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奧克蘭大學的的大一留學生,增加了 一門價值5730紐幣的必修課,引發熱議。
01
五千多刀的必修課
最近行動黨領袖David Seymour,也發言炮轟奧克蘭大學。
原因是奧克蘭大學規定,從2025年開始,所有一年級本科生必須在第一年注冊所屬學院的WTR核心課程。
WTR是"Waipapa Taumata Rau" 的縮寫,這是 Ngāti Whātua ōrākei部落贈予奧克蘭大學的毛利名稱 。
Waipapa:指奧克蘭市中心的一個歷史定居點,該地區在奧克蘭早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 Taumata : 意為“成就的高峰”。最后 Rau : 意為“眾多”。
整個名字就是 象征著 在奧克蘭大學,你將攀登無數成就的高峰 ,代表學校對學生學術成長的期望。
不同學院的的WTR程側重的知識包括:
WTR100:探討懷唐伊條約如何影響各學科的知識體系。
WTRBUS100:研究懷唐伊條約的法律案例及歷史背景,理解其對新西蘭商業環境的影響。
WTRENG100:關注奧克蘭地區的專業實踐,結合建筑、城市規劃的本地案例。
WTRMHS100:探討健康行業的地域相關性,包括毛利健康觀念、懷唐伊條約與醫療體系的關系。
總體而言,這是一個涵蓋了《懷唐伊條約》的必修課程。
多學點東西其實無妨,但是重點是這些課是要付費讀的,四舍五入學生是消費者了,現在被要求必須學一門課,所以肯定會有人有意見。
作為國際留學生,也要花錢上這個必修課,課程費用為5730紐幣。
02
行動黨:這是洗腦課
對此行動黨領袖David Seymour覺得這是 “對學術自由的扭曲”和“灌輸”,呼吁取消。
他表示,盡管“奧克蘭大學是獨立機構,有權自行決定課程設置”,但他計劃“任命更合適的人”進入大學理事會,以確保他們能夠“最終決定”學校的發展方向。
“我很失望,大學似乎還沒意識到,新西蘭的政府已經改朝換代了。 ”
David Seymour表示,他在Epsom選區的許多選民(包括學生)向他投訴,他們認為這門課“不僅讓人無興趣,更重要的是,它扭曲了學術自由”。
他指出,通常情況下,教授可以自由批評課程內容,但這種全校范圍內的必修課程是不尋常的。
“這個課程不同,它實際上是一種灌輸(indoctrination,這個詞是指通過反復教授使個人或群體接受某種意識形態的過程,往往帶有洗腦或令人反感的社會化形式的含義),因為它主要是由非本學院的人教授,目的坦率地說是出于政治,而非學術教育。 ”
David Seymour還表示,他聽到許多學生,尤其是他所代表的選區內的學生,因為不滿這些規定,開始考慮前往海外大學,因為他們覺得無法自由表達反對意見,而這不利于他們的未來發展。
行動黨高等教育事務發言人Dr Parmjeet Parma r對國際學生必須支付高額學費學習這門課程表示擔憂。
“奧克蘭大學的國際排名下滑也就不足為奇了,因為他們在收取高達5730紐幣的學費,讓學生學習一門對他們的專業或未來海外就業毫無意義的課程。 ”
然而,大學方面回應稱,該課程的費用與學校其他100級課程(即大一課程)的國際生學費大致相同。
03
這課要不要學,網友吵翻
這門課是去年10月提出要開設的,當時也是引發了網友熱議。
有人覺得留學生得入鄉隨俗。
“中國禮儀之邦,從小就說入鄉隨俗, 尊重他人文化, 不要夜郎自大。既然到了陌生士地 ,學習基礎毛利語 ,然后了解懷唐伊條約作為文化和社會價值觀 ,我覺得沒啥問題, 如果真的不愿意學也不要去嘲諷別人愿意學吧。”
“所有人都鼓勵融入當地文化,好歹在新西蘭讀過書,知道下當地歷史沒啥問題。問你懷唐伊條約里面的東西你啥都不知道才丟人”。
也有人說還是學吧,不然到時候找政府相關工作時,還要自己學。
普通公司職場面試,有時候也用得到,學得好,對就業有幫助。
當然,也有不少人和行動黨的立場類似。
