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于戰爭結束來說,我們更希望所有的戰爭本就沒有爆發,——富蘭克林·羅斯福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損失最慘重的一場全球戰爭。自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時間持續長達六年。如果算上局部日本侵華戰爭,持續的時間更久。據統計,這場戰爭造成軍民傷亡高達9000余萬,直接經濟損失五萬多億美元。可見這場戰火的慘烈與造成的損失之大。
我們都希望世界和平,祈禱不要再發生戰爭。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德意日軸心國相繼投降的時候,有一個國家卻拒絕接受日本的投降,它對日本犯下的滔天罪行選擇以血還血的報復,瘋狂掃射戰敗日軍戰俘,機槍響徹整個夜晚,第二天,20萬日軍僅剩下1萬。
日本投降,澳大利亞拒絕接受
1945年,德意日軸心國中只剩下日本還在苦苦支撐,但日本海軍已經被美國人打殘廢,戰火逐漸燃燒到日本本土,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日本也堅持不了多久了。要讓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窮途末路的日本反而發出一億玉碎的口號,妄圖頑抗到底。為了加速戰爭進程,減少無謂的損失,也為了實驗一下研制出的人類歷史上劃時代的新武器原子彈的威力,美國決定向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還發動了東京大轟炸。
與此同時的中國戰場,蘇聯紅軍鋼鐵洪流不費吹灰之力將皇軍之花關東軍全部摧毀送到西伯利亞“種土豆”。日本最終無奈于8月15日宣布愿意無條件投降,9月2日,天皇在投降書上簽字,邪惡軸心發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結束。
由于戰爭期間許多國家都遭受了德意日尤其是日本慘無人道的摧殘,因此聽到戰爭結束的消息,全世界都為之沸騰,歡慶和平。由于美國周旋,也有日本依然在許多被侵略國家殘存軍隊的原因,許多戰勝國宣布放棄向日本的戰爭索賠、將國內日本侵略軍遣送回國,只對主要戰犯進行戰爭審判。日本人本以為可以按部就班的投降,不料澳大利亞突然殺了出來,表示拒絕接受日本投降,要求審判天皇懲罰戰犯,讓已經投降的日本人一個激靈。
而且澳大利亞也并非只是打打嘴炮拒絕接受投降,而是直接真刀真槍,向20萬戰敗的日軍發起進攻,可以說這是一場屠殺,20萬被包圍投降的日軍剩下一萬。
澳大利亞與日本的滔天大恨
澳大利亞為何如此憎恨日本?這還要從日本人自己做的孽開始說起。二戰期間,澳大利亞作為英國的從屬國,協助英軍參戰,主要是在英國控制的東南亞地區與日軍交戰。但出乎意料的是,戰爭前期,日本在整個亞洲戰場上毫無敵手,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在日本軍隊面前丟盔棄甲,在東南亞地區,被俘虜的英軍、澳軍多達十四萬余人,其中澳大利亞軍隊一萬五千人。
日本人的殘忍眾所周知,這些戰俘被日軍殘忍虐待,或被酷刑殘殺,或被活埋,或被拉去做苦力,幾年的折騰,一萬五千的澳大利亞俘虜被日本人生生的造沒了。澳大利亞因此記恨上了日本,怪只怪日本人過于喪心病狂,不遵循國際公約。
而后日本進一步進攻澳大利亞本土,戰火首次波及這個南半球的國家本土,澳大利亞因此對于日本人恨之入骨。
毫不留情的報復
日本軍隊的暴行徹底激怒了澳大利亞,澳大利亞一直在等待一個復仇的機會。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但等待時間越久積累的仇恨越深。
終于,澳大利亞等到了一個機會。太平洋戰場上,日軍為進攻菲律賓的戰役開道,決定奪取新幾內亞北部沿海地區,澳大利亞聯合美軍發起一場對日軍的進攻。
美澳聯軍在新幾內亞戰場上摩拳擦掌,派出奇兵登陸拿騷灣,進攻薩拉馬瓦,吸引萊城的日軍增援,日軍中計,美軍乘機發起空襲,摧毀200架日本戰機,日軍喪失了制空權。被美澳聯軍東西夾擊。
澳大利亞軍隊直接切斷了日軍的后勤補給,20余萬日軍龜縮在新幾內亞島上,缺衣少食,彈藥不足,而美澳聯軍牢牢扼守口袋,不讓日軍有任何可乘之機,大有餓死這二十余萬日軍的架勢。日軍最終沒能堅持到最后,向美澳軍隊投降。但澳大利亞卻并沒有接受,而是向這20萬戰敗的日軍發起攻擊。
機槍的火舌吞吐,炮聲隆隆,澳大利亞仿佛將憋在心在的仇恨實質化,向日軍傾瀉而去,日軍最終嘗到了自己種下的惡果。一夜之間二十萬戰敗的日本軍隊僅存萬人。
戰爭雙方都是受害者,但對于主動挑起戰爭的日本而言,它的暴行是澳大利亞實施報復的根源。戰亦有道,但日本軍隊的毫無人性,簡直刷新了人類的下限。雖然,被屠戮的日軍很悲慘,但那些被他們那殘忍虐殺的戰俘們,不是更慘嗎?自己種下的惡果,就要自己承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