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全國兩會上與養老金有關的建議不少。眾所周知,我們目前的社保制度將養老金分成兩類,一是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領取的城鎮職工養老金;二是以退休農民為主要領取對象的城鄉居民養老金。
人們的注意力往往放在第一類養老金上,每年年中各地會根據國家給出的平均上調標準公布當地的養老金調整方案,今年也不例外。而城鄉居民養老金,或者稱之為農民養老金的受關注度不高。
好消息是今年的兩會有所變化,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代表委員均將不少精力放在了農民養老金上。
比較典型的是,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院長張翼提出了農民養老金倍增計劃,爭取用10年的時間從現在的平均不到300元上漲至每月600元的水平。
這個建議的實現難度大嗎?我們來分析一下。
第一,全國城鄉居民養老金的平均值在230元左右。部分經濟發達地區遠高于這個水平,以我所在的上海為例,作為全國城鄉養老金最高的城市,上海的退休農民每個月至少能拿到1700元的養老金,大部分人月入2000元以上,年齡大的農民更是接近3000元。
因此,農民養老金倍增計劃不會涵蓋上海、北京等原本就已經不低的地區,主要針對養老金水平較低的地區,如平均水準在兩、三百元的地區。
第二,農民養老金分成兩部分,一是基礎養老金、二是個人賬戶養老金。
后者完全與繳費有關,繳費年限越長、每年平均繳費額越多,退休時計算出來的金額越高;前者則根據退休人員所在地區的不同而不同,上海的農民養老金之所以那么高是因為基礎養老金的標準高達每人每月1490元,大部分地區在130元至300元之間,如陜西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為133.5元至191元不等。
需要注意的是,每年增加的部分是基礎養老金,所以想要實現十年倍增意味著基礎養老金的漲幅必須擴大。
第三,2025年國家將提高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20元,假設各地也是按照這個尺度調整當地的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且未來十年都是這個標準,那么十年一共增加200元。
對于月均230元養老金的退休農民而言,十年后他們每月領取的養老金為430元。僅從數字上來說未能實現倍增。更重要的是10年后的430元和現在的430元顯然不可同日而語,因為物價會不斷上漲。
以CPI每年上漲2%左右為例,十年累計漲20%,考慮通貨膨脹因素,十年后的430元的實際購買力最多只有現在的358元,距離翻倍更加遙遠。
若想實現翻倍,未來十年里的增幅至少在30元以上。在連續上漲30元的情況下,連漲十年能讓養老金變成530元,考慮通脹因素后差不多能達到現在的2倍。
當然,對一些養老金在300元以上的農民而言,每年漲30元依舊無法達成十年翻一倍的目標。因此,每年漲30元是最低標準,條件允許的地方爭取達到每年平均上漲40元至50元為佳。
綜上所述,對于張翼代表提出的建議,我舉雙手贊成。
我國擁有數億農民,他們為中國糧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年輕時收入不高,繳費不如企業職工,年老時領取的養老金沒有他們多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差得太多,否則是對他們貢獻成果的不尊重。
現在的養老金水平確實低了一些,即便十年后能夠實現翻倍,也就是退休農民每月的平均養老金在500元至700元之間,實際上一點都不夸張,是他們應得的。作為對比,那時的城鎮職工平均養老金必然超過4000元了。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關注、點贊@王五說說看,您的支持是對原創最好的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