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新勢力越賣越貴,合資廠商則越來越接地氣,這是近兩年市場關于不同派系定價的認知。尤其在近一年內,“一口價”玩法開始普及,合資廠商明顯開始接管更多份額的入門市場或平價市場,反倒是不少新勢力習慣了“高價賣車”。在新能源領域,“合資廠商”的空間被新勢力不斷擠壓,車企對高端電車的話語權呈現了一邊倒的態勢。東風本田是油車時代的佼佼者,在新能源加速滲透的當下,渴望通過差異化的價值新品為合資品牌加碼,為高端電車正名。】
撰文|赟 立、編輯|禾 子
本田,與眾多標簽存在綁定,例如“運動”、“品質”、“黑科技”、“紅頭機”等等,作為本田在華的合資廠商,東風本田順理成章地接過了品牌的衣缽,畢竟東風本田旗下有過思域(參數丨圖片)、思鉑睿,也有過CR-V,即便是當今“紅頭機”的宿主代號FL5的CIVIC TYPE-R也是由東本引入。
從產品布局上來看,東風本田完全有理由承擔起“本田品牌順應時代、融入市場甚至是躋身主流、邁向高端”的重任。因此,當本田中國在主流電車或高端電車的細分市場集體啞火時,東風本田挺身而出,具有“本田式執念”的純電SUV東本S7在近日上市。
東本拿S7比肩CR-V
本田生來就是挑戰者,1964年首戰F1,到1999年前瞻性地推出混合動力,再到以全棧自研科技覆蓋高精尖智能制造,本田始終處于突破革新、挑戰自我的道路中。如今本田全球首個擁有領先行業的制造工藝和標準的新能源工廠正式投產,本田有意要在電車時代續寫油車時代的輝煌。
在東本看來,好的電車應不止于“冰箱彩電大沙發”,像“品牌是否長久”,“品質是否可靠”,“里程是否虛標”,“電池是否安全”,“乘坐是否暈眩”等更應該成為新時代對新能源產品的“靈魂拷問”。
根據東本的看法,出色的電車就應該是“品質導向”的電車,因此對于東本S7的期望,廠商字里行間都在傳遞一個信號,便是“打造成下一個CR-V”。
CR-V何許車也?是東風本田SUV銷售史上的奇跡,造就了“20年開不壞”的品質神話,更是同期同級SUV市場的一座大山,是友商難以撼動的大山。
東本S7乃純電智能SUV,而CR-V是油車主導時代的產物,拿S7比肩CR-V顯然比肩的是品質,瞄準的是產品地位和市場反響。從局外人的視角看,東本S7憑什么比肩CR-V,一個新品的未來充滿了太多的不確定因素,靠什么看齊一個公認成功的產品。
目前來看,“東風本田對堅守品質的執念和實際行動”的確給了東本S7不少的底氣。活動現場,一臺半身“解剖”的S7吸引了不少圍觀,從材質到結構,再到技術、工藝,東風本田大方地將消費者日常看不到的部位展示于眾。從展現手段上來看,東風本田做到了“入鄉隨俗”,宣傳手法和部分自主廠商有些相似,現象背后的本質恰恰說明了東本S7在品質塑造、安全建設方面的不惜成本和高度自信。
據廠家介紹,S7每平方厘米可承受15噸重壓的1500MPa熱成型剛占比達到了25%,核心區域更采用了68%占比的高強度鋼材,鋼材有著超4萬牛米/度的抗扭曲性能,能抵抗強烈碰撞下的較大形變。另外,S7還配備了同級獨有的五層結構A柱,同時應用了本田專利的電阻焊技術,車身結構在極端碰撞下也能保持完整形態。
關于電池殼體,S7采用了1.2萬噸一體式壓鑄工藝打造的鋁制電池殼體,有15層720度的防護體系,在防撞、防刮、放拖底等方面能起到高效防護。
在車輛耐久性方面,東風本田著重提出了響徹行業的安全品質宣言,“S7經歷了150萬公里全球路試的嚴苛考驗,還通過了5300余項整車測試的精心雕琢、經受了118次碰撞試驗的錘煉”。不可否認,這是一款下成本、花時間打造的產品,是一個經歷過反復驗證的完全體產品。
用時間打磨的東本S7與業內的部分新能源半成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東風本田看來,“一味地追求光速交付”換來的產品并不一定長久,片面的“高產”在“時間換品質”、“本田式執念”下的耐用和可靠面前不值一提。
“品質”是東本新能源的底牌嗎?
