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倪玉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這個承載著中華民族深厚情感與美好期許的傳統佳節,洋溢著團圓、喜慶與歡樂的氛圍。蛇年春節,惠山古鎮因成為2025年央視春晚分會場,這里更是備受關注。我懷揣著對古老文化的熱愛與對新春的期待,大年初四便陪伴妻子和兒子一同踏入這片充滿古韻與溫情的土地,開啟了一場難忘之旅。
一踏入惠山古鎮,瞬間便穿越了時空,回到了那個古老而又繁華的江南水鄉。古鎮的入口處,一座青磚白墻矗立在眼前,“惠山古鎮”四個大字蒼勁有力,仿佛在訴說著這里悠久的歷史與燦爛的文化。景區內熱鬧非凡,人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一邊加入游覽人流,一邊享用著手中美食,紅燈籠到處可見,處處彌漫著濃濃的年味。而不遠處,央視春晚分會場的舞臺讓人仍能感受到之前緊張籌備的熱烈氛圍,想象著不久前這里燈光璀璨、明星云集,為全球觀眾帶來一場視聽盛宴,就讓人激動不已。
惠山古鎮景區,位于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區寶善街18號,占地面積3.5平方千米,核心區域面積1.09平方千米。2020年初,惠山古鎮景區被公布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其中寄暢園、惠山鎮祠堂、天下第二泉庭院及石刻、惠山寺經幢4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另有二泉書院等4處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沿著青石板路前行,兩旁是古色古香的建筑,粉墻黛瓦,飛檐斗拱,每一處細節都展現著江南建筑的獨特韻味。店鋪林立,招牌琳瑯滿目,有傳統的手工藝品店、特色小吃店、茶館等。林家大門口燈籠、爆竹、對聯、門貼,將過年的氣氛渲染到極致。兩旁清帝乾隆下江南及央視跨年晚會美食秀品牌餐廳介紹映入眼簾。河水在游船的駛過后泛起層層浪花,岸邊蔥蔥郁郁的樹上紅燈籠黃燈籠成為亮眼的點綴,兩條靈蛇順著鋼管支架爬上了樹頭,成為游客拍照的背景,倒映在河水中,隨著波浪更是有了動感。
河水相隔,只能選擇沿河的一邊進行游覽。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惠山鎮祠堂石碑在河道盡頭,距離“人杰地靈”牌坊不足百米,在這里不僅可以轉到河的另一側游覽,而且可以選擇參觀其他景點。御題“山色溪光”隔著一條旅游主通道正面對著惠山鎮祠堂石碑和河道,其身后便是著名的寄暢園,兩側還有眾多景點。
發現至少有二處聳立的“孝友傳家”巨型石柱,這里面一定有故事。來到秦氏雙孝苑,果然如此。無錫秦氏傳承始祖秦觀遺風,人文厚重,賢達輩出。《光緒無錫金匱縣志》列入“孝友傳”的秦氏二十人,占十分之一。乾隆十一年曾建“雙孝祠”,為父刺胸取血治病、為母舐膝愈久潰的秦旦秦爽兄弟,先后配享十七位秦氏孝賢,故稱孝園。乾隆二十三年御筆題賜“孝友傳家”匾額,另有御制詩贊:“異世一家能守業,猶傳鳳谷昔行窩”;“愛他書史傳家學,況有煙霞護圣文”。
惠山救火會,別看規模不大,兩旁的惠山古鎮消防工作站、惠山古鎮消防警示教育點兩個立牌卻很容易吸引到游客的目光。走進去,墻上惠山救火會簡介、古代救火工作介紹,還有地面上救火工具實物,現代滅火器展示,無不在提醒每一個人要時刻注意做好安全工作,讓人對安全一票否決權有了更加深刻的認知。
無錫老酒醒目牌匾掛在酒坊的上方,建筑古香古色,門前一支超過人高的巨大酒壺,不斷的向對面的酒樽中注酒,成為一道動態風景。游人在注酒拋物線下面通行,體會不一樣的感覺。雖然有好酒不怕巷子深的典故,但如此反渠道讓酒味飄香也是令人拍手稱贊。
不遠處是極具江南特色的惠山古鎮門樓,飛檐翹角好似靈動的飛鳥展翅欲飛,雕梁畫棟間每一處細節都透露著匠人的精湛技藝。“三吳勝跡”四個大字從右至左排列居于門中央,由晚清政治家、書法家翁同龢所寫的“地幽迷曉樹”“花重壓春煙”一幅工整對聯分別掛在兩旁。“三吳”在古代指的是吳郡、吳興和會稽三郡。這個牌坊取自宋柳永的《望海潮·東南形勝》中的“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這座門樓不僅是古鎮的入口,更是歷史的見證者,站在它面前,仿佛能聽到歲月的回響,抬頭望去,這里還有一個名字“泰園門”。
門外是一條繁忙的交通要道,門內是一個通透的石頭牌坊,這時候才發現自己原來是陰差陽錯從民居中穿插進來的。發現還有很多景點沒有看到,自然不能輕易離開。順著寄暢園朝房的一側直奔惠山公園,這里有一批寶藏景點。
購票從“江南第一山”牌樓進入,寬闊的游覽主通道的左邊是祠堂群,右邊是寄暢園,正對面則是惠山寺。祠堂群,保存著眾多明清時期的祠堂,這里是中國現存祠堂最多的古鎮之一。祠堂建筑風格各異,有的莊重典雅,有的古樸簡約,但都蘊含著深厚的家族文化和歷史底蘊。漫步在祠堂之間,仿佛能聽到歷史的回聲,感受到先輩們的智慧和精神。每一座祠堂都有自己的故事,它們見證了家族的興衰榮辱,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每個祠堂都有自己的大門樓,但是里面各家則是相通的,各家中間有小門可以通行。
