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人是誰,很多人都會不約而同地回答,毛主席。
而偉人也有偶像,說起毛主席的偶像,那就非岳飛莫屬了,毛主席從幼年起就十分崇拜岳飛,歷史上有許多人企圖抹黑岳飛,說他是軍閥,說他別有用心。對于這些言論,毛主席每一次都不厭其煩地為岳飛正名。
毛主席一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以個人名義為歷史人物獻花圈就是獻給岳飛的。在1954年移除西湖邊的名人墳墓時,毛主席也特地囑咐保留岳飛墓,不可移走。
毛主席為何會對岳飛推崇至此呢?
岳飛 毛主席的偶像
說起岳飛的故事,毛主席真的是如數家珍,據毛主席兒時的啟蒙老師鄒春培回憶,毛主席從小就特別愛看明清小說,其中尤愛《說岳全傳》。
毛主席自己回憶這段往事的時候也說,當時私塾里的老師總是要他們熟讀經書,覺得《三國》、《岳飛傳》這些都是誤人子弟,不正經的書,不許他們看。
毛主席就想了個辦法,他把經書放在了小說上面,等老師走過來時看他就是在念經書。毛主席小時候也有頑皮的一面,但正是《岳飛傳》這些小說,讓愛國情懷在少年毛澤東幼小的心中萌了芽。
參加革命后,毛主席也是一有機會就在各種場合推薦《精忠岳飛傳》,不僅推薦自己的孩子看,也推薦黨中的干部看。
少年毛澤東
此外,毛主席也經常拿岳飛的經歷來經歷身邊人。
有學員說自己文化水平太低,恐怕難當大任,毛主席就安慰他說“岳飛也不是什么地方畢業的”;
有人說自己太年輕,沒經驗,提拔太快了,毛主席則說:“岳飛建立岳家軍的時候不過二十多歲”。
英雄不問出處,不僅不問出處,連年齡和學歷也不問,年齡和學歷并不代表什么,成績是干出來的,只有把人放到那個位置上,他才能發揮自己的才能。
毛主席不光是推崇岳飛,還學以致用,毛主席的很多戰爭思想都能看到岳飛的影子。
岳飛軍事生涯中最著名的一仗,就是郾城大捷,這一戰不僅戰績斐然,還把岳飛兵無常勢,不拘一格的用兵才能體現得淋漓盡致。
岳飛
在與金人的精銳開戰前,岳飛就對手下的將領們說,“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測識,使能取勝···陣而后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1938年5月,毛主席寫的《論持久戰》中就引用了岳飛的“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這句話。
但歷史上能打仗的將領不勝枚舉,如果會打仗就值得推崇,那么毛主席最喜歡的應該是孫子和孫臏,并不是岳飛了。
岳飛之所以是岳飛,還是在于一個忠字。關于這一點,毛主席就曾評價岳飛“死得好”。
愛看《精忠岳飛傳》和《三國演義》的不只毛主席一人,其他的很多將領也愛看。1959年,毛主席就有一次與賀龍閑聊,賀龍就說自己不能看《三國》,因為他見不得英雄落難,特別是岳飛落難,他一看就哭,所以總不讓自己去看去想。
毛主席聽了也深以為然,因為毛主席自己看《三國》也掉眼淚,但后來他想明白了,人生就是如此,遭多大的難,辦多大的事,一輩子不遭難也成不了什么事。而且英雄只要一死就出名了,岳飛被殺以后就流芳千古了。而且岳飛這“血”還滲透到了我們整個民族當中,岳飛的精神也成了我們民族的一部分。如果他沒流血沒死,起不了這么大的作用。
毛主席似乎是把“生死”給看明白了,但每每看到岳飛的故事,還是會為之動容。
岳母刺字
有一次,毛主席在上海錦江小禮堂看《岳母刺字》的戲,看到岳母刺下“精忠報國”四個字的時候,毛主席情不自禁地站了起來,動情地對身邊人說:“在中國像這樣的母親有千千萬萬呢!”
