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勝利的號角響起,解放軍成功解放南京,國民黨統治宣告覆滅。
同年10月,北京天安門廣場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中國的新生政權隨著鐘聲傳遍了全國,在各地生根發芽。
國民黨雖然戰敗,卻賊心不死,在全國各地埋下了許多“釘子”,各地都留下大量軍隊妄圖東山再起。
盡管殘存的軍隊被一一殲滅,但國民黨反動派復辟的野心依然沒有熄滅,有計劃地留下了許多特務和土匪武裝進行破壞活動,試圖取代人民政府。
因此,中國成立初期,許多農村偏遠地區都發生了多起規模不等的武裝反抗新政權的暴動情況。
當時,這種情況被稱為“匪亂”,匪亂危害極大,嚴重的地方,土匪搶糧搶錢,放火投毒,還殺害政府的工作人員,對中國的新生政權有極大的威脅,剿匪已刻不容緩。為此,人民解放軍出動140個師,才終于將匪患剿滅,給人民創造了更加安定的生活。
當年匪亂的地區中,屬貴州省最為嚴重,貴州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
1953年,在人民解放軍的不懈斗爭中,貴州匪患基本肅清,潛逃的匪首也被緝拿歸案。
在這個時候,貴州的惠水縣城召開了一次群眾大會,臺上端坐著一位面貌清俊的女子,只見她雙手掩面作羞愧狀,臺下群眾很是疑惑,互相討論起來。
原來這名美貌女子竟是個匪首!本次大會是奉毛主席的命令釋放她而專門開的群眾大會。
(解放軍出發剿匪)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一位女子落草為寇?毛澤東為什么會親自下命令釋放她呢?
程家有女為蓮珍,雙槍之名揚千里
1922年,貴州長順的一個偏僻布依山村里,程蓮珍出生了。
貴州山清水秀,氣候宜人,多出美女,程蓮珍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少女時期的她無憂無慮,天真秀美,因此芳名遠播,求親者絡繹不絕。
在這些求親者中,有個有錢有勢的大地主陳正明,家中不僅有糧田千旦,更有仆從服侍,槍支護家,陳正明本人也相貌堂堂,學識淵博,程家很是看好這門親事。
然而當時看上程蓮珍的,還有一個悍匪王海臣,程家人自是不愿女兒落入虎口,與虎謀皮,斷然拒絕了王海臣,但王海臣不是那么好打發的,揚言程家不同意便搶親。
程家雙親哪里與土匪打過交道,終日憂心忡忡,怕女兒就此被搶走,在土匪窩里過著顛沛流離的日子,于是立馬向陳家求救,想讓女兒過上安穩的日子。
這時的他們還不知道,自己的女兒雖然逃過了嫁與王海臣的命運,但后來卻一輩子與“土匪”掛上了鉤。
陳正明沒有辜負他們的期望,月黑風高的一天,陳正明率領自家護衛隊,身騎黑馬,沖入這個布依小寨,如天神降臨般帶走了驚慌的少女。
程蓮珍本以為是土匪擄走了自己,正嚇得梨花帶雨,就聽聞身邊人低聲安慰自己:“別怕,我是陳正明,是來迎娶你的。”懸著的心放下,程蓮珍不由得對他生出幾分好感。
(程蓮珍老年留影)
結親后,程蓮珍跟著丈夫過上了富足的日子,陳家是大戶人家,在這里,衣食住行都有仆從妥當的安排,程蓮珍還經常跟著陳正明去自家田地商鋪視察收租。
在這期間,不僅跟著丈夫學習騎馬射箭,聰明的她經過多次練習,竟還能雙手持槍,左右開弓。
