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微雕飾
——蝗蟲形(蟬形)飾
虎魄造辦處
虎魄造辦處——致力于學習研究探索中國古代琥珀藝術
特別是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琥珀制品
中國古代文化普遍存在昆蟲“蛻變”、“羽化”和“重生”的崇拜。在遼寧省朝陽市紅山文化遺址出土了一件距今約5000~6000年前的玉質“蝗蟲”形飾物,頭部左右穿孔,類似的紅山文化玉飾不止一件。
1960年3月,在云南省昭通市桂家院子M1號東漢墓女棺內出土一串琥珀串飾,里面有一件琥珀“蝗蟲”形飾物,考古簡報內記錄為魚尾形,長2.3、寬0.6~1.1、厚0.5~0.8厘米【1】。
其造型與紅山文化遺址出土的玉質“蝗蟲”極為相似,且頭部有一上下穿孔。我們可以看一下對比圖。
類似的琥珀飾物在漢代的西南地區不僅此一件。貴州省博物館里也展示了一件同類造型的琥珀飾物。除此之外,1960年,廣西梧州市郊漢墓出土一組琥珀珠飾,其中就有一件琥珀“蝗蟲”形飾物,其造型比較抽象,不容易分辨。1981年,湖南常德東江出土一件琥珀材質的類似飾物,長1.5、寬1厘米【2】。相比桂家院子那件略顯抽象,但造型及穿孔位置一樣,為同類型飾物無疑。
類似的琥珀“蝗蟲”微雕飾物,目前在西南地區僅見于琥珀材質。而造型與紅山文化遺址出土的玉質“蝗蟲”十分相似,這一南一北相距幾千公里,這一前一后相差了3~4千年。但也有專家認為這是“蟬形飾”。
注釋:
【1】 云南省文物工作隊:《云南昭通桂家院子東漢墓發掘》,《考古》1962年08期。
【2】喻燕姣:《湖南出土珠飾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