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念奴嬌.赤壁懷古》有言:“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睍r光荏苒,千年已逝。談及三國,讓人感慨萬千。世人皆識得曹魏蜀漢,敬仰臥龍鳳雛。卻是鮮有人知曉亂世之中,還有一批不被世人熟知的英雄,他們在歷史的畫卷上留下一抹抹濃墨重彩,卻唯獨沒有留下自己的身影。
▲董卓劇照
東漢末年,漢室衰微。先有董卓權傾朝野獨攬大權,后有亂世之中群雄割據,漢王朝早已名存實亡。而各路諸侯中,又以袁紹憑著“四世三公”的家族底蘊,于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成為關東各路諸侯的盟主,以攻伐奸臣董卓而聞名天下。這一段歷史,令后人至今仍然津津樂道。
01
這樣一位眾人耳熟能詳的梟雄,自然是讓人不敢小覷的。袁紹大軍所到之處無人能敵,即便是呂布、劉表等赫赫有名的諸侯都不敢與之爭鋒,可見其鋒芒。但是,實力深厚如袁紹,在統一河北時,卻遇到了他在成就霸業的過程中最強勁的敵人——公孫瓚。
▲公孫瓚畫像
據《后漢書·公孫瓚傳》記載,“公孫瓚字伯珪,遼西令支人也。瓚性辯慧,每白事不肯梢入,??傉f數曹事,無有忘誤,太守奇其才。”可見世人對其評價之高。不僅如此,公孫瓚麾下三員大將更是勇猛無比。在對抗袁紹大軍時,更是讓號稱“漢末最強諸侯”的袁紹吃盡了苦頭。這三員大將究竟是何許人也呢?他們便是“白馬義從”將領嚴綱、長樂亭侯田豫以及后來的“五虎上將之一”趙云了。
▲趙云劇照
提及嚴綱,可能是少有人知曉。但如果說到“白馬義從”,那就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據《后漢書》記載,“瓚常與善射之士數十人,皆乘白馬,以為左右翼,自號‘白馬義從’?!倍敃r統領這支王牌軍隊的,正是將領嚴綱。可惜的是,公孫瓚與袁紹爭霸過程中,公孫瓚過于輕敵,令嚴綱為先鋒戰袁紹于界橋。然而“白馬義從”全軍覆沒,嚴綱被麴義生擒,因不肯歸降而凜然赴死,令人唏噓不已。
02
比起嚴綱的悲慘命運,長樂亭侯田豫的仕途則相對順利,他最初選擇了投奔劉備。不過當時劉備勢力不足,在劉備出任豫州刺史后,田豫便以母親年邁需要照顧為理由辭官回鄉。后來,田豫先后選擇投奔了公孫瓚、曹操,并被兩人分別委以重職。而田豫也不負所托,在地方任職期間將其治理得井井有條,被百姓廣為傳頌。
▲田豫作戰畫像
除了杰出的政治才能外,田豫在軍事能力上的表現更是令人嘖嘖稱奇。魏文帝初年,北方邊塞不得安寧,常有胡人入侵,眾人皆感棘手。也就是此時,田豫奉命于危難之際,毅然選擇了成為護烏丸校尉,北上平定胡亂。在此期間,田豫頭腦冷靜,出其不意率領精兵前往胡人地區,大敗胡人軍隊,解決了胡人入侵的難題,自此名聲大振。在《三國志·卷二十六·魏書二十六·滿田牽郭傳》便記載了這件事情:“外胡聞其威名,相率來獻。州界寧肅,百姓懷之。”其威名可見一斑。
03
除了嚴綱、田豫外,公孫瓚手下第三員大將就是常山趙子龍了。事實上,歷史上的趙云最初并不是追隨劉備的,而是追隨的公孫瓚。但令人費解的是,趙云在投靠公孫瓚的時候并未被得到應有的重用。更奇怪的是,趙云還被公孫瓚譏諷:“聞貴州人皆愿袁氏,君何獨回心,迷而能反乎?” 這令趙子龍深受打擊。
▲趙云劇照
與此同時,劉備正好依附于公孫瓚。他見趙云受到公孫瓚冷落,實在不忍國士之才遭此待遇,遂有拉攏之意。久而久之便收獲了趙云的忠誠。后來,趙云成為了劉備的左膀右臂,為其征戰四方,成就了后來“五虎上將之一”的美名,垂名于青史。
結語
三國歷史的舞臺雖已謝幕。豪杰并起,群雄逐鹿,也終究化為一場過往云煙。但是,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車轍的痕跡卻是歷歷在目。英雄雖不在,其魂尚猶存。是他們,銘刻了我們的驕傲,所以我們,也理應續寫屬于他們的傳奇。
參考資料:
《念奴嬌.赤壁懷古》
《后漢書·公孫瓚傳》
《三國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