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在動力電池領域的技術短板和供應鏈問題愈發凸顯
文丨李佳屹 李皙寅
編輯丨李皙寅
3月12日,曾被譽為“歐洲電池之光”的瑞典電池生產商Northvolt宣布破產,標志著歐盟在動力電池領域實現“自主可控”的努力遭遇重挫。
Northvolt公司在聲明中表示:“盡管我們的貸方和主要交易對手提供了流動性支持,但公司仍無法獲得維持目前狀況所需的財務條件。”該公司將破產原因歸結為資本成本上升、地緣政治不穩定、供應鏈中斷以及市場需求變化等“超乎意料的挑戰”。
Northvolt成立于2016年,正值歐洲試圖減少對中國動力電池依賴的關鍵時期,被譽為歐洲的“寧德時代”。盡管獲得大眾、寶馬等巨頭支持,Northvolt卻因管理混亂、生產難題和資金鏈斷裂陷入破產困境。
這一事件讓歐洲電池產業自立的夢想幾乎破滅。歐美媒體認為,該公司此次申請破產保護將對歐洲本土電動汽車行業以及歐洲鋰離子電池的自主研發造成重大打擊。
擴張過快,管理混亂
Northvolt的破產與其激進的擴張策略和管理混亂密不可分。自成立以來,該公司在未確保核心業務穩定的情況下,便宣布建設多座超級工廠,導致資金鏈緊張。
從工廠選址開始,Northvolt秉持著自身作為一家綠色電池企業,將工廠定在了北極圈的港口小城Skellefte?,但由于該地緯度(參數丨圖片)極高,夏季天不黑、冬季天不亮,造成不少外地工人生物鐘紊亂。另外,瑞典小鎮地處偏遠,難以吸引人才。
人才匱乏,勞動力不足,是Northvolt面臨的一大問題。據相關調查報告,該工廠能完成工作的僅有100多個來自中國和韓國的外包工人。其中,中國的外包工人主要來自一家無錫的電池上游設備生產商。
基礎過于薄弱也是Northvolt存在的問題。Northvolt的基礎設施和技術嚴重依賴中國支持。據一名前員工透露,機器需要中國人給,廠房需要中國人建,一切都需要中國人教。言語不通又導致了溝通不便。
并且歐洲電池制造商的設計、工藝和設備均存在問題,想要擴大規模,必定遇到利用率、可靠性和安全性等多重難題。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曾指出,“如果他們想擴大規模,他們肯定會遇到利用率問題。之后會出現可靠性問題,兩年、三年后,會出現安全問題。所以幾乎所有的錯誤都在一起了。”
為了趕工,Northvolt并未在中國測試設備,而是將這一工序放在瑞典工廠完成,最后卻陷入了困境。因為下到基層員工和工程師,上到經理和董事會,普遍缺乏生產經驗。事實上,如果相關負責人不理解電化學相關原理,將會面臨著生產和安全的風險。
前特斯拉高管彼得·卡爾森(Peter Carlsson)和保羅·莫里茨(Paolo Cerruti),作為Northvolt的創始人都沒有動力電池的研發和制造經驗。而相比之下,寧德時代創始人曾毓群是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博士,1999年就已經進入鋰離子電池行業。
在運營期間,Northvolt還不斷擴張,建設了多個超級工廠,加劇了資金匱乏。該公司報告稱,2022年營業虧損達10.3億美元,而收入僅為1.28億美元。在背負58.4億美元債務下,卡爾森曾表示,Northvolt需要約10億至12億美元才能繼續經營。
Northvolt擴張得太快了。在一座超級工廠正常運轉前,就宣布建更多工廠。卡爾森也表示,“我應該早點在擴張道路上踩剎車,以確保核心引擎按計劃運轉。”
這一切最終導致的結果是,截至2023年12月,Northvolt的電池產能只達到了計劃目標的二百分之一,產能不足,訂單紛紛取消,歐洲電池一哥漸顯頹勢,最終只能申請破產。
歐洲動力電池“自主夢”碎?
作為歐洲最有可能打破亞洲電池壟斷的企業,Northvolt曾獲得超過150億美元融資,并與寶馬、沃爾沃等巨頭合作。
Northvolt成立于2016年。彼時,電動汽車電池市場由特斯拉、豐田、日產等巨頭主導。Northvolt為此被定位為中日韓電池巨頭的可持續替代方案,這讓其自創立伊始便得到了全歐洲各方面的鼎力相助。
2017年1月獲1200萬歐元融資,2018年4月又拿到歐洲投資銀行5200萬歐元貸款等。更是有不少車界“大腕”加碼合作,大眾、寶馬、沃爾沃等車企巨頭紛紛與其攜手,提供總額高達550億美元的大量訂單,還開展深度技術合作。
這般全方位支持,讓Northvolt一度被視為歐洲集合各方面之力打造的、有望打破亞洲電池制約的“歐洲寧德時代”。
然而,2024年的Northvolt卻陷入了困境。
2020年,Northvolt和寶馬簽下20億歐元的合同,但因為Northvolt電芯質量和交付不及時的問題,寶馬在宣布撤銷訂單,這對其業務造成重大打擊。隨后不久,Northvolt的瑞典工廠發生意外致工人死亡,引發調查并停產,導致大客戶斯堪尼亞的訂單延遲。
其投資者也自身難保。最大股東大眾集團2024年三季度銷量下降,表示將不會繼續融資。瑞典政府也表示不會入股Northvolt,沃爾沃則收購了其與Northvolt合資企業的全部股份。
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令私募經理、政府官員措手不及,一個月前Northvolt還是歐洲最有可能解決亞洲電池壟斷的企業,但一夕之間電池和錢都沒了。
Northvolt的破產并非孤立事件,從2023年開始,多家歐洲電池企業如Britishvolt、AMTE Power等也相繼宣告破產。歐美地區的鋰離子電池本土化制造遇到了很多困難。彭博新能源財經電池技術及供應鏈分析師史家琰在2024年底的一次峰會上表示,歐洲和北美的鋰離子電池本土化制造遇到了很多困難,目前總計有759GWh的產能已經明確要被取消、延期或者減小規模,其中歐洲地區超過了600GWh。
值得注意的是,在Northvolt破產之際,卡車制造商斯堪尼亞正競購其唯一盈利的電池組業務。
2025年2月,Northvolt表示已同意以600萬美元(約合4348萬元人民幣)現金的價格將名為 Northvolt Industrial 的電池組業務出售給其最大客戶之一兼密切合作伙伴Traton旗下的斯堪尼亞。該業務自2019年開始銷售,主要用于建筑機械和叉車。斯堪尼亞表示,將向Northvolt貸款1億美元,以支持其在瑞典北部工廠的生產。然而,這一收購能否挽救Northvolt的部分資產,仍有待觀察。
Northvolt的破產不僅是企業失敗,更是歐洲電池產業“自主可控”戰略的重大挫折,歐洲在動力電池領域的技術短板和供應鏈問題愈發凸顯。未來,歐洲能否重塑電池產業競爭力,仍是一個未知數。
目前,全球動力電池行業的格局正由中國企業主導。根據SNE Research發布的2024年全球動力電池銷售報告,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從2023年的63.4%增長至2024年的67.1%,提升了3.7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中國動力電池企業正加速在海外擴展產能。這些工廠的建設不僅能夠滿足歐洲市場對本土化生產的需求,還將助力中國電池企業更深地融入全球供應鏈體系。
責編:王祎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