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際局勢像過山車,美國和俄羅斯剛眉來眼去,美烏領導人又當眾掐架。特朗普政府一邊對烏克蘭揮舞“斷供大棒”,一邊向加拿大加征關稅,甚至揚言“讓加拿大成為美國第51州”,同時重提“收回巴拿馬運河”。
很多人不理解歐洲為啥拼了老命支援烏克蘭,其實把時間線拉長到幾百年,這事兒就透亮了——俄羅斯就像個歷史輪回里的利維坦,周邊國家長期活在"被吞并"的恐懼中。
二戰后這種恐懼有所緩解,但俄烏戰爭又把它點燃了,尤其是波蘭、波羅的海三國這些"蘇聯出逃戶",他們深知一旦烏克蘭倒下,下一次"特別軍事行動"可能就輪到自己家門口。
2月19日,特朗普公開威脅澤連斯基:“最好盡快行動,否則國家將不復存在”。短短一周后,美國暫停對烏情報共享,要求烏克蘭以50%的礦產資源開采權換取援助,澤連斯基憤然拒絕:“我不會出賣國家!”
更荒誕的是,當10萬在美烏克蘭人面臨遣返時,特朗普輕描淡寫:“我無意傷害任何人,但有些人認為這是必要的”。烏克蘭,這個曾被美國捧為“民主堡壘”的國家,如今成了特朗普交易桌上的籌碼。
這一幕,像極了19世紀列強瓜分殖民地的場景。但今天的美國早已不是“新羅馬”——它既無力維持全球秩序,又不甘放棄帝國幻夢,只能在瘋狂試探中加速自我瓦解。
特朗普的“美國方案”徹底撕下了道德偽裝。他要求烏克蘭放棄北約夢想、承認領土現狀,甚至提出“用礦產換和平”,卻拒絕提供任何安全保障。這種赤裸裸的交易邏輯,連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都驚嘆:“特朗普是第一個公開承認北約東擴導致沖突的西方領導人”。
而當美國暫停軍援和情報支持時,烏克蘭駐美大使痛斥:“這摧毀了烏克蘭人對美國的信任”。
信用破產的后果是災難性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有個模型,美國信用破產可能導致沙特6個月內重啟鈾濃縮,日本18個月造出虛擬核武器。更直接的影響是美元體系崩塌,各國會重新評估"安全資本化",沙特買美債的邏輯從"信任大哥"變成"被迫投資"。就像羅馬對亞美尼亞見死不救后,邊疆壓力劇增,最終亡國,美國現在也在重復這個錯誤。
更諷刺的是,特朗普的“棄烏”戰略并未換來俄美和解。普京一面接受談判,一面讓俄軍攻入烏克蘭領土,而歐洲盟友則在憤怒中轉向自主防衛——馬克龍緊急召集歐洲峰會,德國加速擴軍,北約4萬億軍費分攤計劃名存實亡。美國親手拆掉了自己搭建的“反俄統一戰線”。
這次事件暴露了美國模式的深層危機。蘇聯解體后,美國成了唯一的超級大國,但它的統治基礎不是武力壓制,而是信用資本。就像黑社會大哥,靠"說到做到,說殺你全家就殺你全家"這樣才能贏得尊重。但特朗普用烏克蘭當籌碼討價還價,本質上是在透支百年積累的信用資本。一旦信用破產,權力大廈就會崩塌。
現在美國的態度成了關鍵。特朗普政府暫停對烏援助的決策,本質上是在賭——賭歐洲不敢真的跟俄羅斯翻臉,賭烏克蘭能自己扛住俄軍攻勢。但這種"棄子論"就像在鋼絲上跳舞,稍有不慎就會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
要理解美國為啥要介入歐洲事務,得換個視角看:歐洲國家其實巴不得美國駐軍。表面上看起來美國在要挾歐洲,實則是歐洲自己求著大哥罩著。特朗普多次揚言撤軍,歐洲嚇得直哆嗦。
歷史上,美國通過“天定命運”論西進擴張,吞并得克薩斯、夏威夷;如今,特朗普想用關稅和恐嚇“消化”加拿大,暴露出帝國擴張路徑的返祖現象。
當特朗普宣稱“美加合并”時,特魯多正與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討論“捍衛主權”。這絕非偶然——從加征關稅到武力威脅,特朗普的“新帝國主義”已突破國際規則底線。北京外國語學者陳征指出,這種言論本質是“用經濟力量抹去國家主權”。更危險的是,美國商務部長同步宣布對加拿大加征關稅,將貿易武器化推向極致。
特朗普對巴拿馬運河的執念,堪稱“帝國挽歌”的縮影。他聲稱要“收回”運河,甚至不排除動用武力,全然無視國際法和巴拿馬主權。這種狂妄背后,是馬漢“海權論”的幽靈在作祟——美國曾靠控制兩洋航道崛起為超級大國,而今卻試圖用19世紀的手段維系霸權。
但現實給了特朗普一記耳光:巴拿馬運河管理局直接否認通行費調整,丹麥為抵御美國吞并格陵蘭的威脅,被迫自掏20億美元加強防御。當“航母外交”變成“碰瓷外交”,美國霸權的信用早已透支殆盡。
但這種19世紀的殖民思維,在21世紀注定遭遇反噬——加拿大民眾抗議潮、歐盟對美信任崩塌、全球供應鏈重組,都在加速美國霸權的瓦解。
特朗普的政策看似“精明算計”,實則陷入三大悖論:用烏克蘭資源抵債能省下23億美元安置費,卻讓全球看清美國“趁火打劫”的嘴臉。對加拿大、巴拿馬的恐嚇雖能制造頭條,卻將盟友推向對立面。既要減少對北約投入,又想控制歐洲安全框架,最終淪為“兩面不討好”。
美國的霸權模式更像羅馬帝國。核心區很小(美國本土),但通過北約駐軍、美元體系、貿易協定,把歐洲、日韓等地區綁成利益共同體。就像羅馬用萊茵軍團鎮守邊境,美國在德國駐軍;羅馬讓行省出錢出人,美國讓盟友分擔軍費(北約70%軍費由美國承擔)。這種松散聯盟靠的是信用,而特朗普現在正在親手砸掉這個信用金礦。
帝國的衰敗從不始于戰場,而始于價值觀的潰爛。當美國拋棄盟友、踐踏規則、公開掠奪時,它失去的不僅是地緣棋子,更是維系霸權的合法性根基。正如烏克蘭危機所揭示的——沒有國家愿意永遠當“棄子”,當棋子們開始覺醒,棋盤上的棋手終將無子可落。
歷史早已證明,總是押韻的,當年羅馬用軍團和第納爾維系帝國,如今美國用航母和美元重復著相似的劇本。但時代不同了,當小弟們發現大哥靠不住,自然會去找更靠譜的靠山。
特朗普的“棄烏”戰略,或許會成為歷史學家筆下的標志性事件:一個超級大國為短期利益背叛承諾,親手拆解自己建立的秩序。
對中國來說,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歐洲開始重新思考安全架構,"一帶一路"合作空間擴大;日韓可能調整戰略重心,臺海壓力或減弱。但更深遠的影響是,世界可能加速進入"后美國霸權"時代,多極化進程不可逆。畢竟,連羅馬帝國都撐不住3世紀危機,更別說靠信用維系的美式霸權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