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彩超是篩查肝病的常用且重要手段,但報告單上的專業術語常讓人一頭霧水。哪些描述暗藏風險?如何判斷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今天老田就帶大家一探究竟!
一、肝臟形態異常
1、肝臟表面不光滑(鋸齒狀/波浪狀)
提示肝纖維化或肝硬化早期可能。正常肝臟表面光滑如綢緞,若出現凹凸不平,可能與肝細胞壞死、再生結節形成有關。乙肝患者尤其需警惕。
2、肝臟體積縮小
肝硬化晚期的典型表現,常伴隨脾臟腫大,需結合門靜脈寬度綜合判斷
二、回聲異常
3、回聲增粗增強
可能是肝纖維化、肝硬化的信號。慢性炎癥導致膠原纖維沉積,超聲顯示“毛玻璃樣”改變,早于肝功能異常出現。
4、回聲細密增強
常見于脂肪肝,提示肝細胞脂肪變性,需調整飲食并加強運動。
5、回聲欠均勻
可能由脂肪肝或肝纖維化引起,需結合其他指標(如肝功能、病毒DNA)綜合評估;
三、血管與血流信號
6、門靜脈內徑>1.3cm
門靜脈高壓的標志,可能引發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消化道出血等并發癥,需立即就醫。
7、肝內血流信號豐富
若伴隨低回聲結節,需警惕肝癌可能,建議進一步做增強CT或核磁共振;
四、占位性病變
8、肝占位(高/低/混合回聲)
高回聲:多為肝血管瘤、鈣化灶,良性居多。
低回聲或無回聲:需區分肝囊腫(良性)與肝癌(惡性),尤其是乙肝患者需高度重視。
田飛主任深知肝病患者所承受的經濟壓力,在診療肝病過程中,詳細問診,了解病史,中醫望聞問切,西醫精準檢查,明確診斷,再依據精準的檢測結果及患者體質,針對性制定中西醫結合的診療方案,在后續恢復過程中,嚴密監測,合理調整方案及用藥,確保療效更大化,抗擊肝病不走彎路,規范化診治,在治病的同時,盡可能幫助患者節約資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