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傳統醫生遇上AI助手,看病這事兒會發生怎樣的變化?聽說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推出了一個智能預問診系統,患者不用排隊填表,聊著天就能完成病情錄入。咱們這就去探個究竟。
手機點開小程序,這個AI醫生問得很仔細,哪里不舒服?持續多久了?疼痛的位置在哪兒?通過模擬臨床醫生的診療思維,來提問和引導患者,從而獲取病情信息。
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心血管內六科副主任趙紅亮說:“系統還能智能識別關鍵癥狀,自動生成規范病歷,醫生接診時,患者的信息已經整整齊齊顯示在電腦上了。傳統問診患者平均要花15分鐘填寫資料,現在通過AI預問診,80%的患者5分鐘內就能完成。”
“你看,系統突出了‘受涼、情緒緊張后出現胸悶、休息后緩解’這些特征,這讓我們能快速抓住重點,幫助醫生第一時間做出精準診斷。同時,還能實時推薦檢查檢驗項目和治療方案,進一步優化醫生的檢查檢驗流程,輔助制定個性化精準治療方案。”趙紅亮說,“AI不光能預問診,還能智慧隨訪,無論是術后康復還是慢性病管理,系統都能實時追蹤患者的健康狀況,及時干預危急情況,形成院內院外診療閉環。”
除了河北醫大一院外,河北醫大二院、河北醫大四院、河北省中醫院、河北省胸科醫院等多家醫院都開啟了AI賦能醫療的新模式。從“排隊兩小時,看病十分鐘”到“數據多跑腿,患者少等待”,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改變,正讓“智慧醫療”從概念變成患者實實在在的就醫獲得感。
文案:靳曉丹
拍攝:靳曉丹 陳思思
出鏡/配音:陳思思
后期:王丹
海報:宋燕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