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月,毛澤東義正言辭地拒絕了斯大林欲將中國旅順港作為軍事基地的無理要求。
斯大林的意圖十分明顯,蘇聯的經濟重心在東歐,而非廣袤的西伯利亞地區。在美蘇即將爭霸的背景下,斯大林不愿意將東歐地區作為與美國爭霸的前沿陣地,企圖利用中國來充當馬前卒。
毛主席意識到這一舉動無疑會嚴重威脅到中國的國家安全以及經濟發展,絲毫不留情面地拒絕斯大林。
斯大林心有不甘,他將目光對準了韓國的港口。只要蘇聯能在太平洋上有軍事基地,就能對美國全本土有巨大的軍事威懾力。
為了實現蘇聯的戰略意圖,1950年4月10日至25日,斯大林與金日成秘密商議,并決定對韓國動武。蘇聯不直接出面,在幕后為朝鮮提供軍事援助。蘇聯的唯一要求,就是要將韓國的港口作為蘇聯在太平洋上的軍事基地。
1950年5月中旬,金日成秘訪北京,委婉地轉達了斯大林希望中國政府能出兵幫助朝鮮作戰的想法。
毛主席再一次持反對意見,他認為朝鮮對韓國作戰的時機不夠成熟。金日成碰了一鼻子灰,灰溜溜返回朝鮮。
事后,蘇聯政府向中國政府施壓,斯大林要求毛主席調一兩個軍布置在中朝邊界,一旦戰爭形勢對朝鮮不利,就可讓中國出兵相助。毛主席則要求斯大林為解放軍提供武器裝備。
斯大林表示:蘇聯可以提供一些武器裝備給中國軍隊,但要求中方先布置兵力。最后,中國政府表示同意金日成完成統一朝鮮半島的計劃。
1950年6月25日,朝鮮人民軍對韓國發起進攻,28日占領韓國首都漢城。
美國方面聽聞這一消息立即做出反應,要求朝鮮人民軍立即撤出韓國,否則就要朝鮮人民軍付出代價。
金日成沒有搭理美國人,反而加快了對韓國軍隊的攻勢,欲在美國出兵援韓以前,徹底占領韓國。
雖然蘇聯沒有直接出兵援助朝鮮,但從武器裝備上可以看出,蘇聯在暗中幫助朝鮮。韓國方面利用繳獲的大量蘇式裝備,大肆宣揚蘇聯人在背后搞鬼,有意挑起韓朝之間的戰爭,破壞朝鮮半島的和平局勢。
美國人為了破壞蘇聯的戰略意圖,同時也為了打擊朝鮮人民軍的囂張氣焰,決定出兵朝鮮半島。
不過在出兵朝鮮半島之前,美國人決定先自導自演一出好戲,獲得國際上的認可。1950年6月27日,美國代表向安理會提交了美國解決朝鮮半島問題的議案,在蘇聯缺席的情況下,以13對1的表決結果通過美國人提出的各會員國在軍事上給韓國以“必要的援助”的議案。
朝鮮人民軍趁美國主力部隊未來之前,先后發動了漢城戰役,鐵原戰役,大田戰役和洛東江戰役,占領了韓國90%以上的地區,將韓國軍隊以及一小部分美軍壓縮到洛東江以東的一萬平方公里的大丘,釜山間的狹小地帶。
1950年9月,美國第10軍在麥克阿瑟的帶領下,從朝鮮半島南部西海岸仁川登陸。
美國主力部隊的到來,讓朝鮮人民軍腹背受敵,損失慘重。朝鮮人民軍節節敗退,一直退到三八線附近。
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打到三八線附近,在這里停滯了一段時間,因為他們最初的決定是給予韓國一定的軍事援助。
10月1號,美國人悍然越過三八線,入侵朝鮮,變援助為侵略。為了摧毀中國境內的朝鮮人民軍的戰略物資,美國人將戰火燒到中國東北境內,轟炸丹東地區,無視中國政府的嚴重警告。
丹東:蘇聯通過丹東源源不斷地將戰爭物資運往朝鮮,是蘇聯運送物資入朝的中轉站。
原本中國政府無意參與此場戰爭,但美國人做出了錯誤決定。1950年6月27號,美國人將第七艦隊開入臺灣海峽,干涉中國共產黨統一臺灣的事業。
1950年6月28日,毛澤東發表演講,號召“全國與全世界的人民團結起來,進行充分的準備,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
面對美國人轟炸中國東北境內的行為,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開始是隱忍的態度。雖然表面上言辭激烈,但黨內大多數人還是反對與美國開戰。
例如十大元帥之一的林彪就不同意跟美國開戰,林彪認為戰爭是以經濟作為支撐的,當時的中國一窮二白,不宜與世界第一經濟強國開戰。再者解放軍的武器裝備遠不如美國,對高端武器裝備,高端武器戰爭缺乏了解,解放軍入朝,很難取勝。若是抗美援朝戰爭打敗了,美國人就有理由將戰火燒到中國境內,到時候新中國就危險了。
