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跨境圈被一則新聞刷屏了,那就是洛杉磯海關發通告說提升中國商品的查驗率。
據流傳的消息說,洛杉磯海關最近發布的一則通告顯示,美國最近對中國商品的查驗率,從原來的5%查驗,急劇飆升到了70%查驗,尤其是重點打擊“低值申報”和“混裝避稅”兩種行為。
(圖源網絡,美股海關查驗貨物)
這一下讓幾乎所有的跨境賣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70%的查驗率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如果你發10批貨,其中將會有7批貨被海關查驗,以前查驗周期大概是3天,現在查驗周期可能高達20幾天甚至一個月,你本來著急去補貨的庫存,這一下可能就硬要在碼頭躺上一個月的時間了,你說著急不著急?
難道中國跨境賣家要面臨集體大斷貨??
但是對這則消息的準確性,我有點持懷疑態度。
因為今天我專門就這個事情在美國海關網、Google等多個渠道進行了搜索,想搜索一下關于這個事件或者這個“70%數據”的來源,但是都沒有搜到,壓根沒看到任何關于這個數據的官方的消息,這個就不得不讓人懷疑數據來源的真實性了。
而且用樸素的經驗思考一下,僅洛杉磯一個港口,每個月就百萬級別的柜子數量到港,這些柜子里面起碼中國的柜子得占一半以上,如果真的是傳言的70%的查驗率,那海關的工作人員還不得忙的腳底板都冒煙了?
你再加上長灘港、奧克蘭港、紐約港、休斯敦港等等港口,那每天查驗的柜子數量那幾乎是天量啊,工人們受不了會罷工,港口受不了也會被柜子塞爆啊!
所以,這個70%的查驗率,感覺不太可能。
(圖源網絡,塞滿貨柜的洛杉磯港)
查驗率提升有可能,但是直接飆到70%,可能性不大,因為美國海關系統自己員工都受不了這個。
但是該傳聞的后兩點:重點打擊“低值申報”和“混裝避稅”兩種行為,這個真有可能是真的,因為這個打擊的“風”已經吹了很久了。
其實不僅僅是“低值申報”和“混裝避稅”兩種行為,像侵權擦邊產品、DTC小包低報、EPA/FDA管控產品等等,今后都會是美國海關查驗的重點。
跨境賣家,尤其是中小賣家,在選品時應當避開這些高風險的產品,雖然這類產品在短期可能會賺的一點“快錢”,但是后面一旦被查到,造成的風險和損失,你很難擔得起。
富貴險中求,也在險中丟。
求時十之一,丟時十之九。
平穩合規運營,才能走的更長遠。
最近就有很多賣家被侵權困擾,不知道如何判定產品是否侵權,我這里也有一份《知識產權查詢與規避》的干貨資料,可以很好的教給你判斷侵權的方法,需要下面這個pdf文檔的,可以加AMZ8615領取。
全文結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