然而,好景不長,丈夫病倒了,不久后就留下萬貫家財撒手人寰。這一走,只留下一個女兒和程蓮珍相依為命。
沒了男人,孤兒寡母坐擁陳家財產,不免惹得許多人眼紅,程蓮珍來不及沉溺于悲傷中,就得端起槍桿子裝作一副不好惹的樣子。
一次,陳家近親派人來搶奪陳家財產,程蓮珍不得不帶著家丁抵御歹徒,情急中手持雙槍親自打死了幾人,其余的歹徒見這陳家遺孀這么不好惹,便慌忙撤退了。
這一戰,陳家大嫂程蓮珍“雙槍女人”的名號被徹底打響。
程蓮珍年紀輕輕成了寡婦,坐擁萬貫家財,還生得一副好相貌,有不少人盼著能成為她的第二任丈夫。
其中有這么一個人,名叫羅紹凡,這羅紹凡也是惠水縣的一個富家子弟,從小飽讀詩書,是那個年代少有的大學生,有家底,有學識,無疑是良婿的佳選,但羅紹凡卻遲遲沒有結親。
原來,偶然的一次機會,他見到了程蓮珍,頓時驚為天人,奈何當時程明珍已經與陳正明結為夫妻,他便只能默默把這份感情放在心中。
現如今,陳正明已死,他們之間有了能在一起的可能,羅紹凡就對程蓮珍展開了猛烈地追求。
程蓮珍丈夫身死,萬貫家財遭惡人惦記,再堅強的女人也會有脆弱的時候,而羅紹凡文質彬彬,談吐不凡,對程蓮珍呵護備至,就這樣如陽光般走進了她的生活,沒有什么理由能拒絕這樣的溫暖,羅紹凡如愿成為了程蓮珍的第二任丈夫。
神機妙算虛名累,一朝為匪藏乾坤
要是能這樣繼續生活下去也算美滿幸福,但羅紹凡卻是程蓮珍走向深淵的主要原因。
原來,羅紹凡的哥哥羅紹銓是曹紹華的部下,曹紹華曾經當過國民黨八縣聯防司令,還是所謂“自救軍”司令,據說有7個步兵師。
羅紹銓曾經被任命為“自救軍”副總指揮,是這個曹紹華的得力部下。說是自救軍,其實就是一幫燒殺搶砸的土匪,經常到百姓家里搶奪糧食和錢財,殺人放火,無惡不作。
因著程蓮珍家底豐厚又房產眾多,羅紹銓便領著曹紹華和他的“司令部”進駐了程蓮珍家,還封她為“自救軍”團長,她的丈夫為副團長。
曹紹華妄想攻下惠水縣城稱王稱霸,首先需要囤積糧食,但百姓深知土匪的惡行,不愿將辛苦種植的糧食拱手相讓。
曹紹華心生一計,這程蓮珍抵御歹徒時聲名大噪,很多百姓對其敬佩不已,可以借她之名征糧,一定有人前來送糧,于是曹紹華命部下張貼了征糧布告。
翌日,以程蓮珍名義發布的征糧布告還真的騙來許多不明真相的鄉親們送來了糧食。
1950年3月,曹匪在縣城的線人來報,人民解放軍正大力剿匪,縣城的守軍一大部分都去攻打另外的地區了,縣城如今守衛稀松,是攻城的好時機。
曹匪便決定趁縣城守衛空虛之時攻打惠水,程蓮珍也奉命帶著一團布依兵,與其他匪兵約好凌晨發起進攻。
自做聰明的曹匪不知道,解放軍這是給他們設了一個“空城計”。
凌晨,天光微亮之時,“自救軍”大批土匪對惠水縣城發起進攻,果然守衛稀疏,很容易攻打。
正當他們得意洋洋之時,人民解放軍的援軍從側后方殺入,殺的他們措手不及,200匪人陳尸于此,其他匪兵也丟盔棄甲。
這其中,竟然沒有程蓮珍帶的布依團,她耍了個小聰明,知道縣城哪是那么好打的,就沒有按規定的時間趕去進攻,誰知竟真的救了自己一命。
當她率領布依兵團趕到時,匪兵已然戰敗,她隨即掉頭回去了。
(解放軍正在剿匪)
這一戰,雖未能攻下惠水,但程蓮珍的名氣卻愈發大了起來,在各村寨以訛傳訛之后,她儼然成了奇女子。
據說她足智多謀,總能料敵先機,又傳她能身騎白馬,雙手持槍左右開弓,于戰場上刀槍不入。
周圍的百姓是又敬又怕,面對著周圍的溢美之聲,這位昔日美好的如一朵花一樣的布依族姑娘迷失了自己。
曹匪此前攻打惠水一戰,元氣大傷,殘兵敗將在長順與惠水兩城交界處活動,經常攻打周圍的大小村寨,這個時候的程鳳珍頗為賣力。
