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的一篇標題為“既不是藥品也不是保健食品,磷蝦油、神經酸豈能當“神藥”?”的報道,大量媒體轉載。
在短視頻平臺和電商平臺上,磷蝦油、神經酸等產品被商家大肆鼓吹具有 “呵護心腦,調節三高”“每天一粒,拒絕癡呆” 等神奇功效,成為網紅產品。主播和客服宣稱其能治療多種病癥、預防慢性疾病,還給出具體用量建議。這些產品在電商平臺魚龍混雜,磷蝦油成分不同,價格從單瓶二三十元到百元以上不等,有效成分含量有的明確標出,有的含糊其詞;神經酸片同樣 “包治百病”,但其有效成分神經酸含量,不同商家給出的數值不同。
實際上,這些產品本質只是普通食品,并非保健食品,其包裝盒上無 “小藍帽” 標志,磷蝦油多為 “凝膠糖果”,神經酸片多為 “壓片糖果”,二者均是新食品原料。按照相關法律,食品廣告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此前,曾有商家因將普通食品磷蝦油宣傳成能治病的神藥被處罰。作為普通食品,磷蝦油凝膠軟糖和神經酸壓片糖果加工門檻不高,代加工企業稱按照一定規格,磷蝦油凝膠糖果單價 10 元左右,神經酸壓片糖果每盒 8.5 元(3000 盒起訂) ,還有代加工企業傳授宣傳策略,稱不能直接宣傳產品功效,可以宣傳成分功效 。
直播短視頻虛假宣傳泛濫:在直播短視頻平臺,主播和客服為追求銷量,罔顧事實對磷蝦油、神經酸等普通食品進行功效上的惡意夸大。他們聲稱磷蝦油能 “呵護心腦、調節三高”,對血壓高、血脂高引發的頭暈手麻等癥狀有治療效果,還宣稱長期服用可預防慢性疾??;神經酸片則被描述為對失眠、健忘、焦慮、抑郁等多種問題均有療效,甚至鼓吹全球 40 歲以上中老年人都應服用。這種虛假宣傳嚴重違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食品廣告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的規定,不僅誤導了消費者,還破壞了直播短視頻行業原本應有的誠信交易環境,讓消費者在面對眾多產品宣傳時難以辨別真偽。
健康行業信任基石受沖擊:由于直播短視頻中對磷蝦油、神經酸這類普通食品進行虛假功效鼓吹,消費者在花費金錢購買并使用后,并未達到所宣傳的神奇效果,進而對整個健康產品領域產生懷疑和不信任。以往消費者可能基于對健康的追求,愿意嘗試各類健康產品,但經歷此類虛假宣傳事件后,對健康產品的信任度大幅降低。這種信任危機給那些合法合規經營、致力于為消費者提供真正有益健康產品的從業者帶來極大挑戰。健康行業本就依賴消費者的信任來維系業務,如今信任基石動搖,使得行業內企業樹立良好口碑、贏得消費者長期信任變得愈發艱難,阻礙了整個健康行業的良性發展。
產品信息不透明誤導消費者:直播短視頻所呈現的磷蝦油和神經酸產品,在成分與有效含量的標注方面混亂不堪。磷蝦油產品價格跨度極大,從單瓶二三十元到百元以上都有,價格差異背后是成分的不同,高價產品常主打 “高純度”,低價產品配料表極為復雜,包含多種成分。而且在有效成分含量上,部分商家明確標注每粒中總磷脂、Omega - 3、EPA、DHA 的比例,而另一部分商家卻含糊其辭,以 “沒有具體數值” 回應消費者詢問。神經酸片同樣存在此類問題,產品成分中神經酸的含量,不同商家給出的數據大相徑庭,從含糊的 “大概數字” 到具體的 “每片含神經酸 150 毫克”,消費者難以從中獲取準確且統一的產品信息。這種信息不透明現象,使得消費者在購買決策過程中充滿困惑,是直播短視頻行業在產品推廣環節缺乏規范的集中體現。
健康行業競爭環境惡化:不良商家借助直播短視頻平臺的傳播優勢,通過虛假宣傳將大量魚龍混雜的產品推向市場。這些違規產品以虛假功效吸引消費者,占據了大量市場份額,擠壓了正規健康產品的生存空間。在磷蝦油和神經酸產品市場中,合規企業需要投入大量成本用于產品研發、質量把控以及合法合規的營銷推廣。然而,那些通過虛假宣傳的不良商家卻能以較低成本獲取高額利潤,導致市場競爭環境嚴重惡化。正規企業在這種不公平競爭環境下,發展受到極大阻礙,不僅業務拓展困難,甚至可能因市場份額被搶占而面臨生存危機,整個健康行業的生態平衡遭到嚴重破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