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國樓市在深度調整中艱難尋底時,洛陽突然拋出了一個引爆行業的創新方案。3月11日,洛陽宣布在城中村改造中全面推行"以購代建"新政,將安置房建設轉化為商品房去庫存的超級通道,而就在日當天,洛龍區關林片區改造便官宣不再進行安置房建設,為房票鋪路。
3月14日 星期五
天氣
陰 5~10℃
限行
限行尾號:不限行
當全國樓市在深度調整中艱難尋底時,洛陽突然拋出了一個引爆行業的創新方案。3月11日,這座中原城市宣布在城中村改造中全面推行"以購代建"新政,將安置房建設轉化為商品房去庫存的超級通道。
3月11日當天,洛龍區關林片區改造官宣不再進行安置房建設,為房票鋪路
在住建部將改造范圍擴大到所有地級市的政策風口下,這個看似低調的"洛陽模式",或許正暗藏著破解樓市困局的終極密碼。當貨幣化安置遇上房票新政,當民生工程對接市場邏輯,這場轟轟烈烈的城市更新運動,正在悄然改寫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游戲規則。
城中村改造的"洛陽模式"長什么樣?
在洛陽市洛龍區關林片區某城中村改造現場,拆遷戶們正在探討著如何更好的使用洛陽的房票,按照規定,洛陽房票不僅可以直接抵扣購房款,還能享受契稅減免、保留原學區資格等一攬子政策紅利,這正是洛陽"以購代建"模式的生動寫照。
該模式創新構建了"三駕馬車"并行的安置體系:房票安置允許拆遷戶自主選購新建商品房,政府按照評估價給予房票額度;自主購買模式提供市場價10%的購房補貼;組織購買則由政府統購優質現房定向配租。為確保房源質量,住建部門專門建立動態更新的"房源庫",要求入選項目必須"五證齊全",現房還需持有完整產權。
政策的精妙之處在于構建了多方共贏的閉環:拆遷戶獲得更優質的居住條件和學區資源,開發商快速消化庫存回籠資金,政府則通過專項借款撬動社會資本,實現城市更新與市場復蘇的雙重目標。據測算,僅洛陽今年實施的19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就能帶動約50萬平方米商品房去化。
以購代建如何激活樓市一池春水?
在洛陽洛龍區某新房項目售房部,銷售經理王某明顯感受到新政帶來的熱流:"3月11號以來,咨詢房票看房的拆遷客戶占比超過40%,預計后期房票正式實行后,庫存去化速度至少能加快兩倍。"這種"定向引流"效應,正是"以購代建"的精髓所在。通過將拆遷安置需求精準導入商品房市場,相當于為樓市打造了一個永不枯竭的"需求蓄水池"。
臨市鄭州的房票
更深層的市場邏輯在于重構供需關系。傳統安置房建設往往形成與商品房市場的"雙軌制",而"以購代建"實現了兩大市場的并軌運行。當每年數百萬套的安置需求轉化為有效購買力,就能在三四線城市形成強大的托底效應。國海證券測算顯示,全國新增100萬套改造項目,將直接帶動2億平方米商品房銷售,相當于2024年全國銷售面積的15%。
這個模式還暗藏金融創新的密碼。洛陽方案允許使用政策性銀行專項借款作為啟動資金,通過"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居民受益"的模式,實現資金鏈的良性循環。更重要的是,改造釋放出的土地增值空間,為地方政府創造了可持續的財政來源。以武漢某城中村改造項目為例,土地出讓金溢價部分中,30%專項用于后續城市更新,形成自我造血機制。
全國樓市保衛戰的破局密碼是什么?
當上海宣布今年啟動25個城中村改造項目,當杭州將改造范圍擴大到所有市轄區,一場以城市更新為抓手的樓市保衛戰已在全國打響。住建部最新政策將改造范圍從35個大城市擴展到所有地級市,意味著這場戰役的規模將呈幾何級數擴大。據測算,僅35個重點城市待改造的170萬套存量,就能釋放出4萬億級別的市場需求。
這場變革正在重塑中國房地產的發展邏輯。與傳統"大拆大建"不同,新時代的城中村改造更強調"留改拆"并舉。廣州獵德村改造保留嶺南古建筑打造商業綜合體,成都曹家巷項目將危房改造成人才公寓,這些創新實踐證明,城市更新完全可以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更重要的是,改造釋放出的土地資源,為保障性住房建設提供了空間支撐,這正是構建"市場+保障"雙軌制的關鍵一環。
政策的乘數效應正在顯現。在洛陽,改造帶動的裝修、家電等下游產業需求,預計將創造超萬個就業崗位;在重慶,舊改片區商業租金平均上漲30%,資產價值重估帶來萬億級財富效應。這種以空間重構帶動經濟轉型的發展模式,恰是破解"房地產依賴癥"的治本之策。
站在2025年的門檻回望,我們或許會驚訝地發現:中國樓市這輪深度調整的轉折點,竟始于古都洛陽一次看似平常的政策創新。"以購代建"模式的價值,不僅在于開創了安置補償的新路徑,更在于揭示了房地產轉型的深層邏輯——當行業從增量開發轉向存量運營,城市更新就是打開新天地的金鑰匙。
這個模式的可復制性已得到驗證。鄭州、合肥等城市迅速跟進推出類似政策,就連一線城市也在探索"房票安置"的升級版本。但真正的啟示在于:化解樓市風險不能靠簡單刺激需求,而要通過制度創新重構市場生態。當安置需求成為去庫存的穩定器,當城市更新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推進器,中國房地產才能真正走出"暴漲暴跌"的怪圈。
在這場靜悄悄的革命中,每個城市都在書寫自己的答案。但洛陽給出的啟示清晰可見:用制度創新打通民生與市場的任督二脈,讓城市更新成為激活內需的戰略支點。這或許就是中國房地產"第二增長曲線"的起點,也是新型城鎮化邁向更高形態的關鍵一躍。當推土機的轟鳴與市場經濟的脈搏同頻共振,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樓市的止跌回穩,更是一個城市文明的新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