一直被抹黑的岳飛
但精忠報國的岳飛在歷史上卻被多次曲解,又被多次平反。
第一位為岳飛平反的是南宋第二位皇帝宋孝宗繼位后,就開始為岳飛平反。但宋孝宗的這番話并沒有能堵住別有用心之人的嘴。
等到清代時,當時的人就想把岳飛塑造成一個愚忠的形象,《說岳全傳》就是其代表。之所以如此“打扮”岳飛,就是想讓人忠于清王朝,鞏固滿人的統治。不管是誰在當皇帝,當得怎么樣,都必須忠誠,不能有異議。
這樣的改編也就罷了,之后對岳飛的打扮愈發地過分。在日本侵華后,一些投降派為了討好日本人,也是懼怕有人想仿岳飛驅除韃虜,所以這些投降派把岳飛抹黑成了一個軍閥,而秦檜卻成了英雄。
軍閥混戰,人民貧苦受苦到了近代,日本侵占中國領土,國內軍閥混戰,還有列強對中國虎視眈眈,這種情況下就有一些投降派把岳飛比作了軍閥,把秦檜當成了英雄。呂思勉在他1923年出版的《白話本國史》一書中,用了很大的篇幅去評價岳飛。
呂思勉
比如民國時著名的歷史學家呂思勉就是這種觀點的倡導者,他認為議和在當時是必然的,所以支持議和的秦檜才是愛國的,岳飛不識時務,不支持議和也就罷了,還要反抗,岳飛是割據一方的軍閥。
看似在說南宋的歷史,不過是借古喻今,說中國與日本議和也是必然的,支持議和才是愛國。
另外一位有名的軟骨頭“賣國文人”胡適也支持這種觀點,也覺得秦檜冤得慌,被人平白無故罵到了今天。
有了呂思勉和胡適兩個“大V”站臺,當時批岳倒岳蔚然成風,各種跳梁小丑粉墨登場,變得花樣地批評岳飛,說她壓迫人民,是封建社會的奴才,甚至還打砸岳飛廟。
秦檜可以說是投降派,帶路黨的祖師爺了,這些人自然是恨岳飛恨得入骨。
胡適
而毛主席則是多次為岳飛正名,用實際行動支持岳飛,在毛主席的影響下,許多的干部將士也都喜歡上了岳飛,還新出了許多以岳飛為主角的戲曲節目,就跟現在的追劇青年一樣,毛主席一有空就會去這些戲曲,不僅是反反復復地看,看完還要和戰術們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
在一次戲曲表演結束后,毛主席就對在座的將士們說,岳飛是一個民族英雄,為了人民,抵御外族的侵略,這與我們現在的處境何其相似?如果我們每個戰士都能像岳飛那樣一心為國為民,我們將是戰無不勝的!
毛主席愛講大白話,不喜歡文縐縐,又經常引用岳飛等人的英雄事跡,所以跟戰士們談起話來,戰士們特別好接受。甚至還有戰士拿從毛主席這學來的說辭又去激勵其他的戰友。
因為毛主席的“安利”,岳飛在我軍和我黨中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很多的戰士也和毛主席一樣,把岳飛當作了自己的榜樣。
毛主席
毛主席不僅向軍內推廣,還向普通百姓推廣。“不拿群眾一針一線”這話我們都聽過,這就是毛主席在向岳家軍學習軍紀。解放軍戰士不僅不拿群眾的針線,甚至為了不打擾到人民,寧愿就直接在街頭和衣而睡。
事實勝于雄辯,像岳家軍一樣能征善戰,軍紀嚴明的解放軍,受不受人民的愛戴,歷史上的岳飛是軍閥還是英雄,不言自明。
西湖邊古墓搬遷 特別保留岳飛墓
建國后,毛主席對岳飛的喜愛與推崇也絲毫不減,只要是遇到跟岳飛有關的地方總是要去看一看。
1952年11月,毛主席到湯陰視察,之所以在這里下車,毛主席就是想去看一看岳飛廟。
一下火車,毛主席就看到了一塊記錄岳飛功績的碑,但在火車站見到一塊描述岳飛功績的碑,但這塊碑卻有一次很奇怪,就是碑上有一些名字被人為刻意地鑿掉了。
叫來當地的縣長一問才知道,原來是當地的群眾覺得這些人是漢奸,不配記錄在岳飛有關的碑文之中。
群眾的情緒可以理解,但對于這種做法毛主席并不贊成,他覺得不應該憑著一時的情緒破壞文物,這些人是不是漢奸,都應該留下名字,由后人去評說,即便真的是漢奸,留下做一個反面教材也是好的。
岳王廟
之后毛主席又問了群眾對修岳廟有什么意見。縣長王庭文說不少群眾有看法。
毛主席一聽就覺得困惑,群眾怎么會對修岳廟有看法呢,再一問,原來是縣里的干部經常會在岳廟里開會,又是吃飯又是睡覺的,干擾了附近群眾的生活,這才對修岳廟的事情有意見。
毛主席自然又批評了幾句,要尊重群眾的習慣,不要跟群眾對著干,也要保持好古廟的環境。
最后毛主席又問了問岳飛后人的情況,得知岳飛的后人們表現都很好,沒有一個人當漢奸的,所以毛主席高興地說:“好啊,岳飛是個厲害的好人,岳家的后代也是好樣的,愛國氣節保持得很好!”
