的孩子,就像一個大眼睛,會對環繞他們周圍的人產生一種印象,而這種印象會傳入孩子的全身血液循環系統及新陳代謝系統。????
也就是說,父母什么樣的方式工作、生活、交際、為人處世,孩子看到就會不自覺地去模仿。
雅億想到令人尊敬的袁隆平。
有一天,袁隆平在嘉陵江游泳,撿來一塊亮晶晶的石頭,回家后,他拿給母親華靜。
華靜看了看,告訴他這個不是鉆石,因為鉆石的色澤真實而自然。母親接著說,就像人生的色澤,也要真實而自然。
他問:“什么是人生的色澤呢?”
母親微笑著回答:“虛榮不是,浮華也不是;得意的臉不是,驕傲的心也不是;名位不是,權勢更不是。人生的色澤不是別的,是專注于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是最美好的道德品格。”
受過良好的教育,絕對不是嬌慣孩子。
是父母有著高尚的情操與驚人的智慧。她在任何環境中都知道如何活出鉆石般的色澤。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開口就發智慧,舌頭上有仁慈的法則。
1
處高貴也可以處卑賤
熟讀箴言,出口成章
成為全職媽媽,無私奉獻
華靜出生在揚州一個富商家庭,從小被父親送到英國人辦的學校讀書,她后來教育兒子英文,經常引用箴言,出口成章。
高中畢業后,華靜在北京一所學校任教。校長正是她未來的丈夫——袁興烈。
袁興烈祖籍江西德安,畢業于東南大學中文系。兩人墜入愛河并很快結婚,婚后育有五子,其中的二兒子正是乳名二毛的袁隆平。
后來戰火紛飛,全家人離開北平,輾轉湖北、湖南等地。夫妻倆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不管來到哪個地方,他們都要把孩子送去讀書。
1936年秋天,袁隆平一家遷居到漢口,丈夫袁興烈投筆從戎,在馮玉祥的第二集團軍任上校秘書)。由于家里無人照看孩子,華靜經過深思熟慮,還是認為教育孩子比自己事業更重要。
辭去教師工作,把精力完全放在教育孩子身上。她告訴孩子們:你們活著是有神圣使命的,可以造福很多人,你們要愛土地,愛自然。她不看重成績,卻非常看重孩子的品德與情操。她有一句名言,我們做媽媽的都要牢記:
“孩子的智商如同寶庫,唯有品德和情操,才是打開寶庫的鑰匙。”
袁隆平在母親熏陶下,自童年起,他便開始對上天與土地有著敬意,后來便在心中立下美好的夢想,19歲那年,袁隆平憑借優異的成績,考取西南農學院。
大學畢業后,袁隆平懷著“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志向,來到湖南省黔陽縣安江鎮農業學校當老師。
華靜為了幫他照顧孩子,支持他事業,竟然選擇和他一起去。
華靜的童年,可謂是豐衣足食,大家閨秀,但是她竟然可以吃苦到這種地步,舍棄大城市的繁華來到窮鄉僻壤。后來袁隆平在懷念母親的文章里寫道:
還記得嗎?1953年,我要從重慶的大學分配到這兒,是您陪著我,臉貼著地圖,手指順著密密麻麻的細線,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圖上這么一個小點點。當時您嘆了口氣說:“孩子,你到那兒,是要吃苦的呀……”
我說:“我年輕,我會拉小提琴。”
沒想到的是,為了我,為了幫我帶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媽媽您吶!您哪里走得慣鄉間的田埂!我總記得,每次都要小孫孫牽著您的手,您才敢走過屋前屋后的田間小道。
對一輩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來說,70歲了,一切還要重新來適應。我從來沒有問過您有什么難處,我總以為會有時間的,會有時間的,等我閑一點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時候,我還在長沙忙著開會。那天正好是中秋節,全國的同行都來了,搞雜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組織者,怎么著也得陪大家過這個節啊,只是兒子永遠虧欠媽媽您了……
2
用真理
教孩子直面挫折
在孩子最需要的時候
給精神上的慰藉與信仰上的支持
孩子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成為他困境中逆襲的力量
袁隆平沒留過學,卻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因為在他很小的時候,母親就讀英語箴言書給他聽、
16歲那年,袁隆平轉入漢口博學中學高中部。該校有百年歷史,最初創辦人是一名英國chuan教士。物理、化學也是歐洲老師用英文講課。良好的英語基礎與品格基礎,就是那個時候打下來的。
袁隆平說:“英語是非常嚴謹的語言,而水稻育種是專業的學科,想用英語介紹水稻育種,要應用大量專業的詞匯,即使專業翻譯,都難以辦到。”
在寫給母親的信件中,袁隆平情真意切地寫道:“無法想象,如果沒有您的英語啟蒙,在當年閉塞的環境中,我怎么能夠用英語閱讀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文獻,用超越那個時代的視野,去尋訪遺傳學大師孟德爾與摩爾根?”
袁隆平,也失敗過。
為了讓當地的紅薯增產,袁隆平著手研究紅薯的雜交方法。只是由于知識經驗有限,雜交紅薯最終失敗了。
袁隆平非常沮喪,華靜看到兒子這樣頹廢,就輕描淡寫說了一句“失敗是成功之母”。
這句話像是小種子,讓袁隆平豁然開朗,重拾信心。后來,他又接觸到水稻培植領域,并且全身心投入其中。袁隆平這輩子,受的打擊與失敗多不可數。當袁隆平將目光投向雜交水稻領域時,國際權威科學家對他的觀點全盤否定,自花授粉作物雜交無優勢,如果哪個人提出雜交水稻課題,就是對遺傳學的無知。
但是袁隆平始終記著母親的教導——敢于為人先,敢于憑信前行。
最終,他成功研發出三系法雜交水稻、兩系法雜交水稻、超級雜交水稻,發表論文60余篇,出版漢語、英文專著6部,成為名震世界的一代“雜交水稻之父”!
