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辰紋
來源 |洞見新研社
315晚會還沒開,餐飲業已經坐不住了。
這一次,不是什么食品安全,也不是什么地溝油黑產,各地的餐飲業反倒主動表達自己的“訴求”——請求外賣平臺給餐飲業“松綁”。
比如,大連市、濱州市的各個餐飲相關和旅游協會,就相繼發文,呼吁外賣平臺降低傭金等服務費,指明外賣平臺的高傭金讓當地餐飲業不堪重負,商家實際上被迫卷入了價格戰,約70%以上的餐飲商戶和近90%的社區小微餐館面臨經營壓力。
且不管“接近20%”“20%-26%”這種對于傭金費率的表述是否嚴謹正確,但能“逼”得數個協會聯合蓋章發倡議書,平臺和餐飲業的矛盾已經是擺在臺面上的事實。
01 為何是此時此刻?
“高傭金”和“越賣越貴”,在外賣行業早就不是什么新鮮話題了。
比如2020年口罩期間,全國范圍內就掀起過一次聲勢浩大的降費呼吁,廣東、重慶、河北、云南、山東等地官方都相繼發文,要求美團和餓了么降低費率,廣東省餐飲協會直接炮轟美團公告的費率與實際不符,商家感知從未低于過20%。
彼時,一方面是全國商家深陷口罩陰霾,另一方面是美團在2019年扭虧為盈,收入975.29億元,同比增長49.5%,其中外賣傭金收入496億元,約占總收入的50.9%。
一時間,商家、協會、平臺齊上陣,全國各地的消費老爺看了兩個月熱鬧,最終還是平臺“挺住了”,美團、餓了么的江湖地位再也無人可撼動,“外賣員內卷”“外賣越來越難吃”等話題,反倒在坊間洶涌奔流。
那么,為什么四年之后,又會出現“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的苗頭呢?
我認為,有三點原因。
其一,傭金是真的高,商家是真受不了。
外賣平臺傭金從早期的15%逐步上漲至22%,部分商家利潤被擠壓至不足30%?。平臺將傭金拆分為“技術服務費”和“履約服務費”,后者根據距離、價格、時段階梯加價,實際抽傭可能更高,盡管平臺宣稱費率透明化,但商家發現實際到手收入減少,甚至網上還出過“37.49元的訂單商家倒貼1.31元”的“笑話”。
??
眾所周知,餐飲行業本身屬于低利潤行業,這些年租金、人工、食材成本都在不斷上漲,在這個消費者早已經被平臺“馴化”到線上的年代,商家為了維持客源,往往還需支付推廣費以提升排名,很多滿減、紅包等優惠看似由平臺承擔,實際上也是商家買單。
長此以往,商家怎么受得住?
于是乎,商家為平衡成本,選擇提高線上價格或減少分量,《餐飲新紀元》的一篇調查顯示,部分外賣比堂食貴30%以上,這還不包括顧客額外支出的配送
費。
最后大家一對賬,好家伙,商家稱不賺錢,顧客喊貴,外賣平臺說自己的傭金很低,總不能是把錢全給騎手交五險一金去了吧?簡直比羅生門還要羅生門。
其二,消費環境變化,外賣平臺無法匹配商家訴求。
前些年,薄利多銷也就罷了。但這兩年什么情況?消費不振,就連淘寶天貓、京東、拼多多這些本就比線下店還便宜的電商,這兩年也拼命在卷價格了,外賣卻與主流經濟社會相悖,餐飲業的老板哪里還頂得住?
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也難怪大連市四大協會一起跳出來發文,作為一個名聲在外的旅游城市,最能感受這種“畸形”了,“高價低配”的餐飲,不是砸旅游的招牌么?
再說了,外賣平臺的抽擁一年比一年高,隨著消費者已經適應了外賣生活,平臺的議價權也越來越強,根據《每日財報》整理的數據,2015年~2019年期間,美團外賣業務整體傭金率從1.1%激增至12.6%,毛利率也同時飆升到18%。
如此趨勢下去,作為一個商家的話,你不恐懼嗎?你不怕被卡脖子嗎?你不擔心將來有一天打白工嗎?
其三,我覺得京東外賣這條鯰魚的出現,讓商家有了底氣敢吼一嗓子。
2020年,環境那么糟糕,那么多省市聯合發文,為什么最后一滴水花都沒有?過去幾年,商家縱有千般不樂意,為什么再也不敢和平臺掰扯?
