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進軍——技術突破+政策突破
倒計時4天
主編評論
Editor's comment
企業可以通過參與廢棄物回收與收集網絡建設、投資再生技術研發與生產、加入“藍色聯盟”與產業協同、開展數字化與區塊鏈技術應用、推動標準化與模式復制等方式參與“藍色循環”項目,助力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并實現可持續發展。
彭主編: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7年塑料回收再生經驗,負責塑料污染防治、rPET、打包站 3 個領域。文章信息咨詢或討論,提供行業信息
歡迎隨時聯系彭主編哦~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強廢棄物循環利用,大力推廣再生材料使用”。起源于臺州的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模式“藍色循環”,在2023年獲得聯合國“地球衛士獎”。如今,臺州、寧波等地多家企業涉足海洋塑料再生領域,逐步在沿海形成產業集聚。
“藍色循環”模式
“藍色循環”項目創始單位浙江藍景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光輝總結:“我們的模式就是‘市場化垃圾收集—高值化資源利用—國際化認證增值’。”企業組織漁民回收海上塑料瓶,利用區塊鏈技術記錄回收到再生的全過程,以此核算碳足跡并獲得國際認證。一些關注碳減排的國內外企業愿意高價購買再生塑料,市場商機由此誕生。
2024年以來,“藍色循環”模式在長三角區域乃至全國沿海省份復制推廣。到去年底,浙江在全國首個實現沿海縣(市、區)全覆蓋。不過,如何破解商業可持續運轉的難題,各地還在繼續探索。
藍景科技、寧波堅鋒的實踐
海上塑料瓶的回收量有限,要從單一的塑料瓶向海洋塑料廢棄物全品類發展。針對漁網、纜繩、浮球等各類海洋塑料。
4月3日,藍景科技在中國青島西海岸與“海洋十年”國際合作中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發起成立“海洋十年藍色循環國際執行中心”,藍景科技與戰略伙伴法國威立雅環境集團的投資意向書也在此間簽署。多方聯合倡議:在全球范圍內推廣建設“藍色循環”,共同助力實現聯合國“海洋十年”目標。此外,藍景科技正在建設海洋可持續發展產業園項目;臺州齊聚“海洋塑料藍色工廠”項目已經建成4條生產線,另有1條在建,計劃年再生能力達到2萬噸。
除了產業化發展,還要開拓多元經營路徑。例如,寧波堅鋒新材料有限公司通過建設環保艙、環保主題咖啡館等創新形式,將環保與文旅、商業、公益等領域結合,形成了多元化的生態價值鏈。這種跨界融合為環保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推動了環保產業的多元化發展。將海洋廢棄物回收與文旅、公益結合,形成了多元化的商業模式。
據介紹,“藍色循環”行動實施以來,得到了聯合國及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匯聚了眾多國際企業和組織的力量,包括“海洋十年”國際合作中心、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IFC)、法國威立雅環境集團、德國TüV萊茵集團、終結塑料垃圾聯盟(AEPW)等積極參與。目前,已有146家企業組織與1.2萬艘船舶加入行動,惠及1300多名低收入民眾,收集海洋廢棄物達12073噸,約4300平方公里海域由此得到守護。
ChinaReplas2025
第31屆中國國際塑料回收和再生大會
3月18-21日,張家港
已邀請藍景科技、寧波堅鋒參會
深度洞察“十四五”“十五五”規劃下的國運級產業機遇
把握塑料循環技術與政策雙重突破的力量
探索數字化、AI及具身智能帶來的顛覆性變革
以全新的認知
帶您走進塑料回收再生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快速通道
會議議程
3月18日
本地企業參觀
3月18日
19:00-23:00
ChinaReplasT&P2025第三屆塑料污染防治理論與實踐論壇
主題:塑料的哲學:技術領先與文明滯后
(全球同步)
3月19日
全天
PlasFuture2025塑料污染防治與回收再生論壇
主題:技術突破+政策突破
3月19日
下午
ChinaReBaling2025第四屆塑料回收打包站與分揀中心論壇
主題:新模式、新裝備
3月19日
晚上
晚宴
金蘋果頒獎
2024年塑料回收示范企業頒獎
3月20日
全天
ChinaRePET2025PET循環論壇
主題:競爭優勢的來源:工藝、裝備、數字化的持續升級
3月20日
上午
ChinaRePolyHP2025聚烯烴(PE/PP)硬質包裝循環論壇
主題:規模化的本質是效率
3月20日
下午
ChinaRePolyFP2025聚烯烴(PP/PE)軟包裝膜發泡材料循環論壇
主題:閉路循環的制度建設與商業實踐
3月21日
全天
CPRRA-DfR2025中國國際塑料產品“為了回收的設計”大會
主題:可回收再生設計標準和技術體系建設
獨立會議,單獨報名
(注:中英文同傳,日程會持續升級,不另行通知,以當天會議安排為準。)
信息來源:新華社、錢江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