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被稱為“國家版減肥指南”的《體重管理指導原則(2024年版)》備受關注。指導原則指出,到2030年我國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可達65.3%,肥胖防控已刻不容緩。
一時間,各界熱議減肥。社交媒體上,減肥的話題也經久不衰,但其中誤區不少。
喝水減肥不靠譜
“大量喝水可以減肥”是減肥建議中最常見的做法,“每天8杯水”“每天喝2升水”“三餐前大量喝水”都是博主們最常分享的“減肥妙招”。實際上,大量喝水有可能造成身體損傷。
“大量喝水可以減肥”是最常見的減肥誤區。
有研究認為,“每天喝2升水”可能太多了。
2022年11月25日,中國科學家聯合國際團隊在《科學》雜志上發表的論文《人體水周轉率的變化與環境和生活方式等相關因素》揭示,喝水不是喝得越多越好。研究結果表明,每天喝8杯水(約2升)對大多數人來說可能太多了。
不建議大量喝水是因為過量飲水有可能導致水中毒。當水喝得過多或過快時,會增加腎臟的負擔。當水的攝入量遠超排出量時,過多的水分就會滯留在體內,導致血漿被稀釋,從而使血漿中的鈉離子濃度降低,引發“稀釋性低鈉血癥”(俗稱“水中毒”)。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薦,在溫和氣候條件下,低身體活動水平下,成年男性每天喝水1700毫升,成年女性每天喝水1500毫升。
不要盲目追求“掉秤”
“掉秤”也是社交媒體上的熱詞,但僅憑是否“掉秤”來判斷減肥是否成功,非常片面。盲目追求“掉秤”還會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
盲目追求“掉秤”也是減肥誤區
減肥速度并非越快越好,過快的減肥速度易對身體器官組織造成損傷,甚至危及生命。
在減肥初期,通過節食一般可實現短期內體重快速降低。但此時體重下降的原因往往是體內水分丟失和肌肉流失,而不是脂肪減少,一旦恢復正常飲食,體重就會快速反彈。
如果長期過度節食,會導致體內血糖供應不足,就會導致肌肉大量流失。肌肉流失的后果很嚴重,輕則降低基礎代謝率,重則導致骨質疏松、免疫功能下降、身體功能受損等。因此,保持肌肉量對于人體健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靠丟失肌肉來減肥得不償失。
所以,減肥不能只關注體重變化,更要關注體脂率和肌肉量的變化,盡量減少肌肉的流失,維持肌肉量和基礎代謝率。較為理想的減肥目標應該是6個月內減少當前體重的5%-10%,合理的減肥速度為每月減2kg-4kg。
與過度節食類似的錯誤做法,是節制運動。社交平臺上有“節食期間減少運動量”“前兩周不要運動,從第三周再開始運動”等說法,但身體活動不足和久坐正是肥胖發生的重要原因。
多動少靜才是減肥良方。《成人肥胖食養指南(2024年版)》給肥胖患者減重的運動建議是:中低強度有氧運動為主,抗阻運動為輔。每周進行150-30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每周5-7天,至少隔天運動1次;抗阻運動每周2-3天,隔天1次,每次10-20分鐘。每周通過運動消耗能量2000kcal或以上。
謹慎看待各式“減肥法”
各種各樣的減肥方法在社交媒體上令人眼花繚亂,最常見的有“輕斷食”“16+8間歇性斷食法”“生酮飲食法”“GM減肥法”“循環碳水飲食法”;眼下正值春季,網上又出現了“春斷食法”等新概念。
對于這些“減肥法”,不可全信。
網上各式各樣的減肥方法層出不窮。
例如,“生酮飲食”“16+8間歇性斷食”等原本是醫學上針對特定人群的治療方式,并不適合所有人,盲目推廣給大眾存在爭議。而“春斷食法”“xx明星減肥法”往往是建立在有爭議的減肥方法上,再東拼西湊而來,更是缺乏科學性。
與其相信各類“小道”減肥方法,不如參考權威推薦。
比如,《成人肥胖食養指南(2024年版)》推薦,每日能量攝入平均降低30%-50%或降低500-1000kcal,或推薦每日能量攝入為男性1200-1500kcal、女性1000-1200kcal的限能量平衡膳食。三大宏量營養素的供能比分別為:脂肪20%-30%,蛋白質15%-20%,碳水化合物50%-60%。一日三餐合理分配飲食,推薦早中晚三餐供能比為3:4:3。在控制總能量攝入的同時,應保障食物攝入多樣化和平衡膳食,保證營養素的充足攝入,必要時補充復合營養素補充劑。
總之,減肥的核心是熱量赤字與營養均衡,動吃平衡,規律進餐。
微信編輯:大白
還原事實,洞悉真相。
歡迎關注,留言舉報!
除了辟謠,這里還關注網絡熱點,及時回應網友關切,追蹤事件進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