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今天,我們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
驚蟄,是春雷初響的時節,是萬物復蘇的序章。
春雷一聲,大地蘇醒,蟄伏的昆蟲被喚醒,世間萬物在雷聲中緩緩醒來,從沉睡走向蓬勃。
驚蟄,是春天的序曲,是生機的開始。
春雷響起,雨水增多,大地一片生機盎然。
燕雀鳴叫,百花開遍,蜂蝶飛舞,游魚歡騰,春趣美景在大地上徐徐鋪展開來。
農諺云:“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
此時,陽氣上升,氣溫回暖,春耕時節正式開啟,農家無閑,開始緊張地忙碌起來,期待著一年的豐收。
驚蟄,也是民間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人們祭白虎、打小人、祭雷神,吃梨子,寓意驅趕霉運,迎來福運。這些習俗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自然的敬畏與感恩。
《驚蟄二月節》
唐·元稹
氣初驚蟄,韶光大地周。
桃花開蜀錦,鷹老化春鳩。
時候爭催迫,萌芽互矩修。
人間務生事,耕種滿田疇。
驚蟄至,仲春始,陽氣上升,春光籠罩大地,萬物復蘇,孕育了新的希望。
桃花如蜀錦般絢麗綻放,老鷹悄然離去,春鳩在枝頭歡唱。
春光催促著萬物生長,草木萌芽,大地處處充滿生機與活力。
愿我們在這個春天種下希望的種子,等待秋天的豐收。
愿你不負春光,不負自己,所有的努力都得到回報,所有美好都如約而至。
《二月初六》
唐·杜甫
二月六夜春水生,門前小灘渾欲平。
鸕鶿鸂鶒莫漫喜,吾與汝曹俱眼明。
一夜水高二尺強,數日不可更禁當。
南市津頭有船賣,無錢即買系籬旁。
這是杜甫居住成都草堂時寫下的詩。那年二月初六,一場春雨降臨,積水上漲,幾乎要淹沒門前的小溪。
春水上漲,鸕鶿和鸂鶒在水中嬉戲,溪面空間增大,詩人也跟鳥兒一樣感到欣喜萬分。
然而,詩人并未沉醉于眼前的美景,反而居安思危,擔心雨水過量會釀成洪災。
即便如此,他依然用幽默、自嘲的口吻化解困境:“南市津頭有船賣,無錢即買系籬旁。”
人生實苦,但只要心懷希望,就能在困境中找到出路。
愿你在這個春天,心懷美好,往后余生順遂,快樂永駐心間。
《秦樓月·浮云集》
宋·范成大
浮云集。輕雷隱隱初驚蟄。
初驚蟄。鵓鳩鳴怒,綠楊風急。
玉爐煙重香羅浥。拂墻濃杏燕支濕。
燕支濕。花梢缺處,畫樓人立。
驚蟄時節,天空云朵聚集,隱隱傳來輕雷的響聲。
鵓鳩在枝頭疾鳴,綠楊隨風搖曳,和著春風細雨,生機盎然。玉爐燃起,香霧繚繞綾羅衣。
開得濃密的紅杏拂過墻頭,燕支被雨打濕后顏色愈發嬌艷。透過花梢,可見遠處畫樓里有人正在賞春。
春天,給我們帶來無限希望,也讓我們心靜下來,享受美好生活。愿你在變化中找尋甜蜜,其樂無窮。
愿你心中有愛,眼中有光,所遇皆溫柔,所夢皆絢爛。
《觀田家》
唐·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廩物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驚蟄時節,微雨過后,萬物復蘇,百花爭艷。
一聲春雷,驚醒了蟄伏的蟲豸,也宣告了農耕時節的正式開始。
田野間,農人們再也沒有了往日的閑暇,紛紛投身于繁忙的春耕之中,搶抓農時,播種希望。
盡管又累又餓,但農人們卻從不言苦。每當看到雨水滋潤著田地,他們便滿心歡喜,因為這預示著來年的豐收。
愿我們在這個春天,種下希望的種子,收獲滿滿的幸福。
《二月初六·驚蟄》
唐·劉長卿
陌上楊柳方競春,塘中鯽鰣早成蔭。
忽聞天公霹靂聲,禽獸蟲豸倒乾坤。
田間小路上,楊柳剛剛抽出嫩芽,枝葉稀少,尚未能成蔭。
而池塘中的鯽魚鰣魚,卻早已迎春嬉戲游動,仿佛為水面增添了一層樹蔭。
忽然間,天空中傳來一聲春雷的轟鳴,驚醒了沉睡的禽獸和蟲豸,整個世界瞬間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俗話說“驚蟄雷唱歌,老農好收成”,驚蟄打雷是吉祥之兆,預示著這一年風調雨順,農民種地有望獲得較好的收成。
愿你在這個人間最美的時節,用最美的姿態,遇見最好的自己。
驚蟄至,春雷響,愿你驚醒沉睡的夢,開啟嶄新的旅程。
愿你在這個春天,不負春光,不負自己,所有的努力都得到回報,所有美好都如約而至。
愿你六六大順,驚喜不斷,福氣盈滿,幸福安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