3
教孩子鍛煉身體
愛音樂,全面發展
懂得安息,才能重新得力
當袁隆平成為科學家之后,華靜仍然會經常提醒他、矯正他、甚至批評他。
華靜非常看重休息,袁隆平卻是在工作上很拼命。她責備說:“我知道你是科學家,可是稻農們尚且知道要午休,你一直如此拼命,身體遲早會被累垮的!”
所以,袁隆平懂得節制,懂得鍛煉身體,他說正因為堅持母親教導的“勞逸結合”,后面這30年里,他的身體才一直棒棒的,沒出現過大礙。
袁隆平不但會拉小提琴,通曉音律,而且知識面特別廣博。這都是母親對他啟蒙教育潛移默化的果子。
在寫給母親的信中,他說
無法想象,沒有您跟我講尼采,講這位昂揚著生命力、意志力的偉大哲人,我怎么能夠在千百次的失敗中堅信,必然有一粒種子可以使萬千民眾告別饑餓。他們說,我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我知道,這粒種子,是媽媽您在我幼年時種下的!
4
教兒子愛妻子
教育孫輩謙卑低調
她的子孫都起來稱贊她
華靜一直教育兒子也要找這樣的配偶,要看重品格過于外貌,要與自己同甘苦,敬畏婚姻。
美容是虛假的,艷麗是虛浮的
我愛你樸素,不愛你奢華
愛你的信仰,不愛你的浮夸
袁隆平的學生鄧哲,就是這樣的一位女孩。她很喜愛和敬佩袁隆平,“袁先生人好,課講得也好。”兩個人就這樣走到一起。
新婚后,小兩口顧不上甜蜜,頂著40°烈日,腳踩爛泥,咬牙扛著稻葉劃傷之痛,扎進稻田大海撈針。尋覓一年多,終于在14000多株稻子里,找到6株天然雄性不育株。
雜交水稻研究剛起步,全國就卷起政治風暴,不少矛頭開始指向袁隆平。他憂心忡忡地對鄧哲說:“我先跟你講一下,你要做好心理準備,明天我可能就要上臺挨批斗,進牛棚了。”
鄧哲不假思索:“大不了跟你一起種田當農民,你照樣可以搞你的雜交水稻。”
兩個人都看重婚姻,至死不渝,在無數夫妻反目成仇、劃清界限的年代,這樣的感情,給了袁隆平帶來莫大的安慰和力量。
教育兒子愛媳婦,是華靜一直的作風。她經常跟兒子提到媳婦的優點,鼓勵兩口子彼此相愛。
所以,袁隆平,從大孝子成為了一枚老婆的暖男。
一個拉小提琴,一個唱歌,互相傾聽凝視,琴瑟和鳴。
妻子洗澡時,袁隆平擔心她煤氣中毒,隔兩分鐘就得喊她的名字,有回音才放心。出國時,他做了寫有英文求助語的牌子,防止老婆走丟。出差時,他想給鄧哲買裙子,卻不知道尺碼,索性買了兩條,寫信說“哪條合適穿哪條”。
這些細節,都值得我們學習。
一輩子,袁隆平做到了對妻子不離不棄。妻子臥床生病的時候,他端屎倒尿,擦身喂飯,比護工還周到。夫妻的婚姻成為了多少人的榜樣啊。
很多優秀的母親,未必會放手讓兒子成為優秀的丈夫。但是華靜,卻懂得放手,懂得退出,懂得成全小兩口的彼此相愛。
更優秀的,是華靜一直教育兒子節制欲望。袁隆平在錢財與美色,這兩大考驗中都屹立不倒,這主要受母親給他講的一則哲理故事的影響。故事是這樣的:
“一天,一只胖胖的狐貍正在覓食,聽見雛雞在圍欄里唧唧喳喳地叫,圍欄一角有一個小洞。
洞口太小,于是,這只狐貍便絕食5天,餓瘦了自己,終于穿過了那個小洞,貪婪地吃光了小院的雛雞。
可是,它吃得鼓鼓囊囊的大肚皮卻出不去那個小洞了。無奈,它又絕食5天,再次餓瘦了身軀。結果,回到院墻外的狐貍,依舊是原來那只狐貍。”
袁隆平也從中明白了母親的良苦用心,那是要告訴他:要學會節制自己的欲望,這樣才有真正的自由。
真正的教育,是讓孩子學會節制、謙卑和低調。
有段時間,袁隆平的3個孫女上了熱搜,和眾人想象中的豪奢生活方式不同的是,這3個孫女生活得非常簡樸,外面看不出一點名人后代的優越感,甚至老師同學都不知道她們的爺爺是袁隆平。
他更愿意花時間和自己的家人們一起度過,把母親教育他的品格再傳遞給孫輩。
虛心的人有福了。
謙卑的人有福了。
自律的人有福了。
教育孩子體會家中長輩的辛苦和不易,心存敬畏之心。
有人說:
- 生而不養是孽,養而不教是禍。
當名利襲來的時候,教育子女與孫輩要謙卑自律,不要做坐吃山空、肆意妄為、無法無天、目無法紀的人。
長輩們心懷敬畏,有遠見,有邊界感。不會讓天然人內心過重的「愛」,成為明天毀掉孩子與孫輩們的「害」。
我們是第一次為人父母,要終身恐懼戰兢。
我們是孩子的管家而非主人,有一天要交賬的。
教育本身是一項漫長而艱難的事業,過程十分辛苦,唯有用心、用愛、不斷學習、效法美好的榜樣才能教出優秀的孩子。點一個‘在看‘,讓我們一起學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