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節氣
萬物以榮“陽和啟蟄,品物皆春”的時節處處迎來“可耕之候”二月驚蟄又春分以書為田耕讀忙
韶華不常在,追夢趁今朝。春天是最好的時刻,春天不會辜負努力堅持的人,春天最是偏愛向上向美的心。本期“鶯湖悅讀·師韻”領讀者第2期,四位青年教師將繼續帶領我們在專業閱讀的田疇中深耕。
共讀書目: 《一百封書信》(第二章)
本期領讀導語
作為老師,一定要學會講故事。
很多事情用講故事的形式來講述,大家都愛聽。如果只是干巴巴地講大道理,大家都不愛聽。故事從哪里來呢?其實,就是平時的記錄。內容有了,講故事的能力、技巧與方法也很重要。經過幾次刻意的練習,習得這些本領并非難事。
閱讀心語
“沒有白走的路,更沒有白讀的書。你在讀書上花的每一分鐘,都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刻得到回報,你讀過的每一頁書,都在默默塑造一個更好的你。”專業閱讀像是隨身攜帶的充電寶,總能在我迷茫不知所措時帶給我力量。閱讀時的困頓常化作講臺上的靈光,而教學中的問題又倒逼自己回到書本上尋求解決之法。我也期待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將更多更新的教學方法運用起來,把閱讀這個好習慣帶給更多的孩子,讓孩子們享受閱讀帶來的快樂!
領讀感悟
周國平老師的《一百封書信》是寫給老師的,講的都是一些日常教學中的常見現象,但是周老師卻進行了深度的思考,提出了寶貴的意見,給了一線老師很多啟發,書信的形式也獨具魅力。這一章節中提到的物質獎勵是我們經常會用到的管理學生的方法,本質上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進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果學生愿意改變,一定是下了很大的決心,一定是很信任這位老師的,這可能就是某些獎勵拉近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關系。作為老師,更應該花時間陪伴,教學生方法,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秩序感,讓孩子感受到學習本身就是最大的獎賞。
共讀書目: 《新課堂怎么辦》(第三、四節)
本期領讀導語
情境任務如何設計?
在設計情境任務時,為避免陷入情境任務的虛空化、事務化程式化等誤區,教師需要關注“真實性”,走進兒童生活情境.注重“整體性”,緊密關聯文本情境,強調“實踐性”,深度結合認知情境,從而達成情境任務的核心目標,促進學習者在知識技能和情感方面的完整發展。
怎樣像學科專家一樣思考?
“像學科專家一樣思考”就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運用學科專家的思維,以學科典型的工具、方法、思想、價值等為指導,借助比較復雜的情境體驗、多維的實踐活動、真實的問題解決,借助知識理解、知識運用和問題解決發現意義,實現學生學科素養培養與實踐能力提升的過程。
閱讀心語
閱讀是我的秘密花園,每翻開一本書,就像開啟一場新的旅行。在這里,我汲取教學智慧,感悟教育真諦,讓自己在育人之路上腳步更穩。閱讀于我,是源源不斷的活水,潤澤著教學的田野。從書中的教育理念里,我學會因材施教,從人物故事中,我懂得用愛與耐心陪伴學生成長。專業書籍的閱讀,就如同與教育領域的智者對話。每一次深入閱讀,都能讓我從全新視角審視教學,突破思維局限,收獲寶貴經驗與前沿理念,為我的教學注入新活力。
領讀感悟
在閱讀《新課堂“怎么辦”》中的“情境任務如何設計”后,我對情境任務的設計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創設真實情境對小學語文教學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決定了他們對貼近生活的情境更易產生共鳴。書中提到結合現實教育背景創設情境,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將生活中的場景融入課堂。例如,在學習寫通知時,設置學校組織活動需要發布通知的情境,讓學生根據實際需求撰寫。這種真實情境能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語文知識在生活中的實用性,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提升運用知識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積極運用所學,讓情境任務成為提升學生語文素養、打造精彩語文課堂的有力工具,引領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道路上快樂前行。
共讀書目:《一線教師》(手記二)
本期領讀導語
紀律難題“攻心為上”!管建剛解鎖一線治班兵法:巧設規則、妙用獎懲,將小插曲煉成教育契機,讓規矩長出溫度。
閱讀心語
“時光,因為有了閱讀,而變得悠長。”閱讀是一種珍貴的寧靜,讓心靈得以休憩,從而更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有針對性地進行自我提升和改進。每一次閱讀都是一次新的啟程,讓我在教育的道路上堅定前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選取各種方法,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我期待著與孩子們一起,繼續在這閱讀的海洋中遨游,享受知識帶來的無盡樂趣與啟迪!
領讀感悟
管建剛老師在《一線教師》手記二:一線“紀律學”中強調,一線教師的第一要緊本領,是管得住班級紀律。這一觀點直擊教育工作的核心。課堂上,沒有良好的紀律,再精彩的教學內容也難以有效傳遞。而管住紀律并非簡單的壓制與約束,書中通過大量真實案例,展現了處理紀律問題時的策略與方法。這些方法既包括對學生的理解與尊重,也包含對規則的堅持與執行。教師需要在關愛與嚴格之間找到平衡點,既要維護課堂秩序,又要保護學生的個性發展。通過有效的紀律管理,教師不僅能夠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更能培養學生的自律意識和規則意識,為他們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共讀書目:《教育家精神之路》(第二章)
本期領讀導語
我希望我們全體同人,抱定這樣一種信念,我在這里不是教書,而是教孩子們]怎樣做人,這是今天天經地義的第一條。——陳鶴琴
閱讀心語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閱讀在我的教育事業中占據著重要的的地位。在詩詞古文中,我觸碰古人的智慧與情感,感受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在世界名著里,我見識到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多樣人生,理解人性的復雜與豐富;在教育著作中,我與無數教育家對話,了解了不同的教育思想。這些書籍不僅豐富了我的知識儲備和教育理論知識,更讓我找到了適合學生的教育方法。
領讀感悟
《教育家精神之路》第二章聚焦于陳鶴琴的教育思想。陳鶴琴根據中國教育的現實深入研究中國教育的問題,他“一切為兒童”的價值觀念和實驗求是教育探索讓我對教育產生了新的感悟。陳先生對兒童滿含深情,因愛兒童而投身教育,這份純粹令人敬佩。他的兒童觀科學、理性,并且基于對兒童心理的長期研究。這讓我明白了解兒童才能更好地教育兒童。同時,他知行合一,積極開展教育實踐。作為小學老師,我應學習他愛兒童的情懷,始終保持對學生的關愛,以真心換真心,讓學生在愛的氛圍中成長。同時,要用科學方法認識學生,更要將理論用于日常教學,關注學生全面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綻放自己的光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