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江門臺山法院在張旭輝同華港公司股權轉讓案中折射基層法治生態之變
一、案件背景:數千萬投資遭蓄謀詐騙,司法漏洞成幫兇
江門華港實業投資有限公司(下稱“華港公司”)與張旭輝關聯企業廣東科尼奧醫療投資有限公司(下稱“科尼奧公司”),中重開誠(江門)智能裝備有限公司,股權轉讓糾紛,自2022年簽約以來,逐步演變為一場精心設計的“四步違約”騙局,并因江門臺山兩級法院的“保護傘”角色引發社會嘩然。
第一步:惡意違約,拖延履約,不交稅
2022年6月,華港公司與科尼奧公司簽署《股權及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約定以7150萬元收購中重開誠(江門)智能裝備有限公司100%股權及土地。華港公司支付2280萬元兩期款后,科尼奧公司卻以拖延股權過戶、挪用資金、隱瞞土地超抵押貨款等連環手段惡意違約。
第二步:虛假訴訟,司法濫用
張旭輝利用其廣東省人大代表、工商聯主席身份,通過關聯企業向臺山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解除合同,并以“未按期付款”為由獲法院支持。然而,華港公司多次證明并當庭出示數千萬銀行存款證明其有能力履行付款義務的事實,法院卻無視合同未約定解除條款的事實,強行判決解除合同,為張旭輝轉移資產鋪路。
第三步:資產轉移,掏空財產
在法院判決解除合同后,張旭輝通過關聯公司以4000萬元低價將中重公司股權轉至僑都匯公司,僅為市場估值的5%。盡管華港公司提起撤銷權訴訟并勝訴,但張旭輝早已通過空殼公司轉移資產,導致執行陷入僵局。
第四步:司法腐敗,踐踏法律
臺山法院在查封股權處置中,私自將華港公司價值7150萬元的股權解封并以172萬元低價劃轉至張旭輝控制的企業,并強行以無擔保能力的“空殼公司”置換土地資產。此舉被指為“司法利益輸送”,徹底摧毀華港公司追償希望。
二、省委省府關注與司法糾偏:正義終現曙光
案件引發廣東省委省政府、江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要求徹查司法腐敗與權力勾連。在上級監督下,臺山法院近期作出關鍵判決:認定張旭輝關聯企業低價轉讓股權的行為“明顯不合理”,判決恢復股權原狀,江門市人大己對江門法院院長,副院長,庭長免職,并對涉事法官的紀律審查。
最新判決意義深遠
1. 司法糾偏彰顯公正:法院首次明確張旭輝團伙通過“訴訟—轉移—掏空”的三步走策略實施詐騙,判決撤銷惡意非法股權轉讓,為民營企業挽回部分損失。
2. 破除地方保護主義。
三、張旭輝“四宗罪”:人大代表光環下的權力尋租
1. 身份濫用:張旭輝以人大代表、工商聯主席身份背書,多次實施資產轉移與合同詐騙,其關聯公司被曝長期存在稅務違規、虛假注資等問題。
2. 蓄謀詐騙:天眼查顯示,其控制的多家公司存在“股權連環質押”“空殼擔保”等操作,形成系統性詐騙鏈條。
3. 腐蝕司法:通過地方關系網干預審判,臺山法院部分法官枉法裁判,淪為詐騙“保護傘”。
4. 踐踏法治:利用工商聯平臺掩蓋非法行為,臺山市工商聯對會員企業投訴置之不理,嚴重損害營商環境。
四、基層法治啟示:公正司法方能贏得民心
華港公司案件暴露的基層司法亂象,為全國民營企業敲響警鐘:
1. 權力監督亟需強化:人大代表、工商聯領導的身份不應成為違法“護身符”,需建立更嚴格的資格審查與退出機制。
2. 執行機制必須改革:針對“勝訴難執行”困局,應推廣跨區域執行、引入第三方審計,防止地方保護主義。
3. 司法透明化破局:公開審理過程、判決理由及執行進展,接受社會監督,杜絕暗箱操作。
結語:法治中國不容“張旭輝式”蛀蟲
華港公司案件是一面鏡子,既照見少數司法人員的失職與腐敗,也映射出民營企業維權的艱難。值得欣慰的是,在省委省政府與上級法院的強力干預下,正義雖遲但到。此案警示:唯有堅持司法公正、嚴懲權力尋租,才能筑牢民營經濟發展的法治基石。
我們呼吁:對張旭輝惡勢力及其保護傘一查到底,撤銷其人大代表資格與工商聯職務,還江門商界一片清朗天空! (佚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