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覺得人真是一種非常精妙的生物,優缺點常常黏合得天衣無縫。
這兩年人人都愛搞事業的大女主,但冒昧地說句實話,「大女主」是一種非常遠香近臭的生物,你會一直喜歡她崇拜她,直到她成為你的上司……
而不搞事業的女人,通常有個優點,就是相處輕松。
兩個人出去玩的話,她可能主動提議方案A,被否決了也高高興興說B也不錯,而不是一邊說隨便,一邊希望你讀空氣,敏銳覺察到她的潛在意圖。
我很多年里都有個困擾,就是我覺得我對朋友掏心掏肺,但不知為何,對方并不感激甚至容易反目成仇。
這個困擾算是祖傳——我爸也是。他親戚里的所有小孩,他都會替人家補習功課、幫忙填報志愿、甚至提供各種就業建議。但沒有人念他的好。
后來我有觀察一些朋友,才慢慢意識到,很多時候,人并不需要其他人提供一個“解法”,需要的只是分擔情緒。
前兩天去滑雪,有天滑完,我抱怨說渾身酸痛,跟我一起去的朋友說:“如果你是正常女孩,我會說寶寶那你要不歇一天,但我知道你的性格,所以——寶,你很快要成為單板之王了!”
換位思考了一下:如果是我,只會提出“要不歇一天要不貼點膏藥”。
但她覺察到了我的深層需求:炫耀辛苦——以及希望被夸獎。
所以她輕巧地把這塊拼圖給補上了。
回來后自省,當我們很熱情地替朋友“指點迷津”的時候,我們真的對這個領域、對別人的人生,那么了如指掌嗎?
還是它潛意識里滿足了我們“指手畫腳”的需求?
另一個體會是,感受力是靠“閑”養出來的。
本人有一個暴論,事業越好的人,推薦的餐廳、景點越不可信。
因為人事業太好了,他的滿足感就不來自于吃喝玩樂那些。
我甚至有更難聽的話:做得好的女裝店,老板本人不會太時髦的,那種主理人穿得超級有型有格的,商業上很容易失敗……最典型的例子:徐濠縈開買手店,屢戰屢敗。
我很喜歡跟不上班的朋友一塊玩,她們永遠能挖到最好吃的餐廳,最好玩的去處——因為她們真的對消費本身感興趣,愿意撥開無窮亂麻找真經。我去年被朋友帶領著,喝完全世界排名第一的咖啡,又去六本木公園散步,天朗氣清,真是我旅行史中的高光時刻。
(當然,這些朋友都不愛記錄分享,只有事業女性迷戀“總結”這個詞)
我很愛事業女性,我覺得她們(即我們)是真正的老實人,常常眼里只有事,沒有人。那種“橫沖直撞”能讓她們掙到錢。
但幸福是個復雜的模型,而非金錢的簡單堆砌。
性格很難改變,但微小的修繕,也能增加接近幸福的可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