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懼生死,忠于國家,這是中國軍人刻在骨子里的品質,他們有著遠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
抗美援朝從開始到結束,中國軍人就秉持著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信念,將裝備精良,人數眾多的美國軍隊打得落花流水,節節敗退!
但凡是中國軍隊駐扎的地方,就絕對不會給敵軍的可乘之機。
抗美援朝結束以后,美國軍人評價志愿軍:“中國士兵太可怕了,他們根本不怕死!”
他們為什么會如此恐懼中國軍人?“敢死隊”又經歷了什么艱難坎坷?
抗美援朝里的“瘋子”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就一直是東方社會主義國家的榜樣,是被殖民地奮斗的動力。
當然,新中國能夠取得如今的成績,打造美好的社會主義國家,與離不開視死如歸,堅韌不拔的中國軍人息息相關。是他們用血肉與靈魂拼搏的成果,如今的中國,是多少革命先烈壯烈犧牲而成就的江山。
1950年,朝鮮爆發內戰,大韓民國與朝鮮對峙,誰也不后退。
可朝鮮軍人堅毅無比,有著明確的目標,他們深知大韓民國的威脅,為了保護民眾,他們選擇奔赴前線。
在同樣的心理條件下,朝鮮軍人來勢洶洶,極大地打擊了韓國軍隊的囂張氣焰。
就這樣,朝鮮內戰動蕩的期間,韓國一直處于下風,被朝鮮壓制得死死的。
而這一場戰爭也被其他的國家緊密關注著,其中以美國最為明顯。
他們在第一時間就掌握了朝鮮局勢,也清楚自己所支持的韓國軍隊現狀。
為了挽救局勢,實現美國的目的,他們竟假意調解雙方關系,成立了“聯合國軍!”
而這一支軍隊的成立,也成為了朝鮮內戰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之一。
當“聯合國軍”登陸朝鮮的那一刻,戰爭局勢就變了味兒,早已經從內部戰爭變成了國際斗爭。
即使其他國家痛批美國的所作所為,他們還是義無反顧地來到了朝鮮。
而剛剛進入朝鮮的他們,并沒有做到調解雙方,美國選擇了慫恿,給這本就千鈞一發的戰事狠狠地添了一把火。
不過,因為他們的加入,韓國軍隊的局勢也發生了改變,他們不再被朝鮮處處壓制,而是掌握了戰斗的主動權。
他們從原本的根據地,一路打到了“三八線”以南的位置,在兩國的邊境瘋狂跳躍,威脅著朝鮮人民的安全。
但朝鮮軍人也不是吃素的,除了上陣殺敵以外,他們還懂得求救。
其領導者金日成知道現在的局勢不利于本國,就向中國遞交了求助信。
而美國卻輕視中國,覺得一個新成立的國家,根本沒有什么戰斗力可言。
而他們也因為自己的偏見,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那時候,美國的戰機瘋狂在中國的丹東領空挑釁,甚至會傷害我國百姓,這讓領導者們非常憤怒,他們連夜開會,作出了決定,那就是援助朝鮮。
在援助朝鮮的過程中,中國志愿軍懂得利用地理優勢,軍隊優勢,與美軍開始了游擊戰。
與此同時,朝鮮軍隊則在正面戰場吸引美軍火力。
兩軍配合相當默契,在保證本國戰士的安全情況下,狠狠地給美軍澆了一盆冷水。
可笑的是,美軍并沒有吸取戰敗的經驗,而是大言不慚地說可以三個月解決戰爭,并將戰勝的日子定在了感恩節前。
正所謂“大意失荊州!”
美軍的所作所為正好印證了這一句話,他們的瘋狂戰斗計劃并沒有成功。
中國志愿軍來勢洶洶,在幾次交手的過程中,他們都擊退了美軍。
直到感恩節以后,美軍都依然停留在“三八線”以南,沒有前進的機會。
當然,戰事失敗也成功地惹怒了美國總統,他下令一定要盡快解決戰爭,以免自己在即將到來的總統選舉中落選。
為此,美軍調遣了很多的飛機大炮,還有裝甲車,也搬來了援兵。
在上甘嶺戰役中,美軍的炮火轟炸了整個山頭,到處都是一片狼藉。
戰士們的鮮血染紅了整個上甘嶺,可中國志愿軍難道就此認輸了嗎?
