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商丘市第三人民醫院舉辦乙肝臨床治愈門診啟動會。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李娟教授,商丘市第三人民醫院副院長劉勇、醫政科科長張強國、科教科科長毛曉華、感染科主任盧錕、吳清華副主任醫師等出席。會上,宣布商丘市第三人民醫院正式啟動乙肝臨床治愈門診,旨在提高臨床醫生的乙肝臨床治愈技能,提升慢性乙肝患者臨床治愈率。
↑商丘市第三人民醫院乙肝臨床治愈門診啟動
乙肝作為一種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長期以來給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帶來了嚴重影響。劉勇副院長在致辭中指出,盡管近年來醫學技術取得了顯著進步,乙肝的治療仍然面臨諸多挑戰。特別是如何實現乙肝的臨床治愈,一直是醫學界和患者共同關注的焦點。
↑商丘市第三人民醫院副院長劉勇致辭
“乙肝臨床治愈門診的啟動,標志著我們在乙肝治療領域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劉勇副院長強調,該門診的成立,不僅是為了提供更專業、更精準的診療服務,更是為了推動乙肝治療的規范化、個體化和科學化。通過整合多學科資源,結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臨床實踐,希望能夠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療方案,幫助他們實現臨床治愈的目標。
↑商丘市第三人民醫院醫政科科長張強國發言
會上,李娟教授還帶來了題為《點亮慢乙肝患者的希望之光——慢乙肝抗病毒治療策略》的學術報告并進行了現場答疑。
據介紹,我國慢性乙肝患者基數龐大,肝癌發病人數與死亡人數均處于高位,疾病負擔沉重。值得注意的是,超過80%的肝癌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引發。對于慢性乙肝患者,首要治療目標就是降低肝癌與肝硬化的發病風險。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李娟教授授課
“對于部分適合條件的患者,年齡不超過50歲的慢乙肝患者,應盡早追求臨床治愈。”李娟教授介紹說,最新的《中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建議,盡早啟動抗病毒治療,推薦優勢人群加用聚乙二醇干擾素,以追求臨床治愈。研究發現,乙肝表面抗原清除后肝癌、肝硬化、肝臟失代償及肝臟相關死亡的概率均明顯降低。
據介紹,我國多項研究證實,聚乙二醇干擾素聯合核苷(酸)類似物可大大提升慢乙肝患者的臨床治愈率。聚乙二醇干擾素由于同時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調節作用,更易幫助乙肝患者獲得停藥后持久的免疫學應答,實現患者長期臨床獲益;且相比核苷(酸)類似物具有更好的降低肝癌發生風險的作用。
↑商丘市第三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盧錕發言
最后,盧錕主任在會議總結中,對與會領導及專家表達了衷心的感謝,同時他表示,此次啟動會明確了門診的定位與發展方向,門診將以“臨床治愈”為核心目標,整合資源,打造商丘市內領先的乙肝診療中心。
“商丘市第三人民醫院乙肝臨床治愈門診將為乙肝患者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推動乙肝臨床治愈的進一步發展。”盧錕主任強調,未來,門診將不斷優化診療流程,提升治愈率,為更多患者帶來希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