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毛主席病重之際,女兒李敏陪伴在側,見他以兩指畫圓。李敏初時不解其意,后來方知,此圓象征“桂圓”,乃賀子珍之昵稱。
念及此,李敏心中不禁泛起難過,毛主席在生命最后時刻,心中仍舊掛念著賀子珍。
賀子珍出身開明鄉紳家庭,自幼受良好教育。17歲自永新女子中學畢業后加入共產黨,隨大哥赴井岡山,成為首位女紅軍,并在此邂逅毛主席。
賀子珍與毛主席1928年成婚,1937年因故離延赴蘇,1939年二人婚姻關系終止。其間,二人育有女李敏,由賀子珍在蘇聯撫養。
照片中,賀子珍戴著帽子,身形顯瘦卻精神矍鑠,雙眼尤為明亮。四歲的李敏立于其旁,臉蛋胖嘟嘟的,十分可愛,頗有其父毛主席之風。
賀子珍在蘇聯時心情郁悶,因身體不適于蘇聯醫院治療了一段時間。此照片攝于她出院后不久,當時李敏已10歲。盡管初愈,賀子珍精神狀態尚佳。
賀子珍30歲時于蘇聯拍攝的照片中,短發利落,身著藍色襯衫配灰白色長裙,因身體狀況欠佳,面容略顯消瘦。
32歲的賀子珍在蘇聯與好友合影留念,身旁小女孩乃李敏。蘇聯歲月里,有這些摯友相伴,為賀子珍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歡樂時光。
賀子珍蘇聯居十載,1947年歸國,先居哈爾濱。后陳毅任上海市長時,助其安頓于滬,自此賀子珍長期在上海生活。
這張照片攝于1949年賀子珍重返上海之際,她身著白襯衣配黑長裙,短發依舊,身形略顯消瘦,卻已精神煥發。
賀子珍與兄長賀敏學的家族珍貴合照。賀子珍投身井岡山革命之路,深受賀敏學影響。
賀子珍自蘇聯歸家后,與家人共攝一影,她端坐中央。此時的賀子珍,精神狀態較在蘇聯時顯著改善。
1959年,賀子珍廬山留有一張珍貴照片,時年50歲,已與毛主席22年未見。曾志在廬山與毛主席交談時提及,毛主席遂托曾志安排在廬山與賀子珍相見。
多年后重逢,賀子珍默然無語。毛主席見狀,含淚開啟交談,兩人深談逾一小時,此次相聚竟成永訣。
1962年,李敏與孔令華之子孔繼寧誕生。圖中,賀子珍懷抱2歲的外孫,笑容滿面??桌^寧之名由毛主席所賜,寓意傳承列寧的革命精神。
自1949年起,賀子珍定居上海直至逝世,其女李敏居北京,常赴滬陪伴。賀子珍在上海并未閑置,她熱心工作,生活頗為充實。
賀子珍照片中衣著簡樸,面對鏡頭展露樂觀微笑,精神煥發。身旁兩位年輕晚輩攙扶其臂,同樣滿面笑容。
林敏與賀子珍的合影珍貴無比。賀子珍晚年欲赴京見毛主席,卻未如愿,成終生遺憾。幸有女兒李敏悉心陪伴,讓她晚年夜晚不再孤單。
1979年,距毛主席逝世已三年,賀子珍健康狀況惡化,需坐輪椅。該年,在女兒李敏與女婿孔令華陪伴下,她前往毛主席紀念堂,緬懷毛主席。
賀子珍晚年渴望瞻仰毛主席紀念堂,以表緬懷。七十大壽時,子女李敏、孔令華陪她前往,獻上鮮花,并在毛主席雕像前留下了這張珍貴的合影。
賀子珍離紀念堂時,仍凝視其方向,遲遲未轉身。1984年,她病逝,享年75歲,遺愿葬于北京。家人上報后,鄧小平指示高規格葬禮,并安葬其于八寶山革命公墓。
賀子珍乃杰出女戰士,伴毛主席歷經十年艱辛,為中國早期革命事業貢獻卓越。
致敬賀子珍!她以堅韌不拔的精神,展現了非凡的勇氣與毅力,為革命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其事跡令人欽佩,值得我們永遠銘記與學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