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美國著名軍事家麥克阿瑟曾說過:“老兵不死,只會慢慢凋零。”一個老兵,戎馬一生,為了自己的國家奉獻自己的青春。現在的老兵,他們是幸存者,是在戰火硝煙中,替他的戰友活下去的人,他們是偉大的,更是值得我們銘記的。
我國最近的兩次大閱兵,方陣中最特殊的就是老兵方陣,他們走在隊伍的最前面,昭示著他們曾經于戰火中淬煉的無上榮光。老兵是一個國家過去的記憶,而且他們很快就會消失,因為每一年,都會有老兵,抵不過歲月而去世。而且老兵們極其遵守紀律,絕大多數都過著隱姓埋名的生活,為建設新中國默默貢獻著屬于自己的那份力量,令人欽佩。
▲老兵方陣
01
有這樣一位老兵,在抗戰中屢立戰功,但是不幸的是在一次行動中,他被冷槍擊中下巴,同時眼睛還被濺的玻璃渣子刺中眼睛,從此雙目失明。他無奈之下退伍,過起了平凡人的生活 ,直到后來,他的女兒在收拾他的物品的時候,發現一件戰利品,才知道父親曾經的事跡和身份。
這位老兵名叫錢建民,出生于1922年的浙江無錫,那正是中國風雨漂泊的時刻。外有列強虎視眈眈,內有軍閥割據混戰。在這樣一段灰暗的日子里,錢建民長大成人,矢志報國,18歲時便考入了“陸軍機械化學校”,開始學習戰車駕駛和指揮。1943年,錢建民順利畢業,同時獲得陸軍軍官學校(也就是黃埔軍校)第17期畢業證。也就是這一年,他就跟隨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和日軍作戰。
▲中國遠征軍舊照
02
在進入緬甸戰場之后,軍隊駐扎在原始森林內,對周邊危險的排查力度更需要加強。有一天傍晚時分,錢建民正在和戰友巡邏,突然發現離軍營不遠處的一處公路旁,有一大批日本人在進進出出,在他們摸清楚情況后,遠處的日軍也發現了他們。于是雙方立即展開了激戰,由于錢建民的軍隊反應及時,主動出擊,占了先機,所以最終獲得勝利,并繳獲了大量的武器彈藥及物資。
他們在清點戰利品的時候,發現了兩輛完好無損的裝甲車,和一枚軍印。關于這個軍印可得好好說道,這可是關防大印,有點類似于中國的“虎符”。后來中緬戰區的美軍參謀長史迪威將軍知曉此事,對他們進行了嘉獎,同時送給錢建民一輛吉普車。
▲錢建民舊照
然而在1945年,卻發生了一場意外,不得不終止了錢建民的軍旅生涯。錢建民在貴州鎮遠縣的一個山區拯救難民的時候,被冷槍直接擊中下巴,同時他的眼睛也被濺射的玻璃渣子刺瞎。但是還好,命保住了,但是從此以后雙目失明。無奈之下,錢建民只有離開部隊,離開的時候,部隊上把當時繳獲的日軍關防大印交給了錢建民保管。此后錢建民開始養傷,后來結婚生子,過上了普通人的日子,他再也沒有向其他任何人提過他的光輝事跡。
03
終于有一天,他的女兒在收拾東西,發現了父親藏起來的關防大印。然后錢建民只好對家人吐露真相,說起了他曾經的從軍經歷。說完以后,錢建民透露了一直深埋在他心中的一個愿望——他想要親手去摸摸我國自主制造的坦克。
▲錢建民和女兒
女兒聽后,開始尋找社會上的各種關系,想要幫父親實現這個愿望。此事被我國陸軍第38集團軍得知后,馬上安排了6輛國產自主研發建造的坦克迎接錢建民,讓這位隱姓埋名了71年的老人圓夢。錢建民摸到之后,欣慰地笑了,仿佛曾經的從軍歲月,再次在他的記憶里浮現。
▲摸到坦克的錢建民
結語
戰爭是殘酷的。當年那些從軍入伍的熱血青年,大多已經為國捐軀,馬革裹尸;而今活下來的,都已經是白發蒼蒼的老人。曹植在《白馬篇》中寫道:“名編壯士藉,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當時的他們,出征之前一定是視死如歸吧!
參考資料:
《白馬篇》
《麥克阿瑟回憶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