若說此前她用著小聰明成功躲過了被擊潰的局面,那如今,她被外界的虛名所影響,飄飄然跟著夫兄的匪部攻村掠寨。
解放軍沒有放棄剿滅這股土匪勢力,集結3團2營對長順、惠水、紫云縣的土匪進行圍剿。
面對解放軍的圍剿,程蓮珍夫婦跟著哥哥羅紹銓匆忙逃入惠水、長順交界處的一處山洞中。
貴州多崇山峻嶺,該山洞叫提籃洞,處于一處懸崖峭壁上,僅有一條小徑與山后的提籃寨相通。該
處有天然的地理優勢,程蓮珍讓一隊人馬于洞口守著,解放軍追到洞口下便遭遇這隊人馬的火力攻擊,程蓮珍三人便趁著解放軍還未攻上來,趁亂溜入了山林之中。
(影視中的程蓮珍與土匪)
由于匪首落逃,1951年秋,貴陽軍分區又派了125人的連隊去消滅他們。
在當地部分民兵的幫助下,經過6天的搜山圍剿,終于擊斃匪首羅紹銓,抓到了受傷的羅紹凡,而程蓮珍悄悄逃過了追捕,踏上了逃亡之路。
她一路隱姓埋名,最終潛逃至龍里縣草老鋪,遇到了韋萬書母子。
韋家母子看她衣衫襤褸,好心給了她一些吃食。這一路上忍饑挨餓,程蓮珍早已苦不堪言,如今有人雪中送炭,她頓時感動不已,要是能安穩下來就好了。
程蓮珍靈機一動,不如就此安家,改名換姓以得安穩生活,想到這里,程蓮珍便謊稱家人全被土匪打死,自己孤苦無依,懇求韋家收自己為兒媳。
韋萬書自幼與母親相依為命,雖然忠厚老實,但苦于家境貧寒,至今還沒娶上媳婦,這一聽,韋家母子歡天喜地便把程蓮珍娶回了家。
程蓮珍劇照
成親后,程蓮珍在韋家安安分分的過日子,本以為自己能就此逃出生天了。
沒想到追捕隊卻找上了門,開門見山道:“你是程蓮珍。”程蓮珍當即大驚失色。
原來,她的傳奇名號引起了軍區的高度重視,在她逃脫圍剿后,特地找了認識她的人一刻不停地搜捕她,尋找蛛絲馬跡,最終找到了龍里縣韋家這里。
女匪首生死成難題,毛澤東義釋“孟獲女”
程蓮珍被捕后,在牢里惶惶不可終日,就怕哪一天把自己拉出去殺了。
事實上,“殺”與“不殺”的問題卻是被討論了很久。
一方面,土匪罪大惡極,以往的匪首如果拒不投降,被逮捕后無一例外都是殺之為快,處決土匪在剿匪軍隊里屬于很正常的事情,甚至不需要特定的文件申請,只要長官口頭上同意,便可以處決了。
另一方面,程蓮珍是少見的女匪首,一介女子,手上并無大案,且在匪部地位不突出,又是少數民族。
經過調查之后,發現她其實也并不是罪大惡極之人,沒有參與到迫害百姓的事情里去,遠沒有傳說中的可怕,只是個聰明點的婦女罷了,兩方各執一詞,都有道理。
殺與不殺,實在難以判決,最終惠水縣決定將此事交由上級決定,于是便將此案上報給了西南軍區參謀長李達那里。
(李達上將,1905-1993)
參謀長李達了解案情后思來想去,也是頗為為難,沒有立即作出裁決。
在給毛主席作剿匪報告的時候他提到了程蓮珍的事情,毛主席聽完只說:“不能殺,好不容易有個女匪首,殺了多可惜啊。諸葛亮還七擒孟獲呢,我們擒了個程蓮珍,這才一擒就要殺了嗎?何不來個八擒八縱?最少也要來個兩擒兩縱吧,不能一擒就殺。”
回去后,參謀長李達向惠水縣軍區傳達了毛主席說程蓮珍不能殺的指示,惠水縣相關負責人隨即告訴了程蓮珍這個好消息。
程蓮珍沒想到,自己竟這么幸運能夠逃過一死,在聽說是毛主席的決定后,大為感動,一直念叨著自己的新生是毛主席給的,以后一定要報答這份恩情。
惠水縣還特意召開群眾大會當場釋放程蓮珍,之后又專門開展群眾大會,向人民大眾解釋不殺程蓮珍的理由,這是毛主席直接指示的,不僅不能殺她,在她有需要的時候還要幫助她,團結她。