當然不會。
在此次戰役中,中國志愿軍與美軍不停地迂回作戰,盡可能地為援軍的到來拖延時間。
而面對美軍的狂轟濫炸,中國戰士也沒有退縮。
他們用身體擋子彈,單槍匹馬與整個美軍部隊作斗爭,用刺刀與美軍的機關槍對抗,用自己的身軀為其他的戰友趟出一條血路。
當時,美軍都被視死如歸的中國志愿軍嚇到了,他們很敬佩我們的軍人,也很恐懼我們的英雄。
每當中國志愿軍沖到前線的時候,美軍都慌不擇路地后退,有的美軍甚至都會選擇做一名逃兵。
對于他們來說,上戰場是國家命令,不參加就會挨收拾,他們本不愿意加入戰斗,因此,與其用性命去做賭注,不如趁機跑路,保全自己。
在這樣的情況下,朝鮮戰爭也就有了明顯的結果,美軍戰敗了,停戰協議簽訂了。
后來,也有記者去拜訪美國參加朝鮮戰爭的一些軍人,當記者問到如何評價志愿軍的時候,他們都一致認為:“中國士兵太可怕,他們根本不怕死。”
朝鮮戰爭中的老兵
麥克瓊斯作為朝鮮戰爭的參與者,他對中國志愿軍的表現深有感觸。
記者也曾采訪過他,提及志愿軍,他只有一句話:“誰和中國志愿軍作戰,誰就是腦子有病!”
他之所以這樣說,全是因為志愿軍在朝鮮戰爭不怕死的表現,麥克瓊斯也因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其實,麥克瓊斯也并不是只會紙上談兵的戰士,他也曾與美國軍人共同打贏了無數次戰斗,為美國奪取了許多的利益。
并且,他還有自己的一技之長,那就是刺刀。
就刺刀而言,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日本人,畢竟日本的忍者文化,刺刀術在國內外都是比較有名的。
再加上日本人身材矮小,身形瘦弱,所以他們非常懂得利用自己的優勢,采用近距離作戰的方式,出其不意地刺殺敵人。
而美國人不一樣,他們長得人高馬大,身材魁梧,正因如此,他們的反應能力遠遠比不上日本人。
可麥克瓊斯是一個例外,作為美國人,他非常靈活,能夠在戰斗中快速地抓住時機,攻其不備。
有一次,他與日本人比武,當進入刺刀環節的時候,所有人都為他捏了一把汗,害怕他失敗。
可令人沒想到的是,他竟然打敗了對手,并可以以一敵十,將熟練使用刺刀的日本人擊退。
后來,他又憑借著自己的武力成為了拳擊教練,但他總是覺得自己待在拳擊館是大材小用,自己的能力遠遠不止于此。
正當他為自己的才能打抱不平的時候,朝鮮戰爭爆發了,他立刻加入了美軍大部隊,來到了朝鮮。
面對朝鮮軍人以及中國志愿軍的時候,他都嗤之以鼻,覺得中國志愿軍與日本人同屬亞洲人,身形瘦弱,身材矮小,力氣也不夠,根本不是美國人的對手。
為此,他驕傲地進入了前線,與志愿軍有了第一次交集。
當時,中國志愿軍跨過鴨綠江,在“三八線”附近與美軍開始了戰斗,麥克瓊斯也在其中。
他拿著機關槍,與中國志愿軍對抗著,可子彈都用完了,志愿軍還是依舊堅守陣地。
為此,兩軍開始赤手空拳地上陣,而這正好是麥克瓊斯擅長的部分,他胸有成竹地來到了戰場,開始與志愿軍對抗。
可當他來到了志愿軍的面前時,突然發現有一些不對勁,中國志愿軍竟然是三兩成組,每個人都有負責的部分。
起初,他覺得這些都是花拳繡腿,沒什么實質性的作用。
隨著戰斗的白熱化,他恍然大悟,自己小瞧了志愿軍。
即使自己經過系統地學習,能熟練地使用刺刀技術,但在視死如歸,目標一致的志愿軍面前,這一片都是無用功。
他們將麥克瓊斯狠狠地打倒在地,然后瘋狂地踢踹著他。
麥克瓊斯有一些扛不住,一股腥甜涌上喉嚨,緊接著,他就沒了意識。
從那以后,他就很少正面與志愿軍對抗,而是默默地在后方關注著,直到1953年停戰協議的簽訂,他才狠狠地松了一口氣,跟隨大部隊回到了美國。
當然,回到美國以后,他也沒有逃過被志愿軍支配的恐懼。
午夜夢回時分,他都會從夢魘中醒來,滿身冷汗的喘息粗氣。
在夢里,他的身后是志愿軍,前方是斷崖,他想跑,卻無路可逃,除了死亡,只有死亡。
這種無力感深深地籠罩著他,讓他無法釋懷。
他曾將自己的想法寫在日記本上,直到臨終之前,他才將自己被志愿軍支配的恐懼透露在公眾的面前。
其實,中國志愿軍并不是不畏懼死亡,他們只是有著共同的目標,那就是保衛自己的國家,守護自己的家人。
對于他們來說,戰爭并非兒戲,但無論怎樣,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正是有著遠大的家國情懷,才有令美國聞風喪膽的志愿軍存在,才能有如今的泱泱大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