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1日,菲律賓前總統杜特爾特結束香港行程返回馬尼拉時,剛下飛機便被警察包圍逮捕。這場看似“法律行動”的抓捕,實則是菲律賓兩大家族,馬科斯與杜特爾特權力斗爭的縮影。
馬科斯政府以“配合國際刑事法院逮捕令”為由采取行動,指控杜特爾特在任期內禁毒戰爭中涉嫌“反人類罪”。然而,菲律賓早在2019年退出ICC,法律依據的薄弱性引發廣泛質疑。外界普遍認為,這不過是馬科斯為打壓政敵、轉移國內矛盾而設計的“政治劇本”。
此次逮捕的時機充滿算計:菲律賓中期選舉臨近,杜特爾特家族正計劃通過參議院選舉鞏固政治根基,而馬科斯試圖通過借外人之手瓦解對手勢力。杜特爾特被捕時淡定反問執法人員:“逮捕我的法律依據是什么?”其從容姿態折射出他對政治博弈的深刻認知,棉蘭老島的民意支持、軍方盟友及家族勢力仍是其翻盤的關鍵籌碼。
菲律賓政壇長期被家族勢力割據,馬科斯與杜特爾特曾是“塑料盟友”。2022年,兩大家族聯手贏得大選,馬科斯任總統,杜特爾特之女莎拉任副總統。然而權力分配不均迅速引發決裂:馬科斯架空莎拉職權,直接威脅杜特爾特家族的政治生命。
杜特爾特的強硬反擊加劇矛盾,他公開指控馬科斯為“癮君子”,莎拉則含淚發出“若我出現意外,就去找馬科斯”的威脅。這場逮捕被視為馬科斯對杜特爾特家族“斬草除根”的終極試探,但棉蘭老島民眾抗議,可能讓馬科斯反噬自身。
杜特爾特執政期間推行“平衡外交”,在南海問題上與中國對話合作,并達成數百億美元基建項目,在杜特爾特執政時期,中菲關系穩步向好,各領域合作不斷拓展,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但小馬科斯登上總統之位后,卻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全面倒向美國。他不顧地區和平穩定,批準美軍在呂宋島部署中程導彈,還三番五次在南海制造摩擦,無端挑起事端,致使中菲雙邊關系急劇惡化,往昔的友好氛圍被緊張局勢取代 。
中國對此表態強調“國際刑事法院應避免政治化”,而美國則更顯微妙:特朗普曾公開稱贊杜特爾特的禁毒政策,稱“我與老杜關系很好”,但馬科斯作為拜登時代的“反華急先鋒”,試圖通過抓捕行動向特朗普示好卻遭沉默冷遇,特朗普更看重與杜特爾特的私交,這令馬科斯陷入“里外不是人”的窘境。
馬科斯的政治豪賭背后,是菲律賓經濟增速放緩、失業率高企的嚴峻現實。杜特爾特時期的經濟成果與治安改善為其積累了大量底層支持者,馬科斯執政后,曾許下的發展諾言遲遲未能實現。民眾的期望不斷落空,不滿情緒如星火燎原般蔓延開來,社會上怨聲載道 。
無論結局如何,這場“東南亞紙牌屋”都已為全球上了一課:在大國博弈的夾縫中,盲目選邊站隊只會淪為棋子,而真正的贏家永遠是清醒的自主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