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是泰的覆卦,當通泰傾覆后便是否的閉塞。否乃是天地閉不通而萬物不生。涉及人事,泰是上下相交同心同德,而否則是上下不交,而志不同,而各行其是的團隊,終將潰散。
否卦的結構是坤為地在下,乾為天在上,在古人看來,天在上而地在下,這代表的天地隔絕,因為天向上而地向下,這是背道而馳的現象。體現在社會人事上,就是上下層溝通不暢,導致小人不受約束而群起作亂,最后導致團隊潰散。
同時也告誡有才能不愿與小人同流合污的君子,在這種烏煙瘴氣的環境中,首先考了如何自保,留得有用之身才能在否極泰來后繼續發光發熱,這便是逆境之中,君子的自處之道。
卦辭: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若說泰卦所體現的是通泰的盛世,而否卦所體現的則是閉塞的亂世,此時君子道消而小人道長,正是匪人橫行之世,因此“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在小人橫行的混亂環境中,君子如果不知變通選擇與小人硬剛是相當危險的。
《周易》以陽為大,陰為小。泰卦的小往大來,乃是陽剛來而處于積累階段,陰卻則處于消散階段,體現在社會人事上則是君子得到重用而小人被當權者疏遠的祥和盛世景象。
但否卦與之相反,則成了陰來而聚積,陽去而消散,乃是小人被寵信,而君子被疏遠的亂世之象。如此匪人聚集的亂世,自然不利君子太過于突出,亂世之中,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在任何一個時代治國無賢人,這是相當嚴重的事情啊,而在一個團隊或者公司,小人竊據高位,一樣是極具破壞力的。在政治上,上下不交,小人當道,那么整個國家的運作體系將成為一盤散沙,如此以往,那么國將不國。對于一個公司,一個團隊來說,管理層沒有凝聚力,而基層人人只考慮自己的利益,這樣的團隊也是長久不了的。
否卦以比喻的手法,展現了在蕭條的亂世中,君子小人的眾生相。
初六: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
初九以陰爻居陽位,因此其個性略顯急功近利。但是,否塞的時代畢竟不同于通泰的時代,雖說否卦內卦陰爻與外卦陽爻皆屬于正應的關系,但否塞時陰陽不調,上下不交,因此內卦陰爻和外卦陽爻不再有相應的關系了。作為有心上進的初六,處于這小人當道的時代,又上無應援,面對的實在不是一個宜求取上進的局面。因此斷詞稱“貞吉”,且唯有蟄伏靜待時機,在閉塞的亂世才可能亨通。在《周易》中,貞吉宜守靜,而征吉則宜動,動則吉,因此泰卦中,初九征吉。也正體現了,亂世中小人宜動,而君子宜守。
在否塞且小人橫行的時代,君子個人的力量是微小的,因此身處底層的君子更應協同應對,如“拔茅茹,以其匯”,與志同道合者蟄伏自保,留存實力,以待時機而動。當然,君子這么做并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天下,為了社稷保留君子之道為將來的盛世留存有生力量。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六二陰爻居柔位,有至柔至順之相,好在他居中得正。身處衰亂之世,恰逢小人當道時。但小人畢竟不同于莽夫,對于君子小人不一定用威逼,也可能以利誘的手段來籠絡之。
而六二雖中正,卻也能以柔應對,這便是“包承”,能以融通承順的姿態來應對小人的利誘拉攏。處于小人當道的亂世中,君子要持守正道尤為不易,只不過由于個性和面對的環境不同,不同的人亦有不同的應對之道。初九有才華有能力亦有志向,但居下名聲不顯,此時只需不妄動,藏斂鋒芒,蟄伏守護初心即可。
但六二所處的是三才中人位之上,在基層已經頗有聲望,必然會受到小人的關注,甚至以利誘拉攏。因此六二所要面對的則是在小人的糖衣炮彈下,如何謹守自己的中正底線。六二的策略則是,“包承,不亂群也”。
君子在否塞的時代虛與應對小人的同時,內心的底線能丟,在心中還是需要堅決的與小人劃清界限。且不可因柔順,在一次次的虛與委蛇中逐漸模糊了自己內心的界限和底線。
六三:包羞。
對六三的評價相當簡潔直接。謂之“包羞”,便是包容小人為非作歹,終至蒙羞。若說否卦內卦三爻都屬小人,但這里的小人還不至于上升到道德評價,畢竟在《周易》創撰之時,小人還可指代出生白衣寒門,地位不高的小人物。
在否塞的時代,小人物也有自己的大理想,只不過身處衰世,是堅守內心道德底線,甘居于下以待合適的時機,還是包容小人的拉攏同化,逐漸模糊自己的道德底線,最終與小人同流合污謀求利益。對于某些人來說或許是個兩難的抉擇,畢竟合適的時機什么時候回出現,誰都不知道,等待升平盛世看似遙遙無期,因此有人守住底線,如初九甘愿收斂鋒芒,自守于平凡;有人表面與小人周旋,內心堅守自己的底線如六二,自然也有人最終在小人的攻勢下沉淪,與小人同流合污,落得包羞的下場,這便是六三。
