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西安,我們就想到大秦、大漢,以及西安所在的關中平原地區。那么比較感興趣的是,它為什么叫做關中,而不叫其他名字呢?
關中平原看介紹,最早是在戰國時候叫這個名字的。這個地方一大片都是平原,而且在暖溫帶,氣候也比較溫和,四季分明,水草豐美,在歷史上很長時間里都是農業最發達的地區。這么平坦的平原,當然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在《鴻門宴》:“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過秦論》:“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等作品里面,都可以看到有對“關中”的描寫。
具體來說,關中為什么叫關中,和四個關隘有關系。西面的是大散關,東面的是函谷關,南面的是武關,北面的是蕭關。其中函谷關是戰國到東漢時候,是四大關隘之一,只是到了東漢之后被潼關取代了。
加上這塊地方處于潼關的西面,寶雞東面的平原地帶,所以就被稱為關中平原,或者關中盆地了。
介于橫貫山西的秦嶺,與渭北北山的山系之間。海拔從325到800,米左右,長約360公里。其中東部最寬到100公里,西安附近大約75公里寬,在眉縣一帶只有約20公里。到了寶雞那邊就逐漸閉合成為峽谷了。
里面提到的北山也泛指北面一系列山脈,比如六盤山,隴山,一直向東延伸到千陽、鳳翔、岐山、永壽,與北山相連接。
關中平原還叫渭河平原,是黃河最大的支流,發源于甘肅省渭源縣心安的鳥鼠山,挺有意思的名字。
它一直向東,經過甘肅、寧夏和陜西,全長818公里,其中在陜西境內就有502公里,流域面積達到6.71萬平方公里,占據了陜西省的三分之一,也是關中的“母親河”。
加上是沖積成的平原,所以關中平原也叫做渭河平原。還是春秋戰國時候的秦國故地,東西長度在720多里,因此陜西人也叫關中平原為“八百里秦川”。
所以,很多時候,在視頻或者節目里面聽到“八百里秦川”,到底是怎么來的,就是從關中平原長度來說的。
到今天,潼關因為三門峽水庫,很多遺址也被淹沒了。函谷關、大散關稱為旅游景點,武關就沒有怎么聽說了。而蕭關則只留下了烽火臺,和城墻殘跡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