歸根結底,雙寡頭甚至一家獨大的情況下,平臺有底氣拒絕,商家也不敢頭鐵硬剛。
說句不好聽的話,還得靠地主賞飯吃呢。
但是,今年不一樣了。
2025年2月,京東外賣上線,針對“品質堂食餐飲商家”推出限時(2025年5月1日前入駐)?全年免傭金?政策,沒有花里胡哨的營銷,直接瞄準行業高傭金痛點?。
京東的實力,明擺著的。京東的服務,這些年大家也是看在眼里的。
來勢洶洶,人心浮動,不敢說全部,至少大部分商家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自然也就敢說幾句真話了。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02 回到外賣該有的樣子
今年,京東上線外賣之后,很多人都在拍手叫好。
這里面有商家,有騎手,有消費者。
這說明,什么是好東西,行業需要什么樣的改變,該怎么才能破局,其實大家是心知肚明的,大家盼望的無非就一個行業的“包青天”。
可是,行業本該就是這樣子的呀。
我們回顧一下歷史:
2012~2015年,外賣要解決用戶“不想做飯就只能吃泡面”的痛點,四處開拓,商家瘋狂接單,顧客低價吃飯,那是一個只要你有智能手機,流浪漢也能吃得滿嘴流油的年代。
彼時,百度外賣、美團外賣、餓了么互相競爭,不管你是商家還是顧客,有利益又有尊嚴,這就是競爭帶來的好處。
后來百度被收購,餓了么逐漸弱勢,美團外賣成了無可爭議的No.1,再后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我們無比懷念那個年代。
線上外賣是大勢,個人和群體都無法逆轉和改變,但這些年也有一些勢力沒有向外賣平臺屈服。
比如一些社區夫妻店,便宜又好吃,看著生意平淡如水,筆者有幸經常光顧幾個小店子,前兩年仗著自己讀過大學,有幾分見識,還苦口婆心勸說他們擁抱線上,但從去年開始,周邊那些有外賣業務的門店已經換了一茬了,他們卻還在“平淡如水”,順帶養活一大家子,供兩個孩子讀書。
所以,如果有選擇,為什么要薄利多銷?厚利少銷,又輕松又多賺不好嗎?
它們,就是餐飲行業本來的樣子。
為什么它們不愿意擁抱增量呢?歸根結底,是外賣行業病了,它要是健康的,你問夫妻倆,愿不愿意上線外賣搞“厚利多銷”?
也有一些大型連鎖品牌選擇自建平臺,就拿筆者經常去的海底撈、喜茶、檸季,這些稍微有點規模的品牌來說,誰不上線個小程序?充值優惠和折扣力度,壓根不是外賣平臺能比的,這就是典型的商家和顧客雙贏。
當然,行業中更多是沒實力沒規模的普通商家和小微餐館。
在外賣平臺誕生的那幾年,創投圈流行過一句話:一個創業項目,只要能解決了行業的某一個痛點,那就成功了一半。
當初,外賣平臺就在這個法則下誕生,頗受各界歡迎。
十年飛逝,攻守易勢,換了人間。
老實說,沒有京東外賣,也可能有別的什么外賣出現,本地生活是一個大賽道,順豐、滴滴、抖音、達達都覬覦過,只不過京東這一步棋,眼光是真毒辣。
避其銳氣,擊其惰歸,這個時候入局外賣,又有價值又有人望,祭出去的兩件法寶也很簡單粗暴,一個是0傭金,一個是給騎手交社保,這福利要是放在十年前,恐怕連臟亂差的三無小作坊都看不上,但現在卻是一把刺入行業心臟的大殺器。
作為一個電商平臺,天然是需要流量的,沒人相信它搞外賣是沖著瓜分商家傭金去的,“流量協同、低頻帶高頻、增加app打開率、滿足用戶多方面需求”這些理由可能更讓人信服。
或許,這也是商家敢于奮起響應的底氣之一。
03 結語
后天就是315,外賣傭金這種老生常談的事,本來沒啥好說的。
互聯網平臺是社會的潤滑劑,而不是吸血蟲。
這個質樸的道理,是我們早就思考好了的,多說一句都是浪費輿論資源和口水,作為一名消費者,更希望315晚會這種寶貴的時間能更多聚焦到“土坑酸菜”“地溝油”“調料造假”“食物腐敗”這一類的食品安全問題上來。
其余的,上帝的交給上帝,撒旦的交給撒旦,市場會給出答案。
參考資料:
1、多地餐飲協會“喊話”美團無果,降傭或損失數十億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290544&s=fwzwyzzwzbt
2、美團外賣高傭金惹眾怒,全國餐飲協會欲采取維權行動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3819797762790454&wfr=spider&for=pc
3、美團外賣傭金高搞垮商家?實際調研還原事實真相
https://finance.ifeng.com/c/8Rl8pDnXudD
4、同一份餐食,外賣比門店堂食貴30%,為何如今點外賣越來越貴?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8657228055202959&wfr=spider&for=pc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