從卦象來解釋他為何會淪陷,在于“位不當”。
在《周易》中,每一爻所處的位置,既體現了他身處的客觀環境,例如初位為最底層,九五為尊位。但也同時體現了每一爻的主觀特質和自我修養,而這些則以陰陽中正來體現。如否之六二,雖過柔至順,缺乏對抗精神,但他居正處中,內心可以堅守中正底線,且陰柔本質也讓他寡欲喜靜,不容易被利誘。但六三則不正且過中。陰居陽,位不正,說明他外在的表現志剛,但內在素養不足,這便是他志大而才疏的體現,居下卦上位過中,則行事容易出格。本身就不具備中正的品行,自然就容易受小人蠱惑而同流合污,辱沒君子之道而被正人君子所摒棄。
九四:有命無咎,疇離祉。
泰卦過半入上卦則泰將轉否,而否卦一樣在過中入上卦時候,將逐漸轉泰。這是客觀的自然規律,不因人力而改變,而古人將這種客觀規律的轉變對人的影響稱為命。
九四正處于否卦過中之際,正是否將轉泰時候,此時正是有才華有能力的人力挽狂瀾濟否之機,因此稱呼九四“有命”。九四若能抓住此時機,因勢利導的發揮自己的才華能力,或許將成濟否之功,而這事順應天命,自然不會有問題的。
且九四居上卦乾體,具備剛健之才,又近君位,因此九四的才華若能得以施展,不單單自己將受益,與自己同陣線的諸陽爻也將共同受益,這便是“疇離祉”,疇為類,離乃麗,祉為福祉。
為何九四可以有命無咎。因為九四能抓住時機,積極主動的順應天時而動,充分發揮了陽爻在乾體中的能動性,這是實現他的志向的表現。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若說九四是閉塞的否世出現轉機將轉向通泰之際,而九五則是閉塞休止,衰世漸入升平之際,這便是否之休,爻辭稱“休否”。當休否之際,宜在有德之君帶領下有序恢復社會秩序,讓邦國穩健步入升平之世,因此爻辭稱“大人吉”。
而九五陽剛居中得正,正是這樣一位剛決果斷之君,力主推動時代想著升平之際發展。但居中得正的九五又不至于操之過急,使得時代更替失序而又引發亂象。畢竟休否之際,否勢并未完全消退,此時還需求治而不忘亂,居安而不忘危,此時雖是行百里者半九十,眼看功將成之際,更是不可掉以輕心,君子時念“其亡其亡”,心懷戒懼危亡之念,穩扎穩打推行政策,才能讓安平盛世如“系于包桑”。此以桑樹為喻,桑樹根深穩固,叢生的桑林更是穩固難以撼動。
若將九五的場景應用到現今時代,正如一個團隊剛經歷了一番波折后,散亂的人心剛剛收拾尚未穩固。此時所需要的就是一位有魄力的決策者,既能力挽狂瀾帶領團隊迎向新氣象,又可以居安思危,施行穩妥實在的策略,讓團隊的凝聚力更為穩固,才能迎向更多的挑戰。
上九:傾否;先否后喜。
“傾否”是以人力主動傾覆否世,若換個順序說否傾,則是描述否世傾頹的客觀事實,而少了人力作用的因素。可見爻辭所鼓勵的當否勢轉衰時,人們應該積極主動地去傾覆否之頹勢,并積極塑造泰勢,最忌被動等待,而隨波逐流。上九以陽剛之質居乾體之極,因此他是有能力也有動力去傾否將局勢扭轉入泰。
然而,凡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傾否需要有決心,有毅力,畢竟否勢雖衰頹但俞威猶在,想要扭轉否勢還需要一番艱辛奮戰。因此爻辭言“先否后喜”,頗有一番先苦后甜,苦盡方有甘來之意。而立志傾否的君子,唯有具備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而樂的覺悟,才能力挽狂瀾,盡著傾否之功,才能讓泰勢系于包桑。
“否終則傾,何可長也”。說明天下本就無久否之理,否勢終究要被傾覆的,因此當時機來時,我們應順應天時,趁機而動,傾覆否勢而將時局導入有利于我們的局面,如此才能占盡先機,先人一步占領風口。
唯有在時機來時積極主動把握,并以決心和毅力改變時局,創造機會才能更好的把握時勢,創造先機。行業的風口并不是靠被動等待而來的,而需要看準時機,以魄力搶占先機。
《周易》的核心在個“易”字,所謂的“易”就是變化。天地萬物,人生世事都在變化中不斷地演化,就如泰極否來,否極泰來這也是人事所不能更改的自然規律。如同佛法中的“成、住、壞、空”四階段,有成與住,自然有壞與空。
因此,當由盛轉衰,治世變亂世時候,有能為有志向的人就要學會保護自己,并堅守自己的初心,這也是件充滿挑戰的事,正如馮道在亂世之中百朝為臣,既保全了自己又保護民眾,還為即將到來的盛世留存了中原文化,功不可沒。
正如人生之中,在最困難的時候,唯有堅守初心,保存實力才能在轉機來臨的時候,把握機會,再創輝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