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字樓加班到深夜的你,是否習慣打開外賣 APP?在快節奏的當下,外賣成了許多人解決用餐問題的便捷之選。不過這份看似美味又便利的選擇,背后卻潛藏著諸多令人憂心的隱患。近期不少外賣小哥在社交平臺紛紛爆料,揭開了外賣行業那些不為人知的真相。盤點外賣小哥自己都避之不及的 5 種外賣,黃燜雞赫然位居榜首,趕緊告訴家里人。
1、黃燜雞
黃燜雞曾在全國掀起熱潮,被消費者親切稱為 “國民快餐”,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其加盟店。然而,如今它卻淪為外賣小哥眼中的 “雷區”。
新京報暗訪發現,鄭州、商丘部分楊銘宇黃燜雞加盟店回收顧客吃剩的菜品,重新加工后再次售賣;隔夜發黑的牛肉經色素浸泡后,被當作新鮮肉使用,發酸的食材也照用不誤。此外,多家門店員工無健康證就直接上崗。楊銘宇黃燜雞靠加盟模式迅速擴張,全球門店超萬家,可總部對加盟店監管近乎缺失。由于黃燜雞單價較低,部分商家只能從食材上壓縮成本,導致衛生問題頻發。
2、麻辣燙(冒菜)
麻辣燙(冒菜)一直深受大眾喜愛,外賣平臺訂單量居高不下。不過,這類重口味美食背后隱患重重。一些
冒菜店每天都會把顧客吃剩的湯底過濾殘渣后重新煮沸。麻辣燙店食材新鮮度和衛生狀況常難以保證。有些商家食材儲存不當,蔬菜發黃枯萎、肉類有異味仍用于制作外賣。清洗食材時也不夠徹底,增大細菌、寄生蟲殘留風險。
此外麻辣燙和冒菜底料含大量鹽和味精,高鈉飲食不利健康,部分商家為追求口感,還會在底料中添加多種添加劑,其潛在危害不容小覷。
3、餃子
外賣餃子問題不少。一些外賣餃子商家為降低成本,選用低廉肉類做餡料,這些肉可能來源不明、品質無保障,甚至是病死、毒死的畜禽肉。制作時,為節省時間人力,蔬菜等配菜清洗不充分,殘留農藥和雜質易隨餃子被消費者吃下。部分商家為延長餃子保質期,還會添加過量防腐劑。
還有一種廉價速凍餃子,10 元能買 3 斤,價格雖誘人,但品質堪憂。這類速凍餃子多是批量生產,為降低成本,使用的餡料可能是品質較差的邊角料,蔬菜也可能是脫水蔬菜,營養成分遠不及新鮮食材。為了保證口感,可能添加了較多的調味料和添加劑。在運輸和儲存過程中,如果溫度控制不當,還容易滋生細菌,影響食品安全。
4、國潮包裝的外賣
一些國潮包裝的外賣在外賣平臺備受歡迎,精致包裝吸引了不少消費者。但除了這精美的外包裝,內在的就不怎么樣了,通常這些店并無對外營業的能力,網購一些食材和材料,三兩個年輕人就開業了,也無烹飪美食的經驗,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品質和口感很難保證。
5、料理包快餐
有些專門做外賣的小店,菜品的種類多的離譜,堪比大飯店,這種想都不用想,都是用料理包制作的,一些不良商家為降低成本,選用質量差的食材制作料理包,儲存時溫度控制不當,料理包還可能變質。長期食用冷凍料理包食品,營養成分大打折扣,無法滿足人體營養需求。而且,為改善口感,商家往往添加較多調味料,增加了消費者攝入過多鹽分和添加劑的風險。
——老井說——
相比之下,反倒是麥當勞、肯德基、品牌快餐店、輕食沙拉店等,憑借標準化的食材采購、加工流程和嚴格的衛生監管體系,在一定程度上更讓人放心。當然,這并非說它們是完全健康的選擇,但衛生質量相對更有保障。
建議每月至少自己做飯 10 次,畢竟健康才是最大的財富。點外賣時盡量挑選衛生條件好、口碑佳的商家,多關注食物營養搭配和新鮮度。希望大家能對飲食選擇多些思考,吃得健康、放心。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譜,分享市井見聞,關注我,享受舒適生活不迷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