祠堂群的對面便是寄暢園,該園與蘇州拙政園、蘇州留園、南京瞻園并列為江南四大名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碑屹立在門樓的前方。寄暢園初建于明正德十五年,興盛于明萬歷至清康熙乾隆年間,史料記載康熙七次駕臨惠山,乾隆皇帝曾八次到訪寄暢園,分別御題“山色溪光”“玉戛金摐”。作為江南四大名園之一,寄暢園以其獨特的園林景觀和精巧的布局而聞名于世。28景、244方碑刻、還有12棵百年以上掛牌古樹名木,園林通過借景、迭山、理水等手法,創造出自然和諧、靈動飛揚的山林野趣,每一處都布局精巧,充滿了詩意。踏入園內,仿佛進入了一個寧靜的世外桃源。在這里,江南園林的獨特韻味淋漓盡致的展現,由衷的佩服古人的智慧與審美。
寄暢園的不遠處是天下第二泉,泉水清澈見底,潺潺流淌,仿佛在演奏著一首美妙的樂曲。傳說唐代茶圣陸羽曾品嘗過這里的泉水,并將其評為“天下第二泉”,從此,這里便聲名遠揚。在泉邊,有一座小亭子,名為 “二泉亭”,亭內有一塊石碑,上面刻著 “天下第二泉” 五個大字。站在亭中,望著眼前的泉水,不禁讓人想起阿炳的《二泉映月》,那悠揚的旋律仿佛在耳邊回蕩,讓人陶醉其中。陸羽被尊為 “茶圣”,是唐代文人,他對惠山泉水的評價,讓這方泉水成為了文人墨客們心中的圣地。在惠山古鎮,隨處可見與陸羽相關的文化展示,從他的生平事跡到他在茶文化方面的卓越貢獻,我仿佛能看到他當年在此品茶鑒水的身影,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茶文化與惠山古鎮的深厚淵源。“二泉”泉水隨山勢自西向東,分上、中、下三池。三池中下池最大,西池壁正中有一石螭首,構成“螭吻飛泉”的景觀。
“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北宋的蘇東坡也曾到訪惠山,他留下的眾多詩文篇章,為古鎮增添了濃厚的文化底蘊。在古鎮的漪瀾堂等地看到了與蘇東坡相關的題刻和介紹,讓人想象著這位文學巨匠曾經也在這片土地上漫步,留下了對惠山的贊美之詞,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意。
惠山寺門前的表演吸引了游客蜂擁而至,里三層外三層,我試探性地調整了好幾個方位,都沒有擠到有利位置,干脆放棄。從比鄰的第二泉側門進入這座千年古剎,這里的人流相對寬松。寺內建筑宏偉壯觀,大雄寶殿莊嚴肅穆,香火旺盛。走進寺內,耳邊傳來陣陣梵音,讓人的心靈瞬間得到了凈化。一邊近距離欣賞著古建筑的精美,一邊感受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時間悄悄地在流淌。門前的演出也結束了,錯峰拍照,沒有幾個游客與自己爭搶,惠山寺被空景拍下。
無錫人杰地靈。唐朝宰相李紳,15歲從無錫梅里遷至惠山寺讀書。由于家境貧寒,他在寺中找來經書,以紙背作文稿,受到個別僧人的欺侮,卻也得到鑒元等僧人的同情和支持,結下很深的友誼。元和六年,李紳中了進士,成為無錫歷史上第一個進士。李紳在惠山寺讀書時,深知農民疾苦,寫下“憫農”詩:“誰知盤向餐,粒粒皆辛苦。”千古名句,代代傳誦,教人以珍惜糧食為根本。
不知不覺,夜幕降臨,惠山古鎮被燈光裝點得格外美麗。古色古香的建筑在燈光的映照下,顯得更加神秘而迷人。街道上,各種花燈爭奇斗艷,人們穿梭在花燈之間,拍照留念,歡聲笑語回蕩在整個古鎮。此時的惠山古鎮,就像一個夢幻的世界,讓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游覽惠山古鎮,不僅領略了江南水鄉的美麗風光,感受到了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還體驗到了傳統春節的獨特魅力。這里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仿佛不僅在訴說著過去的故事,也在聯通著未來,讓人沉醉其中,流連忘返。惠山古鎮之旅,讓我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地熱愛和敬意。我相信,惠山古鎮的獨有魅力,一定會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探尋,它將在歲月的長河中繼續散發著更加獨特的光芒。
☆ 本文作者簡介:倪玉,大連星海會展商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海軍大連艦艇學院自主擇業教員。中國紀實文學研究會會員,大連市作家協會會員,筆名:王玉、海無邊、寧浦。軍旅20載,3次榮立軍功。曾任10余家報刊記者、特約記者、特約撰稿人,著書及參編教材32部,發表作品1000余篇,獲征文獎近100項。從事會展業超20年,撰寫策劃案、材料及推文過100萬字。
原創文章,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易書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