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說吧,臺灣的生活說平,大致就是臺幣去掉一個零,相當于大陸一般地方的生活水準。
臺北市忠孝東路上的早餐店,一份蛋餅加豆漿 35 臺幣(7.8 元人民幣),和廈門中山路的價格差不多。但臺灣年輕人吐槽最多的,是 “30 年不變的薪資”。
2024 年臺灣官方統計顯示,68% 的民眾月薪不到 5 萬新臺幣(1.1 萬人民幣),餐飲業平均月薪 3.4 萬(7600 元),這個數字去掉零是 3400 元,剛好對應大陸三線城市服務員的收入。
高雄六合夜市的攤販阿明說:“我兒子在臺積電當工程師,月薪 12 萬(2.7 萬人民幣),但全臺灣有幾個臺積電?”
這種割裂在房價上更明顯。臺北信義區房價 6 萬人民幣 / 平米,和上海浦東相當,但臺灣房貸利率只有 1.3%,首付兩成就能上車。
新北市的上班族小陳月供 2.8 萬新臺幣(6200 元),住著 40 平米老破小,這在大陸相當于蘇州工業園區的 “剛需房”,但蘇州平均工資已破萬。
更關鍵的是,臺灣底層收入十年沒漲 ——2014 年便利店時薪 120 臺幣,2024 年還是 170 臺幣(38 元人民幣),而大陸同期二線城市小時工從 15 元漲到 25 元。
最真實的對比在菜市場。臺南的冬瓜 25 臺幣 / 斤(5.6 元),上海青浦菜場 4.5 元 / 斤;臺北的外賣起送費 60 臺幣(13 元),和杭州差不多,但臺灣外送員月薪 4.5 萬(1 萬人民幣),杭州騎手能拿 8000-1.2 萬。
桃園的出租車司機老楊算過賬:“跑 12 小時賺 1200 臺幣(267 元),去掉油錢剩 800,和福州夜班司機差不多,但人家還有五險一金。”
其實臺灣就像一座 “精裝修的老房子”:捷運系統 1996 年就通車,比南京地鐵早 5 年;7-11 密度全球第一,但貨架上的統一泡面從 2000 年的 25 臺幣漲到現在 32 臺幣(7.1 元),大陸康師傅同期從 2.5 元漲到 4 元。
年輕人自嘲 “用著 20 年前的薪資,過著 20 年前的生活”,而大陸新一線城市正以每年 8% 的薪資增速追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