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你好呀,我是二寶媽小月娟~
中飯時,兒子一邊用手機給爸爸視頻通話,一邊用手指捏著他喜歡吃的炸土豆丁。
通話中,兒子迫不及待的與爸爸分享他的成績進步了,而爸爸的第一句話是:“怎么用手吃飯,要用筷子。”
站在一旁的我,沉思了片刻,問兒子需要筷子嗎?兒子搖頭。
我想,土豆丁估計用手更好吃,也就順了兒子。
要是以前,我肯定第一時間讓他去廚房拿筷子。
我思想轉變的出發點是因為,不想在小事上消耗孩子。
心理學研究顯示:“孩子每天70%的情緒能量,都消耗在應對父母的“小事挑剔”上。
教育中最珍貴的禮物,是給孩子一個自由成長的空間,而非在瑣碎小事上消耗他們的潛力與熱情。
01.學會“閉嘴”,讓孩子自信成長
父母學會適當的“閉嘴”,給予孩子獨立思考和表達自我的機會,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女兒幼兒園近期舉行的手工課上,她的同學子明媽媽就是一個“話癆”,無論子明在她身邊做什么,她總是第一時間發表意見。
老師讓孩子們用彩紙制作成一個小動物,子明正專注地剪著紙。
媽媽卻在旁邊不停地指導著:“這個耳朵剪得太小了,那個尾巴剪得太短了,你先看看別人是怎么剪得。”
子明拿著手里的小剪刀不知道該放在哪個位置了,越做越沒有信心,最后直接哭著說:“我不會,我不做了。”
班級里的老師和其他家長三番幾次投去詫異的眼光,我坐在女兒身邊,聽到這些話后,也不免有些煩躁。
如果生活中,父母總是去糾結孩子的每一個小錯誤和每一個不完美,那么這種過度的關注,會抑制孩子嘗試的勇氣并削弱孩子的自信心。
02.放過小事,放過孩子
女兒中班基本沒有什么作業,但到了周末,哥哥要寫作業,我要工作,就沒有人陪她玩了。
我想讓她坐下來安靜一會兒,就給她買了有圖案的繪畫本,每當她沒事干的時候,就讓她畫一下。
沒想到她每次只畫一小個,比如一朵小花,一只小貓,小狐貍那種,也就3分鐘左右就畫好了,想讓她再畫一個,她就不樂意了。
甚至有一次為了讓她能多畫會兒,我給她安排了一頁紙,結果她一大筆下去,亂涂亂畫起來。
我轉念一想,又不是要當畫家,干嘛這么多要求,就隨她吧。
后面也是想畫多少就畫多少,反而她畫的更細致更開心了。
所以呀,放過小事,放過孩子。
為人父母,應該是為孩子遮風擋雨,而不是把“風雨”帶到孩子的身邊。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03.忽視小事,把精力放重點
前幾天在朋友圈看到朋友發了一張照片,是孩子入神地看漫畫書的圖片,并配文:“可惜喜歡看的是漫畫。”
孩子喜歡閱讀,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朋友認為孩子讀的是漫畫,讀的是那種“不正派”的書,比如漫畫,雜志,輕小說。
事實上,父母可別小看了漫畫書,里面還是有很多知識點的,我們只要選擇的書,健康,正能量是可以的。
漫畫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融合了圖像和文字,不僅讓孩子理解復雜的情節和情感,而且還激發孩子的想象力。
閱讀的本質是開闊視野,培養思維,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而不是糾結于它的形式。
這本是一件小事,父母卻把精力放在了孩子閱讀的不是正經的文字書而想糾正孩子。
作為父母,只有忽視小事,把精力放在重點,在大事上給予孩子引導和鼓勵,小事上表現出從容與理解,孩子才能感受到被愛和支持。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最后的話
孩子快樂,能從父母和身邊的人感受到幸福,這才是大事。
父母學會在小事上適度放手,給予孩子信任,放過孩子也放過自己。
把目光放到那些美好而重要的事情上,和孩子一同朝著那個方向努力。
相信孩子,放手孩子,相信孩子會擁有越來越美好的未來。
最后,相信我們的孩子會越來越好,我們的家庭和人生會越來越幸福。
作者介紹:我是小月娟,90后二胎寶媽,終身學習者。專注女性成長及育兒干貨。
關注我,育兒路上,我們一路同行一起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