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門診,27歲的陌陌說道,她經期過后私處就不舒服了,有5~6天了,總感覺癢癢的,白帶也是稀薄的,還散發著臭魚的氣味,3個月前陌陌還做過一次人流。偶爾經期他們也會同房,比如上次陌然月經快結束的時候,兩人就同房了一次,而且她的男朋友也沒有戴套,經檢查竟然是細菌性陰道炎。
陌陌有些困惑:“我平時很注意衛生,性生活不頻繁,有時感覺自己的私處不舒服,我還會用藥物沖洗私處包括陰道里面,只是會有經期同房的情況,怎么就得了陰道炎?”其實這種情況在未婚男女間時有發生,感情上來了就不管不顧了,直接“單槍直入”,殊不知這樣會直接給病菌可乘之機。
細菌性陰道炎,經期同房是“罪魁禍首”嗎?
細菌性陰道炎經常發生于性活躍年齡女性,更常發生于較早開始性生活、有多個性伴以及曾有或伴有性傳播感染的女性,在多性伴女性中發病率最高,無異性接觸史的女性中發病率最低。
細菌性陰道炎的發病因素包括:多性伴、陰道沖洗、吸煙、經濟條件差、種族因素、宮內節育器、口交、過早開始性交、經期性生活、同性間性生活。
而陌陌的陰道沖洗和經期性生活就是導致細菌性陰道炎的發病因素。10%~40%的細菌性陰道炎無癥狀,有癥狀者主要表現為陰道分泌物增多,有魚腥臭味,尤其同房后癥狀加重,可伴有輕度外陰瘙癢或燒灼感。分泌物呈魚腥臭味是由于厭氧菌繁殖的同時可產生胺類物質所致。
健康育齡女性的陰道也是一個“江湖”,其中占優勢地位的是乳桿菌,它是維持陰道微生態健康的“衛士”。而當“衛士”被替代時,細菌性陰道炎就發生了。
這種疾病就是一種由于陰道內的乳酸桿菌被高濃度的厭氧菌(如普雷沃菌、動彎桿菌)、陰道加德奈菌、溶脲脲原體、支原體和許多難培養或無法培養的厭氧菌替代,導致多種微生物群改變,但臨床及病理特征無炎癥改變。
為什么乳酸桿菌減少會誘發陰道炎?
原來,乳酸桿菌是陰道內的有益細菌,它分泌的乳酸酶會將糖原降解為乳酸,并將陰道保持在較低pH值的弱酸性環境下,從而殺死或阻止其他細菌、酵母以及病毒的繁殖,有效防止有害細菌的感染。而當陰道內的乳酸桿菌減少,就很容易發生細菌性陰道炎。
不想炎癥加重,該如何治療用藥?
治療的藥物選用抗厭氧菌藥物,主要有甲硝唑、替硝唑、克林霉素。
其中的甲硝唑可抑制厭氧菌生長而不影響乳桿菌生長,是較理想的治療藥物。當然,也可以選擇甲硝唑凝膠200毫克,每晚1次,連用7天,或者2%克林霉素軟膏陰道涂抹,每次5克,每晚1次,連用7天。
對于哺乳期的媽媽選擇局部用藥為宜。治療期間,建議避免性接觸,即使是有性接觸也要正確使用避孕套。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經期盡量不要同房。因為在月經期陰道出血,血液是很好的培養基,如果在這個時期同房,容易將細菌帶入陰道,細菌就會在陰道內大量繁殖,這時宮頸處于半張開狀態,細菌會慢慢上行感染引起宮頸炎、子宮內膜炎、盆腔炎。
月經期同房,也容易引起經血向子宮內流,引起子宮內膜異位癥。如果經期一定要同房,也要在女方無不舒服、經血量少且征得女方同意時進行,更要全程戴套,避孕的同時,還可以預防陰道炎、性傳播疾病的發生。
其實體內的經血從子宮中來,子宮保護得好不好,直接影響月經的正常與否。飲食日常生活的無規律,外邪入侵,體內寒氣增加,陰陽失去平衡,導致子宮收縮功能下降,經血及毒素就無法正常代謝排出,甚至部分滯留體內,下面下不去,上面下不來,不通則痛,就會出現趕前錯后,量多量少、痛經、宮寒以及月經不調等月經紊亂等異常情況。
不難發現,有很多人出現了這些癥狀,而且年輕化趨勢更為明顯,這個需要引起重視,除了注意一些調整外,在有空閑的時候到附近鄉下采挖些紫花佩蘭回來燒點湯,放點紅糖,通過調理月經,這些宮寒、痛經癥狀也就慢慢理順了,身體自然會好起來的。相信在節制飲食,和適量鍛煉與運動方面的恢復如常,一定能夠改變的。
治療期間需要做好個人清潔工作,用溫水清洗即可,但是不要沖洗陰道,因為陰道沖洗可能會增加細菌性陰道炎復發風險,尚無證據表明沖洗可治療或緩解癥狀。即使出現了瘙癢癥狀也不要用手抓撓,以免加劇感染風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