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上半年小鵬交付量僅為5.2萬輛,但在四季度,憑借MONA M03和P7+的爆火,銷量激增至9萬多輛,使得全年累計交付量達到190068輛,同比增長34%,更在2025年連續兩個月取得新勢力交付第一,實現了驚天逆襲。
如今用他們身上成功經驗,重新升級改造過的2025款小鵬G6和G9,分別以17.68-19.88萬元和24.88-27.88萬元的價格上市,這種“扮豬吃老虎”的產品策略,像極了手機圈的“中端機皇”戰術,只是這次小鵬把價格屠刀揮向了更主流的市場。
外觀內飾:細節升級,質感提升
2025款小鵬G6在外觀上最大的亮點當屬那條耗資1500萬研發的星河光翼貫穿式LED日間行車燈,采用一體式無間斷設計,不僅提升了車輛的科技感和辨識度,還讓人不禁感嘆小鵬在細節上的用心。車尾新增的小鴨尾設計則為整車增添了幾分運動氣息,讓車輛在靜止時也充滿動感。
內飾方面,G6配備了10.25英寸儀表屏和15.6英寸懸浮式中控屏,科技感十足。同時,車內采用了大量軟質材料和皮質包裹,搭配流媒體后視鏡等配置,既提升了視覺效果,又增強了實用性。
2025款小鵬G9作為旗艦SUV,在外觀上延續了X-BOT FACE 3.0設計語言,被小鵬官方稱為小鵬汽車最優雅的SUV外觀設計,也確實保留了一些燃油車時代經典的設計元素。新增的AI智駕小藍燈與車身線條相得益彰,彰顯出其獨特的身份。
內飾上,G9搭載了雙14.96英寸聯屏,并配備高通驍龍8295P芯片,支持多屏聯動與跨設備互聯,操作流暢且功能豐富。座椅采用26mm“同級最厚”慢回彈海綿層,提供加熱、通風、按摩等功能,按摩力度更是行業領先,為駕乘者帶來極致的舒適體驗。
智能化:全系標配的"技術平權"
智能化一直是小鵬汽車的強項,2025款G6和G9也不例外。當個別車企拿著看似厲害的硬件和期貨的智駕系統來吸引消費者的時候,小鵬兩款車型均全系標配行業第一梯隊的圖靈AI智駕,無需選裝、付費或訂閱,真正實現了“科技平權”。
別看這是一套純視覺的高階智駕系統,但全面應用端到端大模型,雙NVIDIA DRIVE Orin智駕芯片,提供車位到車位全場景無斷點的智駕體驗,無需用戶主動學習,上車即享,下車即停,讓駕駛變得更加輕松便捷。此外,小鵬汽車還計劃在今年內為G6推出園區智駕漫游功能,進一步拓展智能駕駛的應用場景。
在智能座艙方面,2025款G6和G9的表現同樣出色。它們搭載的高通驍龍8295P芯片,運算速度快,響應靈敏,能夠支持豐富的娛樂和智能應用。同時,車內配備了高品質音響系統,為用戶帶來沉浸式的聽覺享受。
5C超充:重新定義電車補能效率
全系標配的5C超充AI電池堪稱最大殺器。2025款G6提供了625公里和725公里兩個版本,2025款G9因為有四驅版,多了一個680公里續航版本。均能實現10分鐘補能450公里(SOC 10%-80%)的效率,配合小鵬自建的1307座超充站,解決了續航焦慮本質是充電焦慮的行業難題。
在能耗控制上,G6以12.5kWh/100km創下同級最低電耗,每公里成本不足4分錢;G9雖因更大車身增至13.9kWh/100km,仍優于多數競品。這種“既要快充又要低耗”的平衡術,展現了小鵬在三電系統集成上的功力。
安全層面,該電池采用四層立體防護結構,可抵御2000J沖擊、80噸側壓及1000℃高溫,并通過10次槍擊測試,安全性堪比“防彈裝甲”。
聽勸式升級:用戶痛點的精準狙擊
兩款車的升級都主打一個聽勸式改款,G6的前臉1942mm無斷點星河光翼燈(研發投入1500萬元)解決老款「斷點」槽點;車尾新增鴨尾擾流板,風阻系數降至0.248Cd;內飾縫隙縮小至5±2mm,無線充電區升級軟包材質。得房率85.6%的車艙,配合1752L拓展后備廂,精準擊中家庭用戶需求。
G9則強化豪華屬性:新增電動吸合門、感應尾門,座椅采用26mm慢回彈海綿+十點按摩功能,NVH靜謐性達到40萬級豪車水平。黑武士套件和星際綠車漆的加入,則試圖吸引個性化消費群體。
其他耗資2億元重新調校的G6底盤,采用前雙叉臂后五連桿結構,經過2萬次精細化標定。實際體驗中,減速帶濾震效率提升37%,麋鹿測試成績達82km/h,對標奔馳GLC(參數丨圖片)。G9標配的雙腔空懸支持100mm行程調節,配合毫秒級阻尼響應,在操控與舒適間找到平衡。
這種看不見的投入或許不如屏幕尺寸吸睛,卻直接影響用戶長期使用體驗。正如網友調侃:“新勢力終于學會在底盤上卷了,而不是只會堆沙發彩電。”
2025款G6的起售價較前代直降2.31萬元,頂配車型更是狂砍7.81萬元,以19.88萬元鎖定20萬級市場;G9則通過標配雙腔空懸(原需2.5萬元選裝),將旗艦配置下放至24.88萬元起。這種「入門即高配」策略,直接刺入Model Y后驅版(26.35萬)與比亞迪宋L(18.98萬起)的真空地帶,形成錯位競爭。
價格下探背后是技術平權邏輯:通過規模化采購5C電池、自研智駕系統降低邊際成本,同時精簡SKU至三款配置,減少產線復雜度。何小鵬的那句“我們還在ICU門口”,透露出對盈利的迫切追求。
不過,小鵬在研發上的一些“燒錢”行為,如那條耗資1500萬的LED燈帶,讓人不免聯想到3億元修改A柱的極越。希望小鵬在追求技術創新的同時,也能更加注重成本控制,畢竟,只有實現盈利,才能為消費者帶來更長久、更優質的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