留學生來這里是想要學習專業知識,而且畢業后也不一定留在新西蘭。做成必修課一門收幾千刀,確實肉疼。
有澳洲網友說:“澳洲學校也有土著人之聲(原住民之聲)的無學分必修,但是新西蘭這個還帶學分也太抽象了,還得交錢然后上成績單。”
但是澳洲與新西蘭的情況還是不同,這里先不扯太多。
其實毛利文化相關課程,不是第一次出現在新西蘭的大學里。
有在新西蘭留學的華人網友提到:“醫學類的早都已經嵌入到教材里了,40%的時間不是在研究或者臨床實踐而是在寫怎么尊重毛利的政治課題”。
幼教課程也是,第一課就是懷唐伊條約,還要寫個論文闡述英文和毛利文的區別。
本地學生對這個一定要付費讀的課程,也是很有意見。
“這樣做將會產生一定的成本,而這些成本將被計入學生的學生貸款中。
“如果人們能看到這筆費用,并能選擇不承擔,我想大部分人都會選擇不。”
“我可以理解 Te Tiriti/《條約》是高中的必修課,但在大學,除了要求學生在自己選擇的學習領域學習相關課程外,其他課程都不應該是必修課。這太愚蠢了。”
04
毛利中心也引發爭議
行動黨高等教育事務發言人Dr Parmjeet Parmar還對奧克蘭大學新開的一個空間頗有微詞。
奧克蘭大學的毛利學生支持中心He āhuru Mōwai于本周二正式啟用。
該中心旨在提供符合毛利文化需求的服務,為毛利學生提供學術指導和身心健康支持。
然而,Dr Parmjeet Parmar表示,行動黨堅決反對基于種族設立“特殊空間”,認為這對大學的整體氛圍不利。
“建立這樣一個‘隔離空間’,傳遞出的信息令人擔憂: 它暗示著毛利學生無法在普通的大學環境中取得成功,必須被特殊照顧。 ”
“這不僅不能培養毛利學生的韌性,也無法讓他們真正適應未來多元化的職場環境。 ”
她進一步表示,學生可以自行選擇基于文化認同形成小群體,但大學領導層不應強行推動這種分隔。
“如果學生需要特殊支持,那就應該基于‘需求’來提供幫助,而不是單純以種族作為標準。 這種做法很笨拙,也讓其他需要幫助的學生處于不公平的境地。 ”
05
大學:課程很有必要
一位大學發言人對上面提到的課程進行了辯護,稱其是按照各學院的專業需求量身定制的,與學生的學習領域息息相關。
“這些課程側重于與新西蘭本地知識相關的內容(包括《懷唐伊條約》)、我們的大學、我們的城市和國家,以及這些知識為何對他們的學科至關重要。 ”
大學發言人還解釋稱,課程的目標是幫助新生適應大學生活,并為未來的學習和職業生涯打下基礎。
“這些課程將特別有助于來自奧克蘭以外地區的學生,包括國際學生。 ”
“課程內容與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息息相關,無論他們最終在哪個國家工作。”
學校進一步解釋,每個課程都不同,重點是針對每個學院的專業需求和技能培養。例如:
藝術與教育學院的WTR100課程,探討歷史和文化如何影響藝術、創意實踐、教育、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
06
課程會下架嗎?
針對行動黨的最新指控,奧克蘭大學尚未作出正式回應。
這場關于毛利課程的爭議,究竟是文化推廣,還是學術自由的限制?
這場政治與教育的交鋒,又將如何收場?
目前仍有待觀察。
你愿意花5730紐幣讀這個課嗎?
ref:https://www.nzherald.co.nz/nz/david-seymour-slams-auckland-universitys-compulsory-te-tiriti-course/GRIAH4SL3NB43EBTPBW7CZFWVU/https://www.nzherald.co.nz/kahu/auckland-university-maori-student-centre-opens-act-raises-concerns-over-segregation/OVGR4WJUSZE47GGBZMJGHYAJWI/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