惠水縣和長順縣還派了工作組到有關地區解釋這件事情,以便于程蓮珍更好地生活。
在知道程蓮珍擔憂人民對曾經當過土匪的自己有偏見,生活難以融入進去后,惠水縣政府還給她安排到了布依族的寨子生活,又給她分配房子和田地,讓她能在當地過上安穩的生活。
孟獲女勸降惡匪首,共產黨高義永流傳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的新生政權還不穩定,各地的武裝暴動頻起,匪寇為患。
一方面是國民黨殘存的武裝力量和封建勢力作怪,另一方面也與人民政府缺少群眾基礎有很大的關系,新的政策不被大眾理解,難以得到支持。
毛主席的一個小小的決定,卻把我黨的寬容政策和仁愛的形象展示給了廣大人民群眾,可謂是大智慧。
在被釋放后,程蓮珍感懷于共產黨的寬宏大量和仁愛的精神,感動地說,毛主席是自己的再造恩人,共產黨是自己的堅強依靠,如果不是毛主席,如果不是共產黨,不敢想象自己能被釋放。
她經常到之前落草為寇時的惠水長順一帶,風餐露宿地尋找藏匿起來的土匪。
她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宣揚共產黨的寬容和人道主義政策,講到自己被釋放的事情時,程蓮珍總是萬分慶幸地勸誡未投案的土匪和他們的家人:“一輩子躲躲藏藏,哪里里有光明正大的生活來得好。共產黨是寬容的,政府很仁愛,主動投降者是不殺的,若是一直不投降,兩方打起來那可是生死難料啊。”
程蓮珍只身深入匪窩勸誡匪徒,短短一個多月,就有20多個土匪走出深山主動繳械投降。
其中有幾個匪首極其兇惡,拒不投降,程蓮珍先是勸誡了他們的家屬,后又讓家屬去勸降多次,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最終匪首們紛紛繳械投降。
聽聞這幾個刺頭都被勸降后,又陸續有許多觀望共產黨態度的匪寇走出深山卸下槍支主動投降,選擇堂堂正正地活在陽光下。
一個特赦,不僅救回了程蓮珍,也減少了雙方不必要的傷亡,這就是毛主席的高明之處。
(程蓮珍老年生活)
程蓮珍常常把這條命是毛主席給的這句話放在嘴邊,她決心要做對社會有益的事。
1960年,她當選為惠水縣第一屆政協委員,此后一直當任了六屆委員,更是在84年,當選了政協常委。
她有一個心愿,那就是見見主席,但這個心愿一直沒有實現,當程蓮珍聽到毛主席去世的消息后,悲痛萬分,在家里設了靈堂,日日悼念。
后來在女兒的陪伴之下,來到了北京,專程到毛主席紀念堂里,瞻仰其遺容。沒想到的是,她雖沒見到毛主席,卻和他的孫子見了面。
1996年,毛主席的孫子和其母親邵華將軍,特地到貴陽和程蓮珍見面。
這時的程蓮珍正高臥病床,但聽說是毛主席的家人,她一下子精神了,這些年她受到了政府的多次照顧,都默默謹記在心,一直不敢忘記毛主席的恩情,是毛主席讓她有了民族團結的感受。
就算生病,她也不能讓毛主席的家人失望,于是在縣領導和家人的陪伴下,程蓮珍來到貴陽見到了邵華將軍和毛新宇,鄭重的當面對二人表達了感謝。
(程蓮珍與當時的貴州省統戰部部長王思明)
程蓮珍不會想到,在她去世后,貴州省特地為她開了追悼會,對她的一生進行了回顧。
了解程蓮珍的一生后,我們也可以看出來,毛主席的大智慧,不僅拯救了這個可憐的婦女,更是貫穿她以后的人生,讓她成為了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