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中旬,在石橋苗族土家族鄉八角村,數百只蒼鷺在一株四十米高的烏楊樹上筑巢安家,或在樹梢停留,或嬉戲打鬧,或翱翔天空,另有不少蒼鷺媽媽正忙著哺育幼鳥。
▲數百只蒼鷺在烏楊樹上筑巢安家。
“這棵烏楊樹是八角村最高的一棵樹,加上周邊有水田和河流,食物來源充足,因此吸引了蒼鷺在此棲息繁衍?!笔瘶蜞l林業站站長向勇介紹,從2010年開始,就有蒼鷺來這里筑巢,去年是最多的,大概有400多只。去年,他們還發現了30多只幼鳥,鳥群的規模也是越來越大了。
為此,烏楊樹周邊村民宗洪友一行5人還特意成立護鳥志愿隊。
說起蒼鷺,宗洪友流露出的情感如同談起自家的孩子。“每年3月,蒼鷺就會慢慢回來,它們先在湖邊、村后的林子上空盤旋,并不上樹。經過半個月左右的‘考察’,確定環境特別安全了,才會上樹筑巢?!弊诤橛颜f,每年3月底,他和隊員們就開始忙起來,為蒼鷺回來筑巢做準備。
“蒼鷺有離開拆巢的習性,每年離開村子后,都會把巢拆了,來年回來又重新搭巢。”經過長期觀察,宗洪友發現蒼鷺與其他鳥有著不同的習慣,“可能是怕被別的鳥或動物占據,又或許是自己新筑的巢才有安全感?!?/p>
▲蒼鷺?!?/p>
近年來,來石橋湖畔安家的蒼鷺逐漸增多,附近可用來筑巢的枯樹枝越來越少,它們不得不飛到很遠的地方去尋找。護鳥志愿隊發現這個情況后,就按以前的“生產隊模式”進行分工,志愿隊里的5人,每人撿拾30斤長度在50厘米左右、手指粗的濕樹枝,然后早早地把這些濕樹枝撒在蒼鷺棲息地附近,讓其自然風干。
“風干的時間一定要算準,否則蒼鷺銜著濕樹枝飛起來就會很費力。”宗洪友說,每年蒼鷺飛回來的時候,全村人都默默地達成一個共識,不進山林去驚擾它們,讓它們安心上樹筑巢。
蒼鷺屬于大型水邊鳥類,主要棲息于江河、溪流、水塘等水域岸邊,以小型魚類、泥鰍、蝦等動物性食物為食。而石橋鄉蒼鷺棲息地,緊鄰芙蓉湖,水資源豐富,加上近幾年當地強化生態保護,生態及濕地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蒼鷺就陸陸續續地來這里定居繁衍。如今,蒼鷺與村民和諧共生,成為了這里最尊貴的“客人”。
據了解,武隆境內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要素完備,擁有仙女山、白馬山、彈子山、桐梓山、羅英山五大綜合大型山體,具有以芙蓉江、大溪河等為支流的烏江水系生態,生態凈化能力和“綠肺”功能強大,是武陵山地區生物多樣性與水土保持生態功能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全區生態保護紅線834.65平方公里,占轄區幅員面積的28.89%;自然保護地面積346平方公里,占轄區幅員面積的12%;森林覆蓋率65.74%、林木覆蓋率75%;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5.8%、PM2.5濃度均值為29微克/立方米;地表水和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是重慶“一區兩群”中生態環境最好的區縣之一。
與此同時,近年來,武隆區嚴格按照“保護優先、規范利用、嚴格監管”的原則,把保護野生動物資源提高到保護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平衡和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高度來抓,列入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并將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納入全區林長制考核內容,強化組織領導,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非法捕獵和經營利用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等違法行為,促進了生態環境與經濟社會建設的協調發展。
以烏江的一波碧水為界,北岸是仙女山,南岸為白馬山。與游客趨之若鶩的仙女山相比,白馬山安靜得猶如“藏在深閨人未識”。
站在海拔1800多米的黃柏淌防火瞭望塔上,只有風和鳥鳴的聲音。在有近70年歷史的白馬山國有林場,當了30多年的護林員劉春濤,眼前無邊無際的蒼翠山林,就是他的整個世界。
2023年的一天,劉春濤聽到附近農戶家養的狗不停地吠叫,跑出來一看,只見一只全身黑色長毛的小家伙坐在樹梢,好奇地打量著四周,長長的尾巴像一根繩子垂下來。
他趕緊給林場場長張安華打了個視頻電話?!澳憧茨憧?,咱們這里也有黑葉猴(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啦!”張安華興奮地催促劉春濤,“快點快點,你倒是拍個視頻??!”可劉春濤激動得手打滑,錯失了拍攝的最佳時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黑葉猴又鉆進叢林消失了。
一年冬天,劉春濤在巡林時看見三四十只紅腹錦雞點綴在雪地上,煞是可愛。他一個勁地瞅著這些“稀客”,內心十分激動。當發現其中一只錦雞因尾巴被凍住而不能動彈時,他立即把它帶回管護站取暖。
在劉春濤們的悉心照料下,一個多月后,這只錦雞恢復得特別好,劉春濤又親手把它放歸山林。
近年來,白馬山珍稀動植物的數量一直在增加,生物多樣性不斷豐富,都被劉春濤記在巡山的日志中。1980種植物,273種脊椎動物,銀杉、珙桐、紅豆杉,云豹、大小獰貓……都是劉春濤的心肝寶貝。
劉春濤護林守責,只是武隆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一個縮影。為了把生態保護觸角延伸到最前沿,多年來,武隆持續開展“清風”“網盾”等聯合執法專項行動,重點對城鄉結合部、集貿市場、餐館、酒樓、車站等場所進行清理排查,對排查發現、群眾舉報、上級交辦的非法捕獵等各類違法犯罪案件線索,及時嚴肅查辦。
2021年以來,全區共辦理野生動物違法犯罪案件21件,打擊野生動物違法犯罪團伙1個,打擊處理人員22人,收繳違法物品49個,收繳動物制品500千克,收繳違法工具30個。
同時,武隆于2022年與重慶市林科院、西南大學三方合作開展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調查監測工作,在白馬山市級自然保護區內實施了武隆銀杉種群調查及保護設施建設項目,在芙蓉江黑葉猴縣級自然保護區內實施了黑葉猴種群及生境實時動態監測和系統建設項目,在自然保護區內安裝紅外相機105臺,實現國家重點保護動物重點區域24小時動態監測。2021年以來,共拯救受傷或病危的野生動物40只。
▲稻田深處白鷺齊飛。
下一步,武隆將繼續開展保護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宣教管理工作,不斷提高保護地及周邊村民的保護意識,帶動更多人員積極參與,共同守護生物的多樣性。
來源:武隆區融媒體中心
編輯:夏秦余凈
審核:張青蘭
終審:冉隆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