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買了臺捷途自由者,最大的驚喜是,這臺車的保險比我想的要低。
指導價15.49萬的頂配四驅2.0T版本,開票價格14萬多,商業險、強制保險共計4000多元,刨除所有車輛統一的950元強制保險。
這臺開票價14萬多的燃油車,商業保險是 2800元左右。
內容是200萬三責、14萬左右的車損,而且沒有任何復雜的附加保險,保險公司受理簡單粗暴,速度極快。
可能是被新能源車帶偏了,保險本身就是一種附加權益,其并不應該太貴,但新能源時代的保險沒有一個便宜的。
問了下同事8萬塊錢買的純電動車,商業保險3000元左右,基本上和我價格15萬的油車沒有太大的區別。
但核心的關鍵是,他的價格只有我的一半左右,商業保險卻幾乎持平。
如果是一臺定價15萬左右的新能源車,商業保險的價格應該在5000元-6000元左右,主要是附加保險太多,而且車損保險也更貴。
對于保險公司來說,承保新能源車的確是個不小的風險。
同樣壽命周期中,新能源車的自燃概率要高于油車,同時新能源車的核心部件相對油車的發動機、變速箱更容易損壞。
比如說電池包、電機、充電機、屏幕等等,這些零部件不僅僅更容易損壞,而且基本上只能更換,無法維修。
關鍵是這些零部件任何一個拿出來,都價值不菲。
雷達、攝像頭、傳感器這些零部件都設計在保險杠中,只要力度稍大就會損壞保險杠,結果就是全部更換,保險企業的風險隨之上升。
去年,新能源保險類目虧損接近57億,比亞迪去年入局保險板塊,根據其發布的數據,綜合賠付率超過230%,一年活生生虧損出1.69億。
保險企業的新能源板塊虧損,說明這個產業還沒有達到一種平衡的狀態。
換句話說,新能源保險只有在不虧損的情況下,才能進入到良性發展狀態,但目前來看還未達到這一目標,大概率明年的新能源保費還要向上調整。
對于新能源車車主來說,要不支付比油車高出許多的新能源保費,要不就是直接不購買保險。
目前的新能源車設計都在卷高壓快充、智能駕駛,激光雷達的上車為整車帶來了更大的零整比維修負擔,有的工程師在研發車輛時甚至會把昂貴的激光雷達放在保險杠下方。
這意味著只要保險杠刮蹭,就容易損傷激光雷達,而激光雷達在售后的維修成本在數萬元左右,如果不購買保險,對于大多數車主來說都是高昂的維護費用。
新能源車上不考慮維護的點有很多,這導致新能源企業的索賠額度大大增加。
油車各方面的設計、維護、使用已經進入到了常態化,成本其實不高,對于每年用車強度只有一萬公里左右的消費者來說,買臺油車的確不貴。
從保險到輪胎,再到油耗等等,油車比電車多花的錢只是油費,但其他成本要比電車都要更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