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制造2025》戰略計劃提出前,工廠里的生產線雖然有序,但效率和精準度還有提升空間。現如今,“智能制造”已經成為制造業的主旋律,機器人在生產線上動作精準、效率極高,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在制造業發生變化的這一過程中,測控技術作為感知物理世界的核心技術載體,扮演著數據入口、系統神經末梢與智能決策基礎的關鍵角色。因此,在蓬勃發展的行業發展背景下,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受到了不少考生與家長的青睞,甚至被稱為“中國航天背后的工程”。
而作為新中國首批創辦的6所航空院校之一,南昌航空大學在測控技術研究領域也下了不少工夫。且基于該校在這一領域積攢的豐富經驗和資源,其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的建設與發展也很是出色。
據了解,南昌航空大學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的前身,是1982年創辦的國內首個“無損檢測”本科專業,被譽為無損檢測高級人才培養的“搖籃”。在40余年的發展歷程中,專業雖更名為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但該校仍是無損檢測領域辦學最早、規模最大、技術最全的高校。
也正因此,其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先后入選了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國家級特色專業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專業。要知道,這些教育改革項目的評選標準非常之嚴格,能夠入選其中,不僅是國家對其人才培養質量、實踐創新能力以及服務產業需求的綜合認可,也意味著學生能獲得更優質的工程教育資源,增強競爭力。
就以該校現有的“航空測控技術重點實驗室”為例,它與中國航空工業洪都集團、昌飛公司合作,引入“直升機旋翼狀態監測系統優化”“飛機起落架液壓故障診斷”等企業實際需求作為學生實訓課題,確保教學內容與行業痛點同步。
與通用測控專業的泛化培養不同的是,這種培養模式不僅使學生掌握了測控技術的通用能力,更通過航空領域的垂直深耕,賦予其“專業精度+行業深度”的雙重競爭優勢。對于志在航空、國防、高端制造領域發展的學生,這一資源體系將成為其職業成長的加速器。
如今,中國航空工業已經邁向高精尖方向,一大批先進戰機和自主研發的大型客機相繼問世,這標志著中國航空技術實現了質的飛躍。而中國航空事業想要朝著更高的目標邁進,現代飛機的神經系統,也就是測控技術是不可忽視的核心技術領域。
從目前南昌航空大學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的建設情況來看,其人才培養有十分成熟的發展方向,并在此基礎上,為學生提供了國內先進的航空測控科研平臺等教學資源,可以說是大家未來發展的絕佳平臺。因此,如果有同學對這一領域感興趣,小編建議你提前關注、重點了解,不要錯過南昌航空大學這所優質院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