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逛國家博物館時,發現人群突然排起了長隊,那一定是在圍觀孝端皇后的九龍九鳳冠!以此為設計靈感的冰箱貼設計精美絕倫,兼具觀賞與收藏價值,因此迅速走紅網絡,成為國博的新晉“網紅”。最近,文創愛好者等來了一個好消息:3月4日國博正式開通了九龍九鳳冠冰箱貼的線上預約購買渠道,觀眾再也不用起大早排隊了。
這頂九龍九鳳冠是1957年10月20日在北京明定陵地宮出土的,屬于孝端皇后。定陵共出土了四件鳳冠,包括三龍二鳳冠、九龍九鳳冠、十二龍九鳳冠和六龍三鳳冠,其中孝端、孝靖兩位皇后各擁有兩頂。九龍九鳳冠已被列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同時也成了超高人氣的鎮館之寶,其珍貴程度可見一斑。
九龍九鳳冠以竹絲為骨,先編出圓框,再在框的兩面裱糊一層羅紗。其前部飾有九條金龍,龍口銜珠滴,下有八只點翠金鳳,后部也有一金鳳,共計九龍九鳳。這些金龍金鳳均以金絲和翠羽精心制作,栩栩如生。翠鳥的羽毛光澤感好,色彩艷麗,再配上金邊,顯得富麗堂皇,且永不褪色。
冠上共嵌有未經加工的天然紅寶石115塊,珍珠多達4414顆(另有說法為5000余顆),以及其他各式珠寶。這些珠寶的鑲嵌工藝精湛,與金龍翠鳳相映成趣,使得整個鳳冠璀璨奪目。此外,冠上還巧妙地裝飾了90片翠云和74片翠葉,以及12塊寶石點綴在冠口邊緣的金條上,更顯富麗非凡。
九龍九鳳冠采用了花絲、點翠、鑲嵌、穿系等多種復雜工藝,代表了明代手工藝的巔峰水平。
花絲工藝以金為原材料,拔成細絲后,運用堆、壘、編、織等技法將花絲成型,再加以燒焊,編結成龍的形狀。工匠們憑借精湛技藝,讓每一條龍都栩栩如生,展現出皇家的威嚴。
點翠工藝則是將金、銀片制成花形底托,用金絲沿著圖案邊緣焊槽,在中間部位涂上膠水,再將從翠鳥身上拔取的羽毛精心鑲嵌在座上,形成吉祥精美的圖案,圖案上還鑲嵌珍珠、翡翠等珠寶玉石。此冠的點翠難度極大,不僅點翠面積大,涵蓋翠鳳、翠云、翠葉、翠花等,而且形狀復雜。尤其是翠鳳,均作展翅飛翔狀,鳳尾展開,羽毛舒展,極富靈動感。
鑲嵌工藝上,用金片裁成條狀,制作出與寶石形狀相似的“托”,托兩側焊兩爪抱住寶石,必要時用粘蠟粘住,確保寶石穩固且美觀。
穿系工藝是將一顆顆珍珠全部穿孔后,按照特定排列順序或圖案穿系起來,每一顆珍珠的位置都經過精心設計,構成精美的裝飾圖案。
鳳冠是皇后的禮冠,在受冊、謁廟、朝會時戴用。據《明會典·皇后冠服》所載:洪武三年及永樂三年定制均為“九龍四鳳”冠。定陵出土的四頂鳳冠和冠上所飾珠花、翠云之數均與《明會典》所載不合。由此可知明初所定冠服制度至萬歷時期已有變化。
在中國古老的傳統中,龍是鱗蟲之長,鳳為百鳥之尊。九龍九鳳冠上的“九龍九鳳”圖案寓意深遠,代表天子與皇后的崇高地位,以及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同時,“九”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一個極數,代表著最大、最圓滿的意思。因此,九龍九鳳不僅象征著權力的最大化,也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親眼見到實物的震撼絕對不是網上看看照片能比擬的。老祖宗的審美真的很絕,這絕對是古代的頂級“高奢”!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陳品
編輯/陳品
排版/王靜
微信號|bqttfk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