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國際局勢和美國內部經濟動蕩,美元的含金量逐漸下降,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在逐漸減持美國國債的情況下也想讓美國盡快償還債務,以便減少損失。
但美國卻玩起了耍賴的把戲,并拿著百年前的清政府債券找起了中國的事,要讓中國償還這筆百清朝時期的債務。
這時候就有人問了,美國所謂的百年前的債務究竟是怎么回事?最后這件事又是怎么解決的呢?
1、美國的耍賴行徑
近年來,隨著美國國內局勢的動蕩以及國際社會的影響,我國手中持有的美國國債正在逐漸減少,這對于美國來說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因此,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美國國內曾經不止一次的針對我國制定一系列對華措施,盡管美國這樣的手段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的經濟發展,但我國也不是吃素的,立刻便采取了反制措施。
美國見此情形,便試圖從其他方面進行找補。沒想到的是,還真讓他找到了一個沉寂百年的債務憑證。
拿著這些憑證,美國堂而皇之向我國索要百年前的欠款,還說如果不償還這筆錢,那么如今美國欠中國的幾千億美國國債也不會得到支付。
不少人聽到這樣的消息都覺得荒唐無比,同時也十分好奇,美國到底是從哪個犄角旮旯里找出來的百年前的“債務”? 這樣的耍賴行徑最終得逞了嗎?
2、百年前的“債務”
購買一個國家的國債本來是很穩定的生意,但美國這一出可是讓許多國家都慌了神,紛紛減持美國國債,我國也同樣如此。
面對這樣嚴峻的境況,美國只能另辟蹊徑,通過“翻舊賬”的方法來減少債務。于是,在美國某州一位眾議員的翻箱倒柜之下,終于找到了一張百年前清政府發行的湖廣鐵路的債券。
至于這張債權是怎么來的,還是得從清朝末期的改革之路說起。
那時候,清政府為了挽救已經衰敗的國家,對各方面都進行了改革,其中就包括鐵路等交通方面的建設。
但由于清政府自身的腐敗加上列強對我國的蠶食,僅憑清政府一己之力恐怕沒辦法將鐵路修建起來,因此,他們才想到利用發行債券的方式獲得資金。
好巧不巧,當時發行的湖廣鐵路債券除了英法德三國持有之外,最大的持有方就是美國,他們幾乎占據了整個債券的大半,自然而然也就成了最大的債主。
根據當時的協議規定,債券共計六百萬英鎊,由四國平分,年息5厘,半年付息一次,期限為40年。按照當時的情況,利滾利換算下來中國已經欠了美國一億六千萬美元了。
這樣的計算結果讓美國政府喜出望外,他們立刻就要求我國償還這筆欠款,如果不還,那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債務他們也不會償還。
在美國的眼中,這樣做不僅能讓他們獲得一大筆錢,還消除了美國欠中國的一大筆國債,簡直兩全其美。
不得不說,美國的這個如意算盤打的還是很好的,只不過他們似乎忽略了一個問題,此時非彼時。
3、無稽之談
美國的這個說法顯然是無稽之談。如今的中國早已不是當年的清政府或是民國政府,債券發行方都不一樣,怎么可能給你還錢。
早在新中國建立之后,毛主席就曾說明,如今的新中國是一個新生政府,過去的一切不平等條約和債務我們都不承認。
換個好聽點的說法,就是毛主席提出的“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按照這個聲明來說,美國所持有的這些債券就已經成為了廢紙一張,想要錢就去找清政府的人去要。
想要從新中國的身上撕下一層皮,那恐怕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我國政府知道這個消息之后,不禁發笑,這樣的行為不僅是無稽之談更是癡心妄想。
再者說,美國法律條款里也有相關的規定,里面明明白白的說明了“惡債不償”的原則,也就是不平等的債務不被法律承認也就不需要償還。
如果美國自己的法律,他們自己都不遵守,那么這樣的大國也不會再收到世界各國的信任了,如此一來,美國的國家地位和國際形象恐怕會大打折扣。
所以,面對美國政府的公開耍賴行為,我國不僅沒有搭理,甚至連眼神都沒給一個,任憑他們自己導完了這一場戲。
最后,經過了很長時間的判定之后,美國聯邦法院最終還是判定中國政府無需歸還這筆過期債務,美國一石二鳥的計劃就這樣落空了。
當然,通過這次事件,我國也長了很多教訓,在之后的時間里,我國仍舊繼續減持美國國債,畢竟他們國家內部的經濟形勢實在是不容樂觀。其他國家見到中國這樣也如法炮制,美國政府內部估計也是苦不堪言吧。
但盡管如此,美國似乎還沒有放棄垂死掙扎,仍然一個勁兒的打壓我國經濟發展,對我國提高關稅,進行經濟制裁,不得不說,格局還是小了。
參考資料:
[1]蔡曉燕.湖廣鐵路債券案的歷史由來[J].社會科學研究,2001,(04):129-13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