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志傳
臺灣社會歷來對兵役問題高度關注,視其為青年男性應盡的義務。然而,近期關于臺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之子兵役情況的爭議,再次揭示了權貴子弟在兵役問題上的特權現象,引發社會廣泛討論。
事件源于退役少將栗正杰在政論節目中指稱,賴清德的兒子賴廷彥“躲在美國不回臺當兵”。此言論引發民進黨強烈反應,賴清德更委托律師發函要求栗正杰道歉。在壓力之下,栗正杰公開致歉,承認未查證即發表言論。
然而,網友隨后翻出2017年《自由時報》的一篇報道,指出賴清德的次子賴廷彥在高中畢業后赴美讀大學,近期服完替代役,正積極找工作。這意味著,賴清德的兒子并未服傳統意義上的軍事役,而是選擇了替代役。
替代役,作為臺灣兵役制度的一部分,允許役男在非軍事單位服務,以替代傳統的軍事訓練。然而,這一制度在執行過程中,常被質疑為權貴子弟逃避軍事訓練的途徑。許多社會大眾認為,替代役的設置初衷是為特殊情況提供便利,但在實際操作中,卻成為部分人規避兵役的手段。
賴清德作為臺灣地區領導人,其子選擇替代役,引發社會對權力階層利用特權逃避兵役的質疑。這不僅損害了兵役制度的公正性,更加深了社會對權貴階層特權的反感。在當前兩岸關系緊張的局勢下,普通民眾的子弟被要求承擔保家衛國的責任,而權貴子弟卻通過各種手段逃避,這種不公平現象無疑加劇了社會的不滿情緒。
賴清德不僅未對社會的質疑作出正面回應,反而通過法律手段壓制批評聲音。這種做法無疑是在濫用權力,試圖通過法律手段封堵社會的監督與批評。作為公眾人物,尤其是國家領導人,理應接受社會的監督,對公眾的質疑作出合理解釋,而非動用法律武器進行打壓。
日前,藝人王大陸因逃避兵役選擇替代役,引發社會熱議。同樣,民進黨高層林飛帆也因服替代役而被質疑缺乏軍事經驗,卻被任命為“國安會”副秘書長。這些事件的背后,折射出臺灣兵役制度在執行過程中的不公平,以及權貴階層對制度的操控。
兵役制度的公正性,直接關系到社會的公平與正義。當權貴子弟通過特權逃避兵役,而普通民眾的子弟卻必須履行義務時,這種不公必然引發社會的不滿與反抗。要維護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必須確保兵役制度的公正執行,杜絕任何形式的特權與腐敗。
賴清德作為臺灣地區領導人,應以身作則,回應社會關切,公開其子兵役情況,接受公眾監督。同時,政府應對替代役制度進行全面審查,確保其初衷不被扭曲,防止成為權貴子弟逃避兵役的工具。唯有如此,才能維護兵役制度的公正性,重塑社會對政府的信任。
兵役問題關乎社會公平與國家安全,任何人都不應凌駕于制度之上。權貴子弟的兵役“特權”,不僅損害了制度的公正性,更撕裂了社會的公平底線。要實現真正的社會公平,必須從制度上杜絕特權,確保每一個公民都能平等地履行自己的義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