除了湯陰的岳廟外,全國還有三處岳廟。分別在河南開封朱仙鎮、杭州西湖以及湖北岳飛廟。
而當初杭州西湖岳飛廟要遷移時,毛主席還特地囑咐不要動。
1953年時,毛主席來到杭州,這一次杭州之行的目的,是為了起草新中國的第一部憲法,一直到1954年清明節前,憲法的第四稿在會議上也討論通過了,毛主席得以偷得半日閑。
毛主席對杭州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尤其喜愛西湖,所以每次來杭州必游西湖,這一次也不例外。
西湖
來到西湖故地重游后,毛主席感嘆西湖邊的墓實在太多了,歷朝歷代的達官貴人,文人名士死后都想要把自己的墓安在風景秀麗的西湖邊,久而久之西湖幾乎成了一個“墓園”,而非是景點了。
于是毛主席問身邊負責安保工作的浙江省公安廳廳長王芳:“王芳,你知道西湖邊上有多少墓么?”
聽到這個突然的問題,王芳被難住了,只好老實答道:“主席,這事我還真不知道,應該有很多吧。”
毛主席點點頭:“是啊,很多,太多了,你看看,你看看,這一眼望過去,盡收眼底的都是墳墓,來西湖應該看的是景色,不是墳墓。”
毛主席接著說:“這些達官貴人,活著的時候乘船游覽西湖,現在死了還要賴在西湖邊上,我們是在跟鬼做鄰居啊!”
王芳只是聽著,不敢做聲,因為他不明白毛主席這番話是何用意。毛主席看著一旁不知該怎么接話的王芳笑著說:“把這些墳墓都遷到郊區去,讓他們過集體生活嘛。西湖是人民的西湖,應該要把西湖變成勞動人民休息游樂的地方。”
毛主席在杭州
但說完之后毛主席又想起了什么,囑咐道:“岳飛的墓,不要遷走,因為岳飛墓已經是西湖的一部分了,不能分離,另外還有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的墓也保留。”
交代完這些以后,毛主席覺得這件事辦完了,又跟往常一樣,每當聊起岳飛,毛主席總要問問身邊人會不會背《滿江紅》,于是也問起了王芳這件事。
王芳點點頭,開始背了起來,喜歡岳飛的又何止毛主席一人呢,好男兒誰不為岳飛的氣節所感染所折服。
王芳背著《滿江紅》,受其感染的毛主席也加入了進來,成了“二人轉”。
岳王廟
毛主席從幾歲的時候就喜歡岳飛,投身革命時與岳飛創立岳家軍時差不多大,之后領導革命時與岳飛殉國時年紀相仿,再到現在,年齡已經比岳飛還大。但不管自己是什么年齡歲數,在毛主席眼里,岳飛都是當之無愧的英雄。
兩個人背完《滿江紅》后,毛主席給王芳下了當天的最后一道指示:清明節當天,替自己去岳王廟獻上幾個花圈,這筆錢從毛主席的稿費里出,這個花圈自然也是以毛主席個人名義獻的,但不要在花圈上留下名字。
于是在1954年的清明節,杭州西湖邊的岳王廟里擺了一個沒有署名的花圈。
毛主席推崇岳飛,但一生都沒能有機會親自到岳飛廟里祭拜,可岳飛的精神無時無刻不在毛主席的心中,不在毛主席領導的每位解放軍戰士的心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