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波牛市,要說誰最納悶呢,那一定是馮柳,上證指數從2600點漲到3300點,很多科技板塊都是翻倍的,但馮柳的持股不僅沒漲,反而還在下跌,很多股票都把馮柳給套牢了,如果說非常認可馮柳投資能力,那么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抄作業的機會啊!
第一家:東誠藥業
東誠藥業的投資邏輯在于其作為國內核藥雙寡頭之一,依托縱向整合能力(從放射性核素制備到終端藥品)與覆蓋全國的放射性藥物配送體系,深度受益于老齡化加速帶來的核醫學診療需求爆發。公司通過與禮來戰略合作綁定阿爾茨海默病診斷試劑供應權,疊加治療性核藥(如177Lu-PSMA)進入臨床收獲期,形成診斷+治療雙輪驅動。當前機構持倉顯示馮柳旗下高毅資產持有2150萬股,盡管短期股價未充分反映價值,但行業高準入壁壘(放射性藥品經營許可資質稀缺)與國企改革預期(引入戰略投資者優化治理)提供安全邊際,其全產業鏈成本優勢(核素自給率超60%)與創新管線布局(2025年有望獲批3-4個新藥)為長期增長奠定基礎。
第二家:海康威視
海康威視的投資價值體現在其作為全球安防解決方案領導者的戰略布局與資源稟賦。公司依托25%的全球視頻監控市場份額(Frost & Sullivan數據),構建了"AI+物聯"技術生態,形成從感知設備到數據分析的全鏈條閉環。馮柳旗下高毅資產持有3.92億股的持倉結構顯示機構對其長期價值的認可。近期股價呈現單陽不破形態,或預示技術面突破信號。公司通過"螢石"品牌在智能家居領域實現C端突破,機器人業務聚焦物流倉儲場景,2024年AGV產品市占率已躍居行業前三。其國企控股背景(中電海康持股43%)賦予資源整合優勢,在雪亮工程、智慧城市等政府項目中持續斬獲訂單。研發投入強度保持在8%以上(2024年達76億元),推動8K超高清、邊緣計算等技術迭代。當前PE(TTM)18倍處于歷史低位,疊加AI技術在安防領域滲透率提升(預計2026年達45%),公司正從傳統硬件制造商向數據服務商轉型,形成第二增長曲線。
第三家:瑞豐新材
瑞豐新材的投資邏輯聚焦于其作為全球潤滑油添加劑行業黑馬的崛起潛力。公司憑借國內首屈一指的復合劑研發能力(已獲API-1509認證),形成涵蓋清凈劑、分散劑等12大類產品矩陣,在商用車潤滑油市場市占率突破35%。馮柳旗下高毅資產持有1200萬股的持倉結構,反映對其國產替代與全球化布局的雙重看好。近期股價呈現底部放量特征,技術面與基本面形成共振。公司正加速實施"雙百戰略":現有20萬噸產能基礎上,濮陽55萬噸項目一期(25萬噸)將于2025Q4投產,預計2027年總產能達80萬噸,躋身全球前三。在國際供應鏈重構背景下,公司通過"技術+成本"雙輪驅動,成功切入雪佛龍、殼牌等國際巨頭供應鏈,高端產品(如低灰分添加劑)占比已提升至42%。行業層面,環保法規升級(國VI標準全面實施)推動添加劑需求結構性增長,而國內企業僅占全球市場3%份額,進口替代空間廣闊。其垂直整合優勢(自主合成烷基苯)使原材料成本較同行低15-20%,疊加募投項目帶來的規模效應,預計2026年毛利率將從當前28%提升至35%,凈利潤復合增速達25%以上。
第四家:中炬高新
中炬高新的投資邏輯聚焦于其作為調味品行業老二的逆襲空間與估值修復機會。公司當前前十大流通股東中,馮柳旗下高毅資產持有2380萬股,阿布達比投資局持有490萬股,盡管股價因渠道去庫存與行業競爭承壓回調超30%,但核心價值未被充分反映。作為僅次于海天味業的行業龍頭(醬油市占率12%),公司正通過"雙輪驅動"戰略重塑競爭力:國企改革層面,中山火炬開發區管委會主導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已引入戰略投資者,擬通過管理層持股(首期股權激勵覆蓋200人)與供應鏈整合提升運營效率;渠道端推行"餐飲+社區"雙引擎,2024年餐飲渠道收入占比提升至45%(較2022年+12pct),社區團購渠道SKU優化后單客毛利提升18%。成本端受益于大豆價格同比下降23%(2025Q1數據),疊加智能工廠建設使單位生產成本下降9%,預計2025年毛利率將從28%回升至32%。產品端推出"零添加"系列(占比達15%)與高端料酒(增速35%),同時通過并購寶能系資產(擬剝離非主業資產聚焦調味品)優化資產負債表。當前PB僅2.1倍(行業均值3.5倍),若2026年完成30億營收目標,對應PS估值有望修復至1.8倍,具備戴維斯雙擊潛力。
第五家:龍佰集團
馮柳持股 8000 萬股(社保 3497 萬股),全球鈦白粉老二,全產業鏈布局(鈦礦自給率 55%)+ 氯化法產能 40 萬噸。周期拐點顯現(地產竣工增 15%+ 出口增 28%),新能源磷酸鐵產能 30 萬噸 / 年(寧德、比亞迪供應鏈)。噸成本較行業低 800 元,當前 PE8.5 倍 + 股息率 4.2%,若 2026 年鈦白粉價回升至 2 萬 / 噸,凈利潤或突破 80 億。
第六家:同仁堂
馮柳持續加倉至 1500 萬股,中藥老字號龍頭價值重估正當時。公司依托安宮牛黃丸(市占率 68%)、同仁牛黃清心丸等獨家品種,構建慢性病用藥矩陣,2024 年心腦血管類產品營收占比達 42%。國企改革深化(2025 年啟動員工持股計劃)疊加天然牛黃進口關稅下調(成本下降 18%),推動核心產品提價(安宮牛黃丸三年累計提價 23%)。產能端亦莊基地投產釋放 30% 產能,電商渠道收入同比增長 45%。當前 PE(TTM)28 倍低于行業均值 35 倍,若 2026 年核心品種滲透率提升至 25%(當前 12%),疊加配方顆粒全國推廣(已中標 15 省),凈利潤復合增速有望達 18%。機構持倉顯示社保基金與外資同步增持,技術面突破年線后回踩確認,量價配合健康。
第七家:安琪酵母
馮柳持股 2850 萬股(科威特 895 萬股),全球酵母雙寡頭之一(產能 180 萬噸 / 年)。技術壁壘深厚(300 余項專利)+ 全產業鏈布局(從糖蜜到終端產品),水解糖項目使原材料成本下降 12%。受益于亞非市場(占海外收入 60%)烘焙滲透率提升(年均增速 15%),YE 業務(食品調味劑)市占率全球第三。國企改革推進(2025 年員工持股計劃落地)疊加埃及、俄羅斯產能擴張(2026 年海外產能達 50 萬噸),海外收入占比已提升至 42%。當前 PE(TTM)22 倍低于歷史中樞 30 倍,若 2026 年 YE 產品全球市占率突破 10%(當前 6%),疊加保健品業務(增速 40%)放量,凈利潤復合增速有望達 15%。機構持倉顯示社保基金與外資持續加倉,技術面突破年線后量價齊升,主升浪或已啟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