林彪是軍神級別的人物,他的話有很重的分量,得到了黨內不少人的贊同,一時之間意見難以統一。
對于是否出兵朝鮮,毛主席也難以抉擇,并不像電視上唐國強演的那樣,大手一揮,出兵朝鮮。
毛主席沉思3天3夜,最終決定出兵朝鮮。至于毛主席在這期間想了什么,我們無法知道,但我們可以做個大致的猜測。
因美英等國從中作梗,當時的中國大陸尚有西藏未完成統一。這說明美英等國還未從瓜分舊中國的甜頭中間醒過來,企圖瓜分中國,謀求自身利益。
美英等國企圖瓜分中國從19世紀中期就開始了,1840年至1945年間,西方列強及美日等國見中國弱小可欺,逼迫當時的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如1901簽訂的《辛丑條約》就要賠償美法意等國9.8億兩白銀。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政府拒絕承認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宣布全部作廢。但美英等國不這么想,一旦有機會,他們很有可能再次瓜分中國,恢復在中國的非法權益。因此毛主席才說“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這一拳打在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身上,出盡百年恥辱的惡氣。這一拳打出去,就意味著中國人民任帝國主義欺辱與宰割的時代結束了。因此抗美援朝對中國人民來講,具有崇高的精神意義。歷史上曾有過這樣重振民族精神的戰爭,就是漢武帝指揮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之戰。漢朝受匈奴欺辱長達70余年之久,漢武帝北擊匈奴,節節勝利,把匈奴人打趴下,出70余年之惡氣。
另外,毛主席的老對手蔣介石盤踞臺灣,肆機反攻大陸。蔣介石手中握有幾十萬軍隊以及大量從大陸運過去的錢財,具有反攻大陸的資本。而且大陸潛伏的國民黨軍隊仍然有不少,他們有的潛伏于山林,有的隱匿于城市。一旦蔣介石號召他們,他們有利可圖,全會跳出來禍亂新中國。
再者,新中國成立后采取“一邊倒”,“另起爐灶”的外交政策,選擇站在蘇聯這一邊。其實毛主席在執行這一策略的時候,有過動搖。斯大林提出要將中國的港口旅順作為軍事基地時,毛主席十分痛恨斯大林這種將禍水引于他國的做法。因此毛主席與斯大林鬧過不少小矛盾。
但美國將第七艦隊開入臺灣海峽時,毛主席明白,只有徹底站在蘇聯那一邊了。蘇聯政府要求中國政府出兵援助朝鮮,中國政府答應了蘇聯的這一請求,就能得到蘇聯的軍事援助。若是不答應,中國就會得罪蘇聯,到時候新中國就真的孤立無援了。
孤立無援的中國,帝國主義又卷土重來,國民黨又肆機反攻大陸。到了那種時候,新中國就真的四面楚歌了。
有人會說,蘇聯會出兵幫助中國。可我覺得蘇聯會坐山觀虎斗,利用中國來消耗美國的實力,以達到蘇聯爭霸勝利的目的,斯大林很有可能會這樣做。美國曾經的小弟阿富汗就是個鮮明的例子,被蘇聯打得鼻青臉腫,按在地上摩擦,美國人紋絲不動。
很顯然,蘇聯在1979年入侵阿富汗后,在美蘇爭霸中開始走下坡路。而美國在這一年走出越南戰爭的泥潭。
綜上所述:新中國窮,解放軍的武器裝備不行,但也只能硬著頭皮上。沒錢就借,沒武器裝備就找蘇聯要。
因抗美援朝,中國欠了5億美元的外債。后來中蘇交惡,為了還債,從1959年至1962年,全國人民都勒緊褲腰帶過日子。毛主席又何嘗不希望百姓過上幸福生活,建國后就謀求發展。但敵人不允許我們發展,那就只能先打了再說。
在發展與更長遠的發展之間,毛主席痛苦決擇,選擇了后者。犧牲了數年的發展時間,為后來中國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和平環境。
如果說新中國成立讓中國人民站了起來,那么抗美援朝就讓中國人的脊梁挺了起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