品質,在乘用車的各項指標中舉足輕重,但往往最容易被忽略。確切地說,品質一直以來是本田系產品乃至整個日系陣營的優勢,是油車時代賴以壯大和延續的重要配方。
在行業野蠻生長的環境下,品質難免會率先成為不少車企輕視以獲取加速度的對象,和房地產行業一些“豆腐渣工程”類似,有專業人士認為,“當前的車輛品質問題已經成為了懸在不少車企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系統性暴雷或許只是時間問題”。
J.D.Power最新的《中國車輛可靠性研究報告(2024)》揭示了這一現象。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汽車市場每百輛車問題數(PP100)攀升至190個,較上年增加9.3個。其中,故障類問題仍為主要抱怨,設計類問題抱怨增加明顯,較上一年上升了9.1個PP100,為84個PP100。
J.D.Power中國區汽車產品事業部楊濤表示,“中國市場新車發布節奏加快,研發周期不斷縮短。如何在確保新車上市速度的同時,保持產品的高可靠性和耐久性,將成為未來車企需要長期平衡的挑戰”。
另外,中國消費者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汽車投訴量達3.94萬起,環比增長28.37%,其中新能源汽車投訴量1.14萬起,新能源汽車投訴最多的是車身附件及電器。
東風本田顯然在與行業“主流”逆向而行,希望以“品質”作為S7的核心賣點,以此作為突破口,與如日中天的新勢力以及勢如破竹的自主廠商展開較量。當然,塑造“價值之車”、“品質之車”,化身“電車安全新標桿的定義者”也正是東風本田實現差異化造車的抓手。畢竟,在扎堆攻堅車輛顯性特征“智駕”、“智艙”的行業背景下,“吃力難討好”的品質投入或許最不易被車企選擇,而避開行業內卷、另辟蹊徑對東風本田來說可能也沒有其他更合適的選擇。
高端沒有標準
根據東本廠方的說法,S7正在用“看不見的標準”重新定義高端。從安全、品質的塑造力來看,東本S7表現不俗。而從專屬的云馳純電W架構、前后50:50的車身配重比(偏后驅平臺)、雙叉臂懸架、大尺寸的塔頂橫向穩定桿、61.7%的軸長比以及全時自適應減震系統和博世高級別轉向機等迎合配置來看,S7在運動性能的基礎上同樣躋身行業前列。
此外,像15處的智能供暖系統(1分鐘快速無感升溫)、1.85㎡五檔調光天幕、1256顆LED編制的智能光語系統、16聲道BOSE音響(含頭枕音響)和7種定制的智能香氛系統等炫技配置東本S7也做到了應有盡有。在智艙和智駕上又不缺Honda CONNECT 4.0和Honda SENSING 360+的加持。
總體來看,東本S7不缺智能豪華電車的底氣和腔調,在硬件、軟件、設計、品味以及東風本田一再強調的品質等方面都做到了行業領先水準。當然,單電機版25.99萬的起售價、雙電機版30.99萬的起售價也將東本S7抬升到了高端電車才會有的價格行列。
事實上,定義高端是一次由內而外的修煉,“高端”可能從來沒有過固定標準。盡管東本S7的各方面參數表現都讓人意外,意外的是其完全跳出了人們對合資新能源產品的“固有印象”,但結合不低的售價、品牌的平價成色等外在因素,S7后續能否被市場充分認可和接納,成了其能否兩條腿走進高端電車的關鍵。
點評
東本想要定義高端電車,就必須完成產品端和市場端的破局。目前來看,東本能走的路并不多,目前市場份額持續被自主品牌蠶食,東本必須要做出改變。至于怎么變,東本的思路大致可以定性為順應趨勢的同時實行差異化和高端化。這一條路的含金量較高,從東本S7可以看出這家合資車企的改變,將70年的造車底蘊注入新能源,但如何在下行的通道里扭轉局面以及如何讓轉型平順過渡,成了東本當下亟需解決的系統性問題。
(本文系《禾顏閱車》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