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中方再下一城,馬斯克用三個字來形容中國高鐵,他又為什么會為美國人感到悲哀?
近些年來,中美兩國在多領域展開激烈的競爭博弈,其中現代交通技術也是一個主戰場。隨著中國高鐵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規模的持續擴大,中國最終在這一領域獲得了博弈的主動權。日前,在一次投資者會議上,美國聯邦政府“效率部”負責人馬斯克就中美鐵路差距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如果去到中國,可以體驗到史詩般的高鐵之旅——中國高鐵太棒了!但回到美國后,卻發現美國鐵路的情況糟糕透頂,對美國人而言這無疑是一種“悲哀”。可能有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馬斯克對于中美鐵路是一吹一捧,又或者說為什么他會對中國鐵路給予如此高的評價。其實,這主要與兩方面有關:一是中國高鐵的先進,二是美國鐵路的落后。
從2008年開通首條高鐵線以來,中國高鐵網絡的發展便進入了快車道時代。截止到2024年,中國高鐵總里程已超過4萬公里,覆蓋全國90%的大城市,不僅大幅縮短了乘客的出行時間,還極大地推動了區域間的經濟合作與人員流動。而最令人矚目的,正是中國高鐵成熟且先進的技術以及相對低廉的票價,真正實現了改革發展服務于民。因此,許多外國友人在體驗中國高鐵后,都會感慨這就是“現代中國的奇跡”。當然,中國高鐵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首先,離不開政府強有力的支持和引導,最終在短時間內創造出了一個屬于中國人民的奇跡;其次,中國高鐵技術經歷了“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過程,依靠完善的政策服務與強大的資源整合,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鐵路發展道路。
相較于中國在高鐵領域的“獨孤求敗”,美國則是“寸步難行”。雖然美國是全球最早完成鐵路革命的國家之一,但在高鐵建設上始終裹足不前。或許與美國龐大的航空運輸業有關,鐵路發展一直未受到足夠重視。以加州高速鐵路計劃為例,該工程自2008年啟動至今仍未完工,項目計劃一改再改,建造成本不斷飆升,何時能完工,可能連特朗普都無法給出準確答案。而2023年初發生的“俄亥俄州火車脫軌事故”,則直接暴露出美國鐵路基礎設施的老化與落后,終于讓全美上下開始重新審視美國鐵路系統的糟糕現狀。因此,馬斯克才會借此機會將矛頭對準美國鐵路系統,認為私有化或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唯一辦法——只有提升效率,才能加快發展速度。
事實上,美國鐵路系統想要追趕上中國,并非簡單的“私有化”問題。首先,在美國這種政治體制下,鐵路這種耗時長的基礎設施項目很容易被擱淺,畢竟沒人愿意為別人做嫁衣。其次,高鐵建設需要巨額投資,州政府可能出于經濟目的希望修建高速鐵路,但聯邦政府則更傾向于采取短期經濟刺激方案,對這項耗費人力、物力的工程興趣不大。即使特朗普政府嘴上喊著要改變美國鐵路系統,實際上也往往保持沉默。最后,即使馬斯克推動美國鐵路系統的“私有化”,但由于受制于航空業和汽車工業的影響,美國私人企業仍很難從這一耗資巨大的項目中獲得足夠的經濟回報,這自然降低了外界對美國鐵路系統的期待。
毫不夸張地講,中國高鐵的飛速發展與美國高鐵的低迷困境,正是中美實力差距縮小的最好證明。幾十年來,美國始終在原地踏步,這給了中國一個追趕的機會。中國高鐵的成功反映了國家意志的高效執行和資源技術的完善整合;美國高鐵的滯緩則折射出美國體制的僵硬和制約,即使有馬斯克這樣一位創新者,美國復雜的現狀也難以被改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