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5月,蘇聯宇航員謝爾蓋·克里卡列夫帶著使命飛向太空。他或許想過這次任務充滿挑戰,但絕對想不到,自己會在太空中目睹祖國的消亡,甚至被“遺忘”近一年,成了名副其實的“最后的蘇聯人”。
從工程師到“太空釘子戶”
克里卡列夫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出生于工程師家庭的他,對機械和宇宙充滿好奇,一路從列寧格勒機械學院考入蘇聯航天局,1988年首次執行太空任務便表現出色,成為航天界的明星。
1991年5月,他再次乘坐聯盟號飛船前往和平號空間站,任務是安裝新模塊并完成實驗。按計劃,他只需在太空工作幾個月就能回家。
然而,命運給他開了個天大的玩笑。就在他專心工作時,蘇聯國內政局劇變:戈爾巴喬夫改革失敗、政變頻發,最終在1991年12月26日,這個超級大國轟然解體,分裂為15個國家。地面基站突然失聯,克里卡列夫和同伴沃爾科夫成了“太空孤兒”,既不知道祖國已消失,也不確定何時能回家。
太空求生:靠美國救濟,還被當“逃兵”
蘇聯解體后,各國忙著瓜分遺產,無人想起太空中的兩位宇航員。空間站的物資日漸耗盡,兩人甚至不得不縮減每日口糧。絕望之際,他們冒險聯系了美國宇航局(NASA)。出于人道主義,美國送來了食物和水,幫他們熬過了最艱難的日子。
更荒誕的是,由于通訊混亂,俄羅斯軍方竟將克里卡列夫誤認為“逃兵”,下達了通緝令。直到有人提醒“他們還在天上”,政府才恍然大悟。
但此時俄羅斯經濟瀕臨崩潰,連發射救援飛船的錢都拿不出,只能靠變賣“太空家當”籌錢——最終,德國以2400萬美元買下和平號空間站的部分權益,順帶捎上了克里卡列夫。
歸來已是“俄羅斯人”:311天的孤獨與重生
1992年3月17日,在太空漂泊311天后,克里卡列夫終于重返地球。當他踏上哈薩克斯坦的著陸點,迎接他的已是一個陌生的國家——蘇聯消失,列寧格勒改名圣彼得堡,而他成了俄羅斯公民。更扎心的是,由于經濟崩潰,他當時的月薪僅2.5美元,連養家糊口都成問題。
但這位“史上最慘宇航員”并未被擊垮。他選擇繼續航天事業,甚至在1994年成為首位乘坐美國航天飛機的俄羅斯人,推動美俄太空合作。2007年退休時,他以803天的太空總停留時間創下世界紀錄,至今無人打破。
傳奇背后的啟示
克里卡列夫的故事像一部荒誕電影,卻真實得令人唏噓。他在絕境中的冷靜、對使命的堅守,以及歸來后直面巨變的勇氣,詮釋了何為“航天精神”。而這段歷史也提醒我們:人類探索宇宙的步伐或許會被政治動蕩打斷,但科學與合作的火種永不熄滅。
正如克里卡列夫回憶時所說:“在太空,地球沒有國界。當你看到它如此渺小又脆弱,就會明白